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二)

 yuanylch 2015-10-09

第六部分:基因差别

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别与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差别相比较是很小的。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说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差别也非常小。黑猩猩和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别只有百分之一点五。后来更精确一点的说法是百分之一点二三。那么,这一点点差别为什么会导致实际上那么巨大的差别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是不是有一定的了解。一点点的差别导致实际上的巨大差别,可以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释。一样东西谈不到排列组合。两样东西,比如A和B,就有两种排列,AB和BA。那么,三个不同的元素,A、B、C,就会有六种排列。四个不同的事物,有24种排列。这种不同排列的计算,其实非常简单。比如,四种不同的东西可能有的不同排列的数量,就是四的阶乘,1×2×3×4。如果是5种,就是5的阶乘,1×2×3×4×5,10种,就是10的阶乘。根据排列组合的知识,我们就很容易想象了。比如,它是100,你是101,你多了百分之一。但是你多了多少种排列的可能性呢?多了100倍!还可以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算盘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工具。一个有10排算珠的算盘,与一个有11排算珠的算盘相比,后者多了一排,多了百分之十,但是它的计算能力大了多少呢?大了十倍!

基因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就是,一点点的基因变化,由于排列组合的时候所可能形成的多样性,会导致实际中的巨大差别。刚才说了,黑猩猩和人差了百分之一点二三,而基因的数量是三万多,我想,懂得排列组合知识的人可以想象一下,这意味着什么。这个可能的空间太大了。当然,在生命现象中,有许多排列是无效排列,就是说许多排列没有生物学意义。但是,有效排列哪怕只有所有可能排列数量的十亿分之一,那个数字算出来也是不得了的。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几种说法,我没有落实哪种说法最权威。有的说是千分之一,有的说是万分之一,还有说是万分之五。最近又有一个说法,说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别达到百分之十。这个说法与以前的说法悬殊很大,很让人吃惊。但仔细一看,他是在不同层面上说的。前面几种说法,是指的碱基对排序上的差别,认为差别达到百分之十的这种说法,是从基因的角度讲的。一个基因,可能由上万个碱基对组成。你的基因与他的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碱基对不同,从基因的层面看,就是这两个基因有差别。从这样的角度看的话,恐怕差别还不止百分之十。现在已经发现的是百分之十左右。

在基因差别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这点差别,通常只是程度上或量上的不同,而不是根本性的质的区别(有严重基因缺陷的除外,他们不属于正常人)。

 

                      可能性范围差别示意图

 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二)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这个圆相当于人的可能性范围,就是说一个人的各种可能性都在这个圆之内。这是个平面图,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多维概念的空间。这些不同颜色的圆,相当于不同人的可能性范围。的确是有差别的,但这些差别不大。你可能这方面强一点,那方面弱一点,但都属于程度上的或量上的不同。总体上看,可以认为大致是一样的。

最近,关于人性差别的说法很多,而且有争论。关注新闻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一条很有趣的消息,就是哈佛大学的校长说女性的某些先天素质不如男性,引起轩然大波,受到很多人的攻击,结果不得不辞职。前面提到希特勒的人性观,其实,有那种人性观的人很多。就是认为不同的人种,先天素质就有优劣之分。比如歧视黑人的人就认为,黑人是劣等民族。而实际上,现在没有在基因上发现黑人哪一点比其他人种差,倒是发现黑人在某些方面的基因略微优于其他人种。比如大家都知道,黑人的运动能力比较强。奥运会上,黑人运动员占得比例就比较高。现在已经知道,是他们的基因决定他们的肌肉构造跟其他人种略有区别。当然,这种区别很小,如果差别太大,就不可能在同一个竞技场上竞赛了。如果你100米跑10秒,他100米跑5秒,怎么竞赛呀?这种差别实际上只能使他比你快零点几秒。按照这个图,他可能比你有一点差别,但是这个差别非常小。另外,比如说身高的差别。人类有记录的最高的人,也远不到三米,最矮的人,也得在半米以上。人跟人比,一个两米多,一个半米,差别的确很大。但是你跟其他动物,比如恐龙、或蚂蚁一比,就会发现,这个差别也不是特别不得了。这还是极端的、不够正常的人;在正常人当中,这种差别更小。

