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华人时代的发展态势及中、印尼关系

 梭罗河 2015-10-07

新华人时代的发展态势及中、印尼关系

资深报人、《印华日报》李卓辉总编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施雪琴副院长
厦门大学华文学院王爱平教授
在香港共同畅谈大家关心的议题

图片:杜成国 文字:张茂荣
 


继10月3日《香港侨界人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暨《东南亚华侨抗日史料丛书出版发布会》庄严、热烈、成功举行后,10月4日,香港侨友社、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香港印尼研究学社乘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华人社团领袖云集香港之机,共同举办了上述讲座会。

香港是归侨最集中和人数最多的地方,香港归侨虽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离开东南亚各侨居地至今已有60多年,离开中国到香港至今也已有三、四十年,然而,归侨人士对“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的情结从来就没有放下过。因此,虽然当天台风“彩虹”带来大风大雨,香港天文台挂起3号风球,归侨们依然冒着交加的风雨,来到“侨友社”会所,把会所挤满,聆听来自两个故乡的专家、学者讲两个故乡的事。

三个主办单位的领导人黄英来、王钦贤、梁俊祥和杨平出席讲座会。出席讲座会的还有南洋研究院党委书记范丽、来自江苏的徐筑、广东中山的容余扶、厦大印尼留学生梦妮娅、1955年“万隆会议”时曾在机场向周总理献花的梁世茂等。

主持人首先请“侨友社”黄英来主席讲话。接着就请资深报人、椰城《印华日报》李卓辉总编作主题发言。他的讲话提出了一个“新华人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印尼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中国移民,已由“华侨”变为“华人”,而在华人最多的印尼,自从华人精英崛起参政,并起得巨大的发展,就进入了“新华人时代”。

根据李卓辉先生的解释,“新华人时代”的特点是:
(一) 印尼的华人精英积极参政,在议会、省、市、县都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已有十三位华人国会议员、两位华人政府部长,还有多位华人任省、市、县正、副行政长官。
(二) 华人精英参政主政的特点是清廉、勤政和亲民、爱民,其中以大雅加达省省长锺万学(A Hok)为代表,他不怕来自各方的打击、威胁,为把雅加达建成美丽的一流都会勇往直前。
(三) 华人精英具有西方教育的高学历和实际经验,能干、实干。他们虽然具有中国血统,受到华人家庭文化多多少少的影响,但多数已不懂华文,有些尚能说中国方言,如: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等。
(四) 华人精英和广大华人是印尼籍民,他们的祖国是印度尼西亚,他们忠於印尼,并为印尼民族建设和政治经济建设作贡献。不能把他们定位为亲华派。他们处事的立场是以争取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利益为出发点。

中、印关系日益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出现矛盾,如:中国承包的各项工程,为了及时完工等原因,常引进人数较多的中国员工,从而减少为当地劳工提供的就业机会,引起当地劳工的不满和抗议;中国员工的亲友和游客到了印尼常从事小贩、食肆及各种非法买卖,对当地民俗不了解、不尊重、不文明等,也引起人们的反感。也有一些印尼人受长期反华思维影响,屡屡发表反华言论,甚至於今年8月成立“原住民政党”(Partai Pri-bumi),公开提出反对“非原住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的主张,针对所有华人;有人把中国在印尼的投资说成是“新殖民主义”行为等。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印尼已经给予中国游客免签证的待遇,但中国至今没有给印尼同等的待遇,蜂拥而至的游客和中国员工常受到印尼警察的“围捕”、罚款等,成为印尼贪官的“摇钱树”。

李先生还谈到印尼各政府部门对“雅-万高铁”的不同见解和态度,以及中、日高铁的竞争等。他的精彩报告让全场听众十分受落。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施雪琴副院长畅谈了她“七下印尼”的经历和体会,她主要是考察印尼华人的教育。她认为印尼华文教育受到32年的禁锢之后能迅速再起,是和以往华文教育的基础好有关,目前华文补习班和三语学校众多,其中“八华三语学校”成绩最为突出,单“八华”幼儿园就有800多小朋友。他们从小学习《弟子规》,背诵《弟子规》,讲《弟子规》里的故事。厦大南洋研究院和印尼五间有进行华人研究机构的大学每年举行一次华人问题论坛,明年在雅加达,后年将在厦门由南洋院主办。南洋院还和印尼国家图书馆协议和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合作购买该馆保存的日占时期在椰城出版的唯一中文报《共荣报》作为南洋院图书馆的藏书,并将组织人员进行研究,这是了解长达三年半日寇占领期史实的重要资料。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王爱平教授是香港归侨的老朋友,她说她是在1998年印尼发生;严重的反华事件时,大量印尼华人子弟到该院学习华文,诉说他们在印尼受到极不平等的对待开始研究印尼华人问题的。她曾数次单独自费到印尼去考察,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常得到华人的热情帮助。王教授在印尼结交了好多朋友,最近几年潜心了解和研究印尼的“孔教”。她说印尼孔教是全球唯一的把儒学作为宗教的国家,它有组织、有教堂(孔庙)、有经书(四书五经)、有教徒、有各种礼仪和定期的礼拜,形成一个完整的宗教,并教化民众。印尼文教部还出版了由印尼孔教编撰的《经书》作为中、小学校的教科书,用汉语拼音写出原文,用印尼语解释每句的含义,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解读。

三位讲者都关心华文教育的发展,一致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师资缺乏,有听者发言要求中国“汉办”大力协助解决。当然,现在的三语学校已经不同於以前的中文学校,以往的中文学校是华侨办的,从属於海峡两岸政府的教育机构,现在是华人办的,属印尼国民学校;以往华校的教学语言文字是中文,用的是中文的各科教科书;现在的教学语言和教科书是印尼文和印尼文教部规定的印尼文课本,中文只是一种外语。但是由于中国的象形文字特点,每个汉字都有着它的形成和变革,华夏历史文化也包含在汉字之中。

李卓辉先生关于“新华人时代”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不认同这样的提法,目前并不重要,特别是对拥有华人最多的印尼,重要的是要看到这已根本改变的客观现实。对于已经离开印尼许多年的归侨,我们在那里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已经成为“外国人”,家庭已成为“跨国家庭”,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存在很久!

讲座会从下午2:30不作休息一直进行了3个小时,气氛温馨而热烈,会前会后相互交谈和拍照留念,依依道别。这是一次非常生动和精彩的讲座会。我们感谢李卓辉先生、王爱平、施雪琴教授的分享,更感谢归侨们的参与,工作人员默默无闻的辛勤准备和协助,特别是侨友社慨然提供会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