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娘请留步,人类学大叔想看看你的花衣裳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15-10-08


铜鼓花蜡染布



啧啧,这些花花儿据说能认祖???


  每年夏季,我都会前往民族地区,调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今年的目的地,是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那里的苗族以制作蜡染、刺绣和银饰闻名。在州府所在地凯里,热情的当地朋友告诉我,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蜡染等工艺课程(甚至开设专业),聘请当地技术精良的工艺传承人,培养年轻学生掌握。


  暑假时节,还有不少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蜡染,两位当地苗族妇女也在一旁用蜡刀作画,点染图案,时不时回答一下同学的疑问,指导一下学生的构图。我和一个摄制组有约定,想要找一些传统手工艺项目,拍摄成手工艺制作短片,作为记录、推广传统工艺的媒介。来到凯里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苗族蜡染确实是个有趣的项目,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


蜡染纹饰


  看到我来,苗族阿姨放下手中的作品,和我谈起来。将她们手中制作的蜡染制品中的图案解释给我听。


  「老人去世的时候,要穿着蜡染做的衣服,上面有祖先的图案,就会去祖先的地方,他们就认得了。」



铜鼓纹与百褶裙


  我对蜡染的图案和文化含义一下有了超过之前十年的飞跃。好多年前我就关注过中国西南的蜡染工艺。我去大理看过扎染,在温州看过夹缬,也在贵州的博物馆里看过蜡染,但我的鉴赏水平始终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阶段。我知道蜡染的制作原理,画蜡画、浸染、煮蜡……唯独不知蜡染上画的是什么。她们给我指了指墙上的一块展板。


  「铜鼓纹:贵州民间蜡染中最古老的纹样。铜鼓是一些少数民族极为尊崇的重器,古时在祭祀、娱乐和征战中使用,对铜鼓的尊重意味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清代张澍的《黔中纪闻》中说:‘僚有斜纹布,名顺水纹,盖模取铜鼓纹以蜡刻板印布。’这种纹样在传承中虽有变化,但铜鼓的中心花纹在蜡染中还是常见的。这种中心花纹实际上就是太阳纹,在圆形外辐射光芒。」


铜鼓王


  这下可巧了,我还真研究过铜鼓上的花纹,铜鼓是西南地区民族祭祖的核心器具,所有的纹饰都围绕送走、欢迎祖灵而设。鼓面上水波纹、翔鹭纹、云雷纹、太阳纹都表示灵魂前往祖先故乡的含义。原来蜡染中的图案来自铜鼓上面,花鸟、龙凤、蝴蝶都是欢迎人们回到祖先哪里,看到的仙境景象。


  原来如此,我实在忍不住脑洞大开了,我在博物馆里看到无数条展开的百褶裙,我想这些裙子的图案怎么那么眼熟呢。原来都是一只只铜鼓的样子。以前我听说,苗族经常迁移,妇女把祖先的标志绣在百褶裙上,我还没理解明白,现在一下子就悟到了。



苗族百褶裙



蜡染与祖先


  看来蜡染的历史非常久远,张澍的《黔中纪闻》还不是最早提出蜡染纹饰和铜鼓纹关系的人,早在南宋末年,浙江桐乡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就提到了蜡染,他当时给出的名字叫「点蜡幔」,他这样描述了点蜡幔的特征:「溪洞爱铜鼓甚于金玉。每模取鼓文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


  在这段话里,朱辅不但交代了宋代蜡染的方法就是「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还给出了蜡染纹饰的由来,是来自铜鼓表面的纹饰。那铜鼓表面又是什么图案呢?


开化鼓鼓面图案


  看一下据说收藏在奥地利民族博物馆里的云南开化鼓图案,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显然是一个人们心目中,走向另一个祖灵世界的过程,我瞥了一眼墙上的蜡染画,幡然醒悟,墙上的那些蜡染画,也是把铜鼓上的图案拆分开来,重新拼装了一遍,那些铜鼓中央吹着芦笙欢迎新来者的祖先,现在来到了铜鼓外面,排成一溜。


苗族的世界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还在画着蜡染画上的龙与蝴蝶,吹打着芦笙和铜鼓的人群,她们的确是在画着祖先留下的图案。还有日本、法国的留学生和她们在一个教室里学画。有的时候,她们要一起完成外面企业给出的订单。


  我看懂了蜡染上的图案,可外面的客人能看懂这些飞向「太阳」的牛、鸟和蝴蝶、花、毛毛虫,还有跳舞的人吗?他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画布是人们去和祖先之灵会合的徽记和路牌吗?他们会把这些含义和中国南方一种叫铜鼓的器物联系起来吗?我很想知道。


  这些原本出现在砍牛还愿的「鼓藏节」,与祖灵一同飞扬起舞的蜡染布,现在,即将变成客人们的桌布、门帘和旅游纪念品的一部分。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件挺特别的事情。




本文来源:小院集

(微信号:LittleYardGathering)

感谢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