人与人的差别究竟达到什么程度,这种争论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我的观点倾向于认为,这种差别不太大,没有很实质性的意义。至少我坚信一点,这种差别不会大到使少数人天生就比绝大多数人优越,就应该永远是统治者,是领袖。我觉得基因科学也不会证明这一点。而且,人类历史的经验也表明,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家族,他们的基因就优秀到使他们永远优越于其他大多数人。当然,最终是个什么结论,还有待于基因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我觉得做出这个结论的时间不会很遥远。我想,很快,可能也就是几年,最多几十年,就可以弄明白男女之间、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我相信,我的观点将被证明是正确的。

第七部分:基因的变化

使基因发生变化的因素非常多。在高等动物中,除了克隆出来的之外,几乎每一代的基因都与上一代有所不同。就人类而言,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对可能性范围的影响,有,但是不很大。所以,人性,至少可以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人性,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成是不变的。

研究发现,人类进入文明期以来(有人说1万年,有人说5千年),基因变化有加速的趋势。有一种说法,说人类历史上最后这1万年,基因变化的速度100倍于文明出现以前几十万年的速度。当然,这还有待最后验证。不过,即使加速之后,这个速度也还是很缓慢的。至少从人性的角度,现在看不出我们与几千年前的人有什么明显的差别。

基因变化的方向,总体上讲,是在不断扩大人的可能性范围,使人能够达到更高的理性、更深厚的情感等等。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变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生了一些新的遗传病。人类现在大致有5千多种遗传病,其中有很多,大概有一两千,都是最近这几个世纪新产生的。

但是这些不利的变化,总体来讲,对人类的影响是比较小的。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非常乐观,因为基因科学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使我们有能力解决一切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导致基因变化的原因非常多。有外界的原因,比如说,最容易引起基因变化的是宇宙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破坏细胞中的分子,导致基因的变化。另外,一些化学物质,还有一些物理上的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用进废退。很久以前的生物学就提到过这种现象。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哪些器官用得越多,哪些器官就越发达。这种变化,实际上是通过基因的变化完成的。

用进废退这种变化,有很多例子。比如说,有人不适合喝牛奶,喝了牛奶就消化不好。中国人中,这样的人占得比例比较高。不适应牛奶的原因,是缺乏乳糖酶。这是基因导致的。没有乳糖酶,就消化不了乳糖,所以会不舒服。后来的研究发现,本来,全人类都缺乏乳糖酶,但后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养奶牛的那些人,和吃其他动物奶的那些人,他们的基因开始变化,出现了能产生乳糖酶的基因,于是他们就适应了动物奶。这种基因最早产生于北欧人当中,然后逐渐扩散。

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乙肝。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是最高的。很多年前就有报道,说是跟中国人的基因有关系。中国人的基因使中国人特别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另外还发现,有一些非洲人,因为长期生活在蚊子比较多的地方,慢慢进化出了一种抗疟疾的基因。

基因变化方面,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杂交优势。也就是说,有性繁殖的生物,在产生下一代的时候,父母双方比较有优势的基因倾向于占上风,下一代往往能继承父母双方的优点。父母基因差异越大,优势互补的现象就越明显。

下面讲一个基因变化的例子。这个例子很有意思。

基因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第七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做FOXP2的基因,是最重要的语言基因。如果一个人的这个基因被损坏的话,他就会产生语言障碍,掌握不了语法,不能流利说话。

后来发现,所有其他哺乳动物都具有这种基因,人的这个基因本来跟它们的是一模一样的。这一基因非常稳定,在过去几百万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大约在20万年前,在人类祖先中,这个基因开始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很小,只涉及两个氨基酸。但是,这两个氨基酸的变化,它的意义是不得了的。这个基因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变,就这两个氨基酸变了。后来,这个变化通过选择作用传遍整个人类,人类的语言能力一下就来了一个飞跃。从此,人和动物的区别就越来越大。

有一个学派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不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主要在于语言。而在语言方面,就是基因上的这么一点点差别,导致了人和动物的巨大区别。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有可能,这个基因的变化,会在不同的民族或人群当中分别出现。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但我这样推测是有理由的。熟悉物理学的朋友都知道结晶过程。一种溶液出现结晶的时候,有时会只在一个点上形成晶体,但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尤其当溶液是饱和或过饱和溶液时,也会同时在许多点上开始结晶。我的看法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很有可能,不同种族的人会同时分别在这个基因上出现变化,就像饱和溶液会在不同的位置同时结晶一样。

