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1分落榜清华是个什么鬼?

 高山水长流 2015-10-08
    有媒体曝出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与清华大学互不认可录取线致使上饶市广丰区考了685分高分的考生王希落榜一事。王希685分的高考成绩属于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这个分数恰好也是清华大学公布的在江西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但江西省考试院公布的录取分数线,并未得到清华大学认可,致使王希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对于这样结果,双方各执一词,一个是有着地方政府机构的权威感,一个是有着一等学府的优越感,互相不认账,考生只能认哑巴亏。

    关于小分数落榜的事情基本上每年都存在,小部分因为考生的自我评估不准,多数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对于这样的事情那个发生,很多时候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很难驾驭,毕竟规则掌握在别人手里,别人不作为的时候,那么受伤的结局就成了个人的不幸。这里我们不妨从小分数落榜说起,扒一扒其中的“鬼秘”。

    鬼秘01:录取信息不对称到底应该谁来买单?

    对于教育考试院与清华大学的招生信息不对称,到底谁来买单?从新闻中的各执一词看,基本上已经有了分晓,双方都不想承认错误,结局只能让考生自己承担,考生王希只能退而求其次,报考比清华稍微弱的学校,但是从公共事业的单位的权责上看,也能很清楚的看出其中的混乱,一边是打着全国一等学府的名号玩打牌,一边是拼着地方政府的大腿谈资格,反正就是撕逼,总之打死不承认错误。

    鬼秘02:“1分落榜”依旧是应试教育的浓痰

    因为1分落榜,不管出于公义还是私情,都让人感到莫大的不甘,近几年来一直反应试教育,可是在教育的终端和渠道组织上,依旧是分数为王,依旧是分数当道,对于这样的事实在演变的过程中,曾经一度存在读书无用论,上学就是糟蹋自己,但是好的教育资源依旧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分数为王显得更加突出,多数大城市的基础教育费用远远搞出高等教育的费用,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一步步的向前,一步步的却堕入分数逻辑的深渊,所以有句话讲得好,高分数是既得利益者的救命水,是无望利益者的一口浓痰。

    鬼秘03:大学无大师VS机构不作为

    从新闻中的逻辑看,很容易让人们联系到目前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一个现实情况:“大学已无大师,机构不在作为”,不管是清华也好,北大也好,每年在招生期间都会出来一些很龌龊的招生行为,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北大清华的掐架讨论不已,最终老生常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大学已成定局,大楼盖得多就证明大学办得好。对于相关机构的的不作为,很多人说是反腐高压下的弊病,其实追溯到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相关机构的不作为总会让一部分人走投无路,最终选择无果。

    结语:清华爱撕逼,状元很受伤,1分压死人,鬼哭又狼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