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日本男子发型为什么那么怪?

 where5 2015-10-08

日本古代的男子发型主要有:
    唐轮头:唐轮是日本镰仓、室町时期年轻的武士及幼儿梳的一种发行。从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曾在社会上大为流行。唐轮也是年轻的歌舞伎表演者的发型。由于这种发型最初十分简单、朴素。后来逐渐向复杂型发展,称“兵发髻”。这种发型很不牢靠,容易散落。后来被月代头代替。现在只有相扑运动员还留有类似的发髻。

古代日本男子发型为什么那么怪?
    月代头:明治时期前,日本内部经常发生战争,双方搏杀时,头发往往会因身体的剧烈晃动而散开,这时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便会遮住脸面,挡住视线,影响战斗。于是便有武士将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剃除,这样即便头发在战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头部两侧和后背,不会影响视野。由于其效果明显,武士便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不成文的传统,不过这种剃发也只限于武士阶层。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剃的武士和一些文人,以及并不要亲临战阵的指挥人员。 

古代日本男子发型为什么那么怪?

 

古代日本妇女发型:

    日本奈良时期:正值中国唐朝,许多日本上层妇女仿唐流行结顶髻之风。双顶髻、高顶髻:她们将长发卷至头顶。分卷成两个髻的称双顶髻,卷成一个髻的称高顶髻。而下等妇女们依然保留着普通的束发,即将长长的头发从背部结起来,或者在后脑部分结扎起来。

古代日本男子发型为什么那么怪?

 

    明治维新后(鹿鸣馆时代 1871),太政官发布剪发令。日本男子不再结发。只有日本女子仍保留着古时的发式,发型有岛田型、银杏返、割桃、丸髻等。其中的岛田发型是日本姑娘结婚时梳的发型。

   (由西乡隆盛领导的日本西南武士叛乱,是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最后一次大规模国内战斗,通过此次战争,日本内部的阶层对立得到了解决。从此整个日本社会以武人心态团结一致开始野心勃勃的向外扩张。月代头也随着武士个体的消亡而淡出人们的视线)
  

 

另:和服后面的小枕头是什么?

   日本人把它叫做“带”。起初里面装的是放针线与剪刀的,即可以做针线活,又可以防身。(据说古代日本的武士地位是最高的,排列在士农工商之上。武士经常为所欲为的抢夺妇女。)在丰臣秀吉统治的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后来发现宽带束腰即可以让和服平展而又显美观,随流行起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小枕头”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布料做的的芯子,然后再用三米长的漂亮布折叠起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未婚女子一般只打个花节,已婚妇女才会用这种小枕头的“带”来装扮自己。

    日本浪人织田信长时代后的幕府追踪织田的手下将领明智光秀,一些武士从此失去门庭,成为社会浪人。

   附: 中国清代发式:满族人为适应驰骋山林的骑射活动的需要,前不留发,可以避免骑马射击时额前头发甩动挡住视线,而颅后的头发则是在休憩时可以用来代替枕头。这在某些方向到是与日本月代头有相近的出处。这种发式曾经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顺治皇帝曾用“削平四夷,定鼎中原”褒赞他们祖先的发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