这里还得补充说一下氨基酸。前面说基因时只提到DNA和碱基对,没有说氨基酸。碱基对和氨基酸是什么关系呢?DNA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每三个碱基对决定一种氨基酸。就是说,三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氨基酸。刚才提到,人类的语言基因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不同,那么这就意味着,只有六个碱基对有所不同。这六个碱基对的变化,就导致了在语言能力方面,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巨大差别。

我想再说一下排列组合的问题。就是,如果仅仅是这个基因有所改变,其他配套的东西都没有变化的话,恐怕人未必会有这么强的语言能力。比如说,发音器官。黑猩猩为什么学不会说话?黑猩猩的大脑结构,它的智慧,是可以掌握语言的,它可以学会手语,但它不会说话,主要是因为它的发音器官不行。它不能像人这样发音。这个例子说明了不同基因之间相互组合的意义。人类因为其他有关的基因都配套,所以这个基因有一点进化,语言能力马上就会有一个飞跃。如果没有其他配套基因,仅有这六个碱基对的不同,是不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区别的。当然,这个变化究竟怎样改变了人脑的神经连接,使语言学习成为可能,这个具体过程,现在还没有答案。

另外,这个例子也说明,人类精神活动的可能性范围,是由基因决定的。把你的基因稍微改动一下,你的能力就会大受影响。比如说,如果把你的这六个碱基对再改成以前的样子,你马上就不会说话了。其他像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同情心等等,都是受相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影响的。如果把你的跟智力有关的基因改成跟黑猩猩一样,那么你的智力也就跟黑猩猩一样了。

基因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在这方面,人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今后,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我们人类将有能力来主导、控制基因变化。我们可以消除不好的基因,甚至可以创造更好的基因。

 

第八部分:基因知识的哲学意义

基因是一切生命形式最基本的结构,那么,对基因的深入认识,必将揭示生命的本质。也就是说,将弄明白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实际上是人类智慧所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随着基因科学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或许能够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几千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最终的说法。直到现在,我知道还有一种很盛行的看法,就是认为,精神是精神,物质是物质,人类的精神,是在人有了肉体之后,从外面进入人体的。这种看法相当流行。但是,基因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它是错误的。根据现在已经有的基因知识,已经可以断定,不存在无结构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是有一定结构的。而你这个生命的特点,你这个生命的一切,都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就人来说,人的思维能力,甚至一切精神活动,包括情感,意识等等,其可能性范围都是由基因结构决定的。这一点,已经可以下结论,不用再进行其他什么探讨。

在已经有的,和即将获得的基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将超越以往所有的哲学家,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更深刻地理解心物关系。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有人会说,你这不就是那个唯物主义吗?精神是物质的功能,有什么新鲜的呢?我认为,说精神是物质的功能的观点,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现代基因科学的知识面前,这个道理显得简单了一点,陈旧了一点。

现在,我想把这个问题与其他的知识联系起来讨论一下。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对非生命的事物的认识,一个就是对生命的认识。人类在这两个方面现在所取得的进步,都有非常重大的哲学意义。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智慧的早期,人类所看到的物质世界,是非常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格物致知”,就是说,你把这些复杂的物质好好琢磨琢磨,你就能达到比较高的认识水平。

但是后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这么丰富多样的物质世界,不过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说是一百多种,其实最后那几种都是人造元素,自然界即使有,寿命也都很短)。随着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又进一步发现,这几十种元素,从理论上讲,是可以互相转变的,你改变一下某种元素的质子数、中子数,它就变成其他元素了。最后发现,组成这几十种元素的,不过是几种基本粒子。也就是说,我们深入认识之后,发现我们面对的物质世界,它的基本成分是非常的简单。

在爱因斯坦的时候,科学家已经有一种愿望,就是希望更深入的研究能够发现,各种物质是由同一种什么东西演变出来的。当时曾经提出一个统一场的理论。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就可以用场这样一个单一的概念来解释一切物质了。所有各种物质不过是某种场的不同存在形式。

但这个统一场的理论,至今也未能建立。今后能不能建立起来,我也不知道。但是,就按现在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这么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它的基本构成不过是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

那么,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在哲学上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物质到底是什么?认识物质的重要意义究竟在哪里?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琢磨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本身如何如何,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它的重要性正在减退。随着人们对物质认识的加深,发现基本物质是非常简单的,是它们的不同结构、不同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物质进行组合、形成结构时所遵循的那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个东西,指导物质变化,决定什么结构具有什么功能的那个东西,那个形而上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研究对象。认识这个对象的重要意义正在不断上升。最后,一旦你认识到了指导物质变化的形而上的那个东西(或者叫规律或其他什么名称),你很可能会发现,这才是一切奥妙之所在。而物质本身,由于它的简单化,已经退居不太重要的地位。

