分享

外向孤独者:不要妄自菲薄,这一次请为自己而活

 汉青的马甲 2015-10-06

 




“我把自己的懊恼深埋在心中的角落里,把那些忧郁和紧张藏了又藏,一味地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天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步变成了只会逗笑额怪人。不论怎样,只要能让别人开心就好,那样,即使我活在所谓的‘生活’之外,人们也不会太怎么在意了吧。”


有人说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写出了外向孤独者的性格阴暗面。这种性格的阴暗面如果被放大,将会带来内心的孤独与落寞,然后是人的敏感伴随而生,最终是情绪的爆发,而结果终究不怎么好,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和小说的作者最终的自杀的悲剧结局。毕竟内向的人甘于守住自己的天地,他们对人际的需求很少,所以他们并不孤独。反而是那些外向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关注,现实巨大的反差才会带来无尽的失落。


这两年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这种人格俨然成为心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这类人在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时率先学习了各类交往技巧,忽视了人际交往中的根本原则,如真诚、友善、平等、尊重等。导致看似早熟实则陷入了有术无道的困境,想找人表达却缺少真诚交流的勇气,更放不下平时塑造的在他人眼中的强大形象。


外向孤独症与医学上的“孤独症”截然不同。这不算是一种医学疾病,而是网络上这两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人的性格和心理,因为具有普遍性所以这样的人被归作一类。


其实想做外向孤独者也不是谁都可以的,他们是积极对待“适者生存”法则,并用这种法则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生存下来的人。


之所以能够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方式,正是因为有极强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将身边遇到的人看透,学习不同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了,虽然这样或许有些虚伪,失去了自己的本心和真心待人的诚实,自己也因为具有旁观者的冷静与缜密的思维方式而活得特别明白特别累,但没办法这就是这代人因为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基本性格取向。


上帝关上一道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当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违心生活,却落得遍体鳞伤的外向孤独者们同时也有着很强的自我治愈能力,他们不需要别人太多的安慰,只是需要较多的关注。遇到难事还能笑,是因为没有难过到能让他们哭哭泣,承受能力和底线比常人多十倍。平时考虑问题并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别人,也不会过多地从他人的立场去理解,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得出更客观全面的结论。就是这样理智的一类人,在接近崩溃边缘时只要冷静一下,就能渐渐恢复常态。


外向孤独者请不要妄自菲薄,你们只是活得更前卫更明白才更痛苦,所以遇到伤痛时请不要躲在角落自舔伤口,撕下面具,为自己哭,为自己笑,这一次为自己而活吧。



颜浸:简书原创作者。

版权所属,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