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的不足与过分,该如何拿捏?——我在梅奥诊所所学到的

 渐近故乡时 2015-10-07

↑点击上方蓝色“医学界肿瘤频道”加关注哦↑

越是大家越能跳出医学科学思维的局限性认知,加上对人的生活质量整体追求乃至对生命价值的领悟,慢慢就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赵晓龙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上午继续跟着梅奥的内分泌科主任Young教授看门诊,有TSH瘤术后妊娠、有副交感神经节瘤术后复发(SDHD基因突变)、还有一个垂体柄增粗病变患者。


  梅奥这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很多,有些治疗的理念跟我在书上接受的理念不一样。比如在手术治疗以后我们会提复发的病灶可用MIBG治疗,Young教授告诉我他们曾经用大剂量MIBG治疗副神经节瘤(ganglioma),结果没有一例有反应,他们现在对复发病例,多用射频(radiofrequency)、冷冻)cryoablation)和无水酒精治疗。说完这些,young教授又从数据库中调出一篇文章(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cryoablation therapy),注意到minimally invasive 的词,在梅奥的治疗理念里非常强调对患者既不要undertreatment也不要overtreatment。


  联想医生成长过程,小医生的时候容易undertreatment,是因为不懂不敢,做到高年主治或副教授的时候各方面技能初步完备也经历些风浪,过分关注局部具体某个指标的治疗就容易变得overtreatment,再往上做,越是大家越能跳出医学科学思维的局限性认知,加上对人的生活质量整体追求乃至对生命价值的领悟,慢慢就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的这个垂体柄增粗病变的诊治过程完美展示了这样的思维。第一次看到这样垂体柄增粗病变是在2010年,开始诊断不明确但垂体功能正常,临床和影像上第一考虑是垂体炎,young教授只是等待,定期叫患者随访,直到2014年病变明显变大,young觉得需考虑肿瘤病变可能,才建议手术治疗,手术的病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颅咽管瘤是百变女郎,影像上变化千姿百态,患者术后只出现轻度的尿崩,与患者沟通后仅是叫患者多喝水,对其影响程度减轻到了最小。


  联想到在国内,估计能这么长的随访再干预治疗会很困难,一是患者着急,谈瘤色变恨不除之欲快,上海不开刀就去北京,二是医生,医生也不容易淡定。但在我们华山,我知道垂体瘤协助组的专家们都做得非常规范。做医生要淡定,方寸要拿捏到恰到好处。


  以下是这位患者的影像学诊断表现,供大家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