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别

 报春晖131 2015-10-07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中文名 景别
分 类 特写 近景 中景 全景 远景
特 点 近取其神,远取其势
拼 音jing bie
作 用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在电影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镜头越接近被摄主体,场景越窄,而越远离被摄主体,场景越宽。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电影画面的容量。摄入画面景框内的主体形象,无论人物,动物或景物,都可统称为“景”。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两个因素。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

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摄影机和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观看时,就越冷静;也就是说,我们在空间上隔得越远,在情感上参与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较远的镜头本身有一种使场面客观化的作用,这首先是因为远景镜头中的空间关系是清晰明确。远景镜头可以拍下很大的范围,但是加大距离会使我们看不清楚细节,从而使形象抽象化,使观众只能了解较少的东西。大部分远景镜头所摄下的范围同人眼处在摄影机位置时所看到的范围比起来要小得多,即使放映在最大的银幕上,从很远距离拍摄的镜头也只能显示很少的东西。远景镜头可能向我们提供它所描绘出的特殊信息,这种信息本身在主观上可能是使人兴奋的;但是,它的视觉形象却表现为传给我们感官的客观信息,由于远景镜头包含的细节多于近景镜头,因此它对我们的感官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会使我们在感情上对自己正在看的场面采取超然态度。

较近的镜头一般能比较远的镜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人物。这是因为可以突出环境中的一个小部分,它挑出这个部分不仅是为了强调与之有关的某种东西,而且还为了有意忽视其余部分。由于这样的镜头没有挤进来的和无关的东西,因此视觉的观察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对于出现在眼前的实际形象可以立即做出客观的解释,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余地,使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做出反映。

景别的选择应当和影片实际相结合,服从每部影片的艺术表现要求,要努力把风格同内容结合起来,使每个镜头都能够统一在完整的叙述中。

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电影为了适应人们在观察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心理上、视觉上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镜头的不同景别,犹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根据当时心理需要或趋身近看,或翘首远望,或浏览整个场面,或凝视事物主体乃至某个局部。这样,映现于银幕画面形象,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景别的确定是摄影者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别运用是否恰当,取决于作者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对景物各部分的表现力的理解是否深刻。比如,拍摄芭蕾舞演员的舞姿,若不远不近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精心检验产品,而手却不在画面之内;需要强调神情又远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强调气氛的没有给予舒展的空间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至于有些人事先不构思好景别的运用,往往先拍下来再说,需要中景、特写靠放大后再剪裁,这就是不了解拍摄距离对画面形象的质量和表现力的影响。要保证完美的画面质量,景别的确定要尽可能在拍摄时一次完成。

景别是通过视觉所产生的。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四种。

大全景

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它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部却不甚清晰。

大全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在拍摄外景时常常使用这样的镜头可以有效的描绘雄伟的峡谷、豪华的庄园、荒野的丛林,也可以描绘现代化的工业区或阴沉的贫民区。

电影诞生以来,卢米埃尔就发现并运用远景画面善于表现大的物象的特点。《工厂的大门》与《火车进站》所表现的就是众多工人上工和火车到站时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景象。格利菲斯1916年导演的《党同伐异》,制作了最雄伟的巴比伦宫殿布景,纵身达1600米,仅拍摄“巴尔泰萨尔盛宴”一个场面,就动用了4000多名群众演员,摄影师坐在气球上拍摄。也只有运用大全景,才能摄入如此浩大的场面。

随着宽银幕的出现,大全景越来越成为电影营造视觉奇观的手段。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出现在很多影片中。

右图为《狮子王》中的经典大全景镜头。

全景画面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视新闻中全景镜头不可缺少,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因此,全景画面比远景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在叙事、抒情和阐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功能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中景画面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拍摄角度、演员调度,姿势要讲究,避免构图单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关节部位,但没有死框框,可根据内容、构图灵活掌握。

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表现多人时,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景画面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与观众进行情绪交流也多用近景。这种景别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因此有人说电视是近景和特写的艺术。近景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观众以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现,在造型上要求细致,无论是化装、服装、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绽。

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其他人物往往做为陪体或前景处理。“结婚照”式的双主体画面,在电视剧、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由于近景画面视觉范围较小,观察距离相对更近,人物和景物的尺寸足够大,细节比较清晰,所以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态,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这些是大景别画面所不具备的功能。尤其是相对于电影画面来讲,电视画面的尺寸狭小,很多在电影画面中大景别能够表现出来的比如深远辽阔、气势宏大的场面,在电视画面中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较多,观众对近景画面的观察更为细致,这样有利于在较小的电视屏幕上做到对观众更好的表达。

在创作中,我们又经常把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的表现人物的画面称为“中近景”。就是画面为表现人物大约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镜头,所以有的时候又把它称为“半身镜头”。这种景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况下,处理这样的景别时候,是以中景作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正是由于它能够兼顾中景的叙事和近景的表现功能,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这样的景别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特写

