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硝子 xiāo zǐ

 真友书屋 2015-10-09

   硝子[ xiāo zǐ ] 明曹昭《格古要论》:“假水晶用药烧成者,色暗青,有气眼,或有黄青色者,亦有白者,洁白明莹,谓之硝子。”

从植物灰中提取的碳酸钾与砂石中的二氧化硅经熔解后,形成硝子。最早是罗马时代传到中国。由于具有与传统中国玉器有很多相似之处,玉温润匀腻,如膏似脂,不现精光,给人感觉也觉莹润,但总感觉到精光外露,于莹润中浮有贼光闪烁。最早在古代的中国用於帝王与贵族之饰物,文玩把饰,并没有真正的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而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尔后则以相似之发音“玻璃”称之。古时使用之陶瓷袖(Glaze)、珐琅釉(Enamel)、景泰蓝袖(Cloisonne)等,皆属玻璃。琉璃或琉璃则是玻璃的别名。古代中国记载的“硝子”即为玻璃,而日本则取汉字的“硝子”沿用至今。

硝子在日本的发展,后由结合自英国、波西米亚、技术,并增添本国特征与审美趣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种风格。

现代意义的日本硝子其实就是我们认知的玻璃的意思。广义上来说,已经没什么区别,但是从手工艺产品上来说,日本硝子应该理解为玻璃的艺术,更为恰当。


硝子工艺的工法、素材、年代、地域等都不尽相同,工法中又分作热加工与冷加工两大工艺。其中热加工,是将原料高温加热,在硝子熔化柔软状态下进行制作,尤以吹制硝子最为典型;而冷加工则是在固态冷却后进行加工的工艺,切割加工是其中常用的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