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到了一组《玉米》油画,看到了童年那段味道,所以分享给你。 不得不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想着家里那片满载老人心血的玉米地。它是累,是真实,是亲近,是家味儿,它更是生活。 从放假前几天,我们激动地心情便开始上路了,渴望见到年迈的父母,期待家的味道。 随着拥挤的车道,直到,望到村口的那片玉米地,心才踏实下来,它虽然贫瘠却也丰收了。
今年,我看到婆婆家的玉米,他们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却还是各个长得还算丰满(顶上都是粒儿),从开始的偷笑以为'在山区的玉米都长成这个样子',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干旱,山区不容易浇到水,庄家长不好。忽然有些许感慨: “山区的人民容易吗!” “山区的玉米容易吗!” “一辈子就这样听天由命了!” …… 婆婆是个伟大的传统的善良女人,明明知道这年头山地根本长不了什么庄家,还是每年每年的耕耘着那一块块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却从不见她半句埋怨。 这片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它们显得贫瘠,但玉米并不会嫌弃,依旧生生不息。 婆婆每天早上都会早起为我们熬一锅花样玉米粥:白薯的、南瓜的、蔬菜的,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想起的是儿时厌弃这东西推开饭碗的样子,伴随了整整一个童年,想着想着不觉得笑出来了。 可能我体会不了那份情感,但依旧被感动着…… 或许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很多年一家人没有回去过,那个老地方,反到成了一种回忆里离不开的味道。 今天,我们启程去另一片热土拼搏。生活本不易,希望你再苦再累也要心系着那片玉米地里耕种的人,那里没有嫌弃,只有爱和暖。 生命如烟,如今唯有这一片玉米地,但还好,还有这一片玉米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