画面的下边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其他被摄对象的局部称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 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特写镜头提示信息,营造悬念,能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刻画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强调加重的含义。比如拍老师讲课的中景,讲桌上的一杯水,如拍个特写,就意味着可能不是普通的水。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大特写(只含五官)应该慎用。电视新闻摄像没有刻画人物的任务,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写。在电视新闻中有的摄像经常从脸部特写拉出,或者是从一枚奖章、一朵鲜花、一盏灯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用的太多也会导致观众的视觉错乱。如果形成一个“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由于特写画面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画面细节最突出,所以能够最好地表现对象的线条、质感、色彩等特征。特写画面把物体的局部放大开来,并且在画面中呈现这个单一的物体形态,所以使观众不得不把视觉集中,近距离仔细观察接受,有利于细致地对景物进行表现,也更易于被观众重视和接受。

尽管无论人物还是景物都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但是在特写画面里,可以说我们几乎可以忽略环境因素的存在。由于特写画面视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细节突出,所以观众的视觉已经完全被画面的主体占据,这时候环境完全处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地位。所以观众不易观察出特写画面中对象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画面来转化场景和时空,避免不同场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产生的突兀感。

大特写

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一个人的头部充满银幕的镜头就被成为特写镜头,如果把摄影机推的更近,让演员的眼睛就充满银幕的镜头就成为大特写镜头。大特写的作用和特写镜头是相同的,只不过在艺术效果上更加强烈。在一些惊愫片中比较常见。

景别作为单个画面来讲,仅仅表达一种视觉形式,而它们一旦排列起来,又和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戏剧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语言及镜头规律分析,叙事内容越重要,越应该在画面的景别上采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别;反之,则采用远景、全景系列景别。当然,这是在导演与摄影创作中,针对人物作为被摄主体而言常规处理镜头的方法,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人物动作而设计使用的景别。导演在宏观设计影片及结构视觉时就要考虑叙事重点和戏剧内容上的需要,在视觉表达形成-----景别上体现出来。

现代电影语言中,景别作为环境造型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就形成了叙事镜头观念的转变,戏剧内容、叙事重点、环境造型都成为视觉语言诉求的主要重点。这样使得全景系列景别在视觉上有较大的兼容性。

摄影师同样要从导演的总体要求出发,在完成不同景别画面时,根据叙事重点与戏剧内容的具体要求,在画面构图上使视觉造型得以突出。

当然,现代电影创作中的艺术倾向追求,导演风格的强烈体现,有的也会采用一种反向处理的方法。在叙事上,戏剧内容处理越重要、越应强调时,反而不用近景系列景别,而用全景系列来处理。这种风格化的处理在创作中是存在的,也是允许的,如果处理恰当,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电视画面是通过分切镜头组接叙事的,在镜头组接的时候,不同的景别的镜头的组接方法对视觉形象的表现和叙事结果的表达都有重要的意义。

景别组接变化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逐步式组接

这种景别变化方式是递进形式的,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远离式 由近及远----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接近式 由远及近----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这种排列组合变化方式是一种比较有规律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多数处理方式.它是以人眼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作为依据的。我们又可以把前者称作“后退式句子”,而后者称作“前进式句子”。但它并不说明在进行任何镜头的组接时候都要构成这种关系,而只表明一种基本镜头景别的变化方式或风格。

跳跃式组接

这种景别的变化方式是跳跃式的,它可以是由远景直接接中景再接特写、远景直接接近景或者特写的跳跃,也可以是由特写接中景再接远景、特写或者近景直接接远景的跳跃,也可以是别的并非相邻的景别接续形成的。这种跳跃式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较多,也正是由于景别跳跃式的方式符合空间关系和心理关系,因而更具有视觉变化特征。同时,景别的这种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创作上有统一的划分或有规律可循。

景别的跳跃式方法组接镜头的时候,不同幅度的景别跳跃变化将对会对片子节奏、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这种跳跃的幅度变化的大小,也决定了片子的整体风格、导演风格、对环境和空间的表现以及叙事风格。同时这样的景别表现可以生动镜头组接的视觉效果和视觉悬念,不至于像逐步式组接一样让观众能够预先感知下面的镜头将是什么样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组接同一被摄对象的画面时候,通常在景别上要至少保证一个变化幅度(如近景到中景、或者中景到远景),或者拍摄角度变化15度以上,才能避免这种视觉上的跳动。如果在素材当中没有合适的镜头进行组接的话,可以在后期中使用一些淡入淡出效果,或者在这样的镜头中间增加白场等方法来组接。

