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钩玄》 > 卷第二 溺血

 p0oouuu 2015-10-09

溺血

(属热。)

山栀子炒,水煎服;或用小蓟琥珀。

有血虚者,四物汤加牛膝膏。

 

溺血

 注解溺血   证名。指尿中有血。《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又有溲血、尿血等名。溺血通常随尿排出,多无疼痛。参见溲血、尿血等。
《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又有溲血、尿血等名。溺血通常随尿排出,多无疼痛。参见溲血尿血等。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 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能藏,是以流漓而不止,木欲泄而不能泄,是以梗涩而不利。缘木愈郁则愈欲泄,愈欲泄则愈郁,郁生下热,小便赤数。虽火盛之极,而实以脾之阳虚。
泻湿燥土,升木达郁,自是主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然热在乙木,不在脾土,在肝则宜清凉,至于脾家,但宜温燥,虽肝热极盛,不可泻其脾土也。
宁波汤:
甘草(二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阿胶(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栀子(三钱) 发灰(三钱,猪脂煎,研)  煎大半杯,温服。
溺血与便血同理,而木郁较甚,故梗涩痛楚。苓、泽、甘草,培土泻湿,桂枝、芍药,达木清风,阿胶、发灰,滋肝行瘀,栀子利水泻热。(膀胱之热。)
若瘀血紫黑,累块坚阻,加丹皮桃仁之类行之,此定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