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为官之道

 宛平2008 2015-10-07

    一、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见曾国藩深谙为官之道,很会处理君臣关系。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家书中,就曾经告诫他们,官场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就是在官场上,你要讲究人事关系,尤其面对领导、面对上级,你要学会坚忍,不要那么张狂,不要那么孤傲。否则的话,你就处处寡合,处处不如意。

  一是血诚。本质上讲忠诚,就是因为他认为忠君就是爱国,核心观念就是忠诚。做人要守做人的本分,人的根本就是忠诚,守住了就可以在纷繁的世务中成就自己。

  二是讲原则性也要灵活。他的一生讲原则,但是有时也会权变。

  三是摆正思想位置与心态。与咸丰有别扭,但是始终把自己摆在臣下的位置上,不因耿介不把领导放在眼中。处理天津教案,知道慈禧居心叵测,但是他坚守忠诚,摆正下级心态,硬着头皮去做这个,这叫忠诚。忠诚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在。团队组织中没了这个,就没了凝聚力。

  二、内断于心 自为主持  

  曾国藩的家训里有句名言,就是“凡危机之时,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只有自己靠得住。纵观中外历史,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一个人云亦云,遇事毫无主见的人永远都不会走近成功。有主见难,能够坚持主见则更加难,当事情越变越复杂,困难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怎么做才能既内持定见,又不会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呢?

  一是,遇事时要有主见,不要简单地被事态左右。不人云亦云容易做得到,但不被事态左右则很难。

  第二,懂得权变。别人开辟洋务运动,好理解,曾国藩是标准的理学传人,儒家知识分子,不懂四学,却能积板开展洋务运动。曾国藩没有这种知识储备,却能大力兴办,就因为心中有定见,是对大原则大趋势的把握,这就是变。像建船厂上,曾国藩主张建船,比买船,就能真正学到手。自家的事自家来做,自家的难自己承担,这才是自强之道,不能急功近利,引进外援,请神容易送神难。正是因为心中有定见,让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洋务运动积极的倡导者。

  第三,源于对人生信仰的追求,源于对人生追求的坚持。曾国藩所说的定见是对人生信仰的追求与坚持,这是定见的根本。世界变化万千,人生不可能只有顺境,要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困难与挫折,要撑起事业来,要有根本,才不会怕风雨。曾国藩教育儿子就提到让人生不倒,要心有根底,有信仰,找到人生信仰,坚持不断追求,这就是内断于心,自为主持。只要能咬定青山,终究能成就人生。

  三、盛时常作衰时想

  一个人越处在人生事业的顶峰,越容易骄傲自满,自我膨胀,因此,紧接着伴随而来的,就有可能是人生跌入低谷,事业一落千丈,多年辛苦付之东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惨”!曾国藩在教育子弟的时候,曾经感慨的说过一句话,“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功名声望,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长久依赖着它。一旦你依赖它,它立刻就转化为坏事了。名利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它会导致盛极而衰,甚至导致你人生功亏一篑。所以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上走了九十里才不过走了一半,因为最后那十里最难走,也最不容易走,也最容易走出失败来,走出昏招来。

  曾国藩说,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为此曾国藩提出了保身六法。

  第一,让功于人。安庆是最后一个屏障,安庆是曾国荃打下来的,让曾国荃想不到的是,曾国藩上表对此战论功行赏时把功劳只字不提曾家兄弟,这是做人的品德。

  第二,裁军。

  第三,早劝弟辞官。当时的战场上,曾国荃最能打,打下天京后,所有矛盾者都集中在他身上。他自己以为是建了不世之功,应该大大的封赏,没想到有人弹核他,说他杀了许多人,卷了金银财宝运回了老家。在这种书面下,曾国藩让他辞官回家休养。

  第四,曾左不和。一出双簧戏,曾国荃攻下天津后,要论功行赏,大家高兴时,自揭伤疤的是左宗棠,说曾国荃谎报军情。曾国荃气,曾国藩也气,上表骂左宗棠,互吵,吵到慈禧处,她高兴了。吵得好,内杠了,分裂了,曾国藩不足为虑。互相弹核,这是演给慈禧看,所以,安了慈禧之心。

  第五,明志。用的是曾国藩家书,与一般内信不同,他的信是生前就刊印,并公布于世的,出版印刷。家书体现忠臣的信仰与精神,广布天下,大家都能看到。这是自明心智,通过家书表明自然,优雅。

  第六,认真工作,理头工作。功高盖主时,天下猜测不断,曾国藩栽完军,开始埋头苦干,不管别人怎么说,认真重建南京,惩罚江南官员的腐败,重开考试,选拔留学生。慈禧的疑心重,唯独对曾国藩信任有加,甚至调到自己身边做直隶总督,猜忌没了,只有倚重。这是善始善终的保身之法,是以柔克刚。 

  四、刚的智慧

    《挺经》是曾国藩诸多文集中,颇具争议,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一部作品。《挺经》主旨是要说刚,就是刚的意思,刚的智慧,刚的哲学。

    首先,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把濡弱作为耻辱。

    其次,刚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这里刚不是性格上的刚强刚烈,而是一种临事之刚,入局的刚。二是,这个刚是自胜之刚,曾国藩自己讲,强毅与刚腹有别,刚腹是任隆固执,自以为是。碰上事,本能反应是自己想的,这是刚腹自用,是危险处,是本能,最危险。三是,曾国藩说,这个刚是自胜之刚,是克制自己,超越自己的刚,与任性相反。他觉得最败人的是傲与隋,“刚’恰好是克服这两点的。

    第三,刚是克难之刚,是克惰之刚。曾国藩觉得惰性就得用这种刚来克服。庸人的关键的毛病是惰性,“刚’能克。这样三层意义上的刚就不是简单的刚。所以说,“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扰。若全不明白,一味横蛮,待他人析之以至理,证之日后效,又复俯首服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试图克人,克事,不能成功,只能前强而后弱,克己也不成功了。这是最失败的地方。克己克事成功了,不须克人,就达到了境界了。

  五、困而知 勉而行  

  执行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执行规划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有人说,执行力的好坏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人说,执行力不但反映了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也能反映出管理者的能力。那么无论是白手起家,自办军队,还是力排众议,兴办洋务,曾国藩都能做到“困而知勉而行”。

  曾国藩,“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体现做事风格上有两特点:一是高效率,雷厉风行。二是高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做事。美国的戴尔公司的老板解释过,执行力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另一个是系统上,都完美达成,就是执行力。曾国藩认为“古之大成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大事,必须兼有豪迈与细心两种美德。

    如栽撤湘军事件。同治三年即1864年6月攻下天京,7月立即栽军,从核心部队曾国荃的部队栽起,立即栽掉一半,然后城内留一半部队守城,另一半开住城外。然后着手在全国范围栽湘军,第二年,栽了二十万,能亲手调动的只剩下6000人了,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这就是迅速的执行力,包括四个层面的内涵:

  第一,要有忠实的行动能力为基础。

  第二,执行力要有分析与策划能力。“治事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经分”“ 纶合”,这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详思”是详细的思考,说明他重分析与思考,有全局观。所以曾国藩的长处是分析有前瞻。

  第三,要有措施与细节的操控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他裁军这件事,看起来突然有风险,但是做的指挥若定,得益于细节的安排。

  第四,行动的原则与底线。只要这事有价值,无论环境心情,都会坚持做下去,一直做到底。这种守住人生底线,也就守住了不抛弃不放弃做事的底线,这是他一生行动为与执行为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