如影片《垂廉听政》导演为了强调宫庭的宏伟规模拍了许多壮观的全景和远景,而且常常略去中景直接跳接特写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电视画面中某个景别的镜头在片中出现的时间长短,就单纯视觉、单纯创作而言,它的长度是任意的。它完全依赖于导演的叙事要求、语言要求、视觉排列和创作风格的要求。但是观众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对于不同时间长度的镜头和对于不同画面容量的镜头(即不同景别的镜头),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视觉兴趣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镜头组接的时候,必须考虑什么样景别的镜头在画面中出现多长的时候才是最合适的,最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心理的。

首先,分析一下观众对不同时间长度的画面在视觉上的感受。

0.4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9.6格,电视为10帧,视觉上会产生印象。

当你在两个较为相关的镜头中接0.4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作用于观众视觉,产生视觉效果。但由于时间关系,它对主体形象、构图方法等都不会产生实质印象。

0.7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6.8格,电视为17.5帧,视觉上会产生形象。

当你在两个镜头中接入一个0.7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产生较为清晰的视觉效果,加之受被摄主体的造型关系、构图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会在视觉上产生形象感。

0.5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2格,电视为12.5帧,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应用最多、时间最短的镜头画面。正是由于0.5秒界于0.4与0.7秒两者之间,界于“有印象”与“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之间,所以,才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视觉意义。

在3—5秒钟的镜头画面之后,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从人的视觉生理分析,除了画面内容与画面形式以外的吸引,无论什么景别的画面效果,3—5秒钟以后,人们的视觉注意力都会逐步下降。如果这一类镜头想继续延长使用,导演和摄影就要加强构图的视觉性,表演的丰富性,声音的辅助性,动作的可看性。摄影机运动的变化,以延续和保持这种视觉兴趣。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它能通过摄像造型达到满足观众从不同视距、不同视角全面观看被摄体的心理要求。

观众在看电视时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画面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展示细部;时而居远渺小如点,时而临近占满画框;从视感知上使观众或远或近地观看一个物体成为可能。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不同景别体现出不同的造型意图,不同景别之间的组接则形成了视觉节奏的变化。观众不仅在画面时空和视距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摄像者的画面思维,而且也以景别跳度、视点跳度的大小、缓急中具体地感受到整个电视片或电视节目的节奏变化。比如远景画面接大全景画面,再接全景画面,节奏抒情、舒缓;两极景别的镜头组接如全景接特写,节奏跳跃、急切。

3、景别的变化使画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不同景别的画面包括不同的表现时空和内容,实际上是摄制人员在不断地规范和限制着被摄主体的被认识范围,决定了观众视觉接受画面信息的取舍藏露,由此引导观众去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对事物的表现和叙述有了层次、重点和顺序。对画面景别的调度,实质上是对观众所能看到的画面表现时空的调度。运用不同景别有效地支配观众的视听注意力并赋予被摄主体以恰如其分的表现意义是电视编摄人员的重要创造活动。

1、景别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

根据对人的视觉心理的考察,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任何一个画面时候,在最初的第一时间内视觉所发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认同、感受到画面的景别形式,也就是先辨别出这幅画面是一个什么样景别的画面,其次才会从这种画面形式范围进入到画面内在的如画面内容、构成结构、造型元素等的观察、接受、感知和理解分析。

2、景别是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作为电视画面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而景别就是一种对画面空间表达的描绘与再现。从一个景别所包含的画面内容和多个景别交替变化排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应的画面空间,想象现实空间形式,产生空间感觉,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三维的视觉概念,进而对视觉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当观众观察到屏幕上的远景全景系列画面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画面空间的宽广和包容,这样视觉感受上的遥远感觉在他们心理上就会产生距离感、旁观感、非参与性;而当看到的屏幕形象是近景特写系列画面的时候,又会感受到画面空间的狭小性和非具体性,这样视觉感受上的接近感觉在他们心理上就会产生亲近感、渗透感、参与性。

3、景别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在观众观看舞台剧或者其他现场节目,或者现场节目的参与的时候,观众视觉选择是自主的,在他们眼里是没有“景别”这个概念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试图观察的对象,不受任何局限。但是在电视画面中不是这样的。导演和摄像师通过不同景别的画面的接续进行叙事和抒情,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画面次序是确定的,景别是由创作人员设计安排和选择的,是不受观众控制和主观意愿约束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景别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体现,它由创作者施加,限定了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和视觉心理。

4、景别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画面节奏变化的方式

观众在观看一组电视画面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温婉抒情,或者急切紧张,或者朴实大方……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创作者通过景别的变化加以表现的。单个画面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景别来表达拍摄者的思想,或者大远景,或者是特写,从而表达出不同的创作意图。而当一组连续的画面相互衔接时,表达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多彩,创作者可以通过景别的变化实现画面节奏的变化,引导观众紧紧跟随创作者的思维,使拍摄内容更具吸引力。这些变化也给拍摄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要拍摄一个好的作品,在景别的处理上更要仔细推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