有人可能会问,照你这么说,以前的哲学家的伟大思想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以前哲学家们的有些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下去的。但是,他们那些值得永久继承的东西,主要是某些基本概念、或者对某些基本规律的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态度、道德准则等等。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那些只能给你一个方向性的指导,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从社会角度讲,可能复杂一些。从医学上讲,大家可能会很容易理解。比如,你的传统医学思想再高明,离开现代的医药知识,很多病你是没法看好的。而且现代医学的许多概念,也是传统医学,包括西方的传统医学所没有的。比如细胞、细菌、病毒、基因、血压、血脂等等。面对这些新的知识,传统的医学理论如果没有一个大的改进,是无法适应的,而改进之后,也就不再是原来的传统医学了。

简单地说,人类早先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发现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他们的一些重要思想,将随着人类的存在,永远被继承。比如说,在价值观和道德方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想,这样的思想,你赞成也好,不赞成也好,它都将伴随着人类永远存在下去。另外,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这种思想;舍生取义这种价值观,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人生态度;西方先哲提倡的博爱精神;易经中说的,穷则变,变则通,这样的规律;荀子说的,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基本道理;我想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但是,话又说回来,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原则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没有现代的手段,没有现代的军事思想,你怎么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还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形而上、形而下等等,都是我们的先哲留下来的,我们可以永久继承下去的宝贵财富,但是,要解决现在的问题,它们显然是不够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将大大促进人类文明总体的进步。

 

这是我画的一个人类文明发展曲线图。

新人性论与基因科学(二)

从远古到现在,到公元前800年的时候,人类文明有一个加速发展。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叫做轴心时代。这个词,我觉得翻译的不好。翻译成关键时期,可能更好一些。就是在人类文明史上特别重要,特别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只有短短的几百年。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大约600年的时间。

我们熟悉的历史上一些早期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很多都是这个时代的人。象古希腊的那些哲学家,中国的先秦诸子,印度的释迦牟尼,犹太教的那些先知们,都是生活在这几百年当中。

从这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高原期。不再爬陡坡了,发展比较平缓,没有重大的突破。

在中国,进入高原期的一个标志,就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以后,中国有两千年左右,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在西方,大致从基督教在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开始,西方文化进入高原期。这个高原期不到两千年。

按照我的看法,人类现在处于第二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7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是它的前奏。文艺复兴的意义,是建立了人的自信,解放了人的思想。在这个前奏之后,出现了许多重大成果。

第二关键时期的开端,标志性的人物是牛顿。从牛顿开始,人类第一次能够准确地把握自然界的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牛顿只是个代表,同时代的还有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等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这个开端之后,直到今天,我们都处于第二关键时期正在爬陡坡的过程当中。

而这个第二关键时期发端之后,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就是人类对生命密码的解读。这个解读的意义太重大了,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我想,了解我们人类文明眼下状况的人,一般都会认同我的看法。

第二关键时期什么时候结束,会不会进入下一个高原期。现在还难以预料。但是,我有一点看法。刚才说到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上,我们正在探索宇宙的边缘,哈勃望远镜可以拍摄到一百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星云,我们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研究一百几十亿光年之外的天体。在微观上,已经研究到基本粒子,夸克。那么,再往下,我觉得,好像已经快到头了。宇宙还怎么研究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一百几十亿光年是个什么概念。很多人恐怕没有想象过,这么遥远的距离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我们这个地球就算是一个宇宙飞船,让它以光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向宇宙的边缘飞行,带我们去探索一下那儿的情况。地球上假设有65亿乘客。那么,将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如果每两年下去一位乘客,那么,等所有的乘客都下完之后,还得再飞几十亿年,才能到达我们现在看到的最远的星云。

再往外探索,在宇宙边缘之外,有没有什么东西,对我们人类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在微观上,已经探索到夸克,再进一步,如果真的有统一场或其他更基本、更简单的物质的话,我想微观恐怕也快到头了。对生命秘密的探索,基因科学现在已经达到分子水平,量子水平。从物质层面看,基本上已经到底了。剩下的恐怕主要是数学家和哲学家们的工作了。就是怎么来解读基因密码,怎么来理解它的意义。这些密码是怎么起作用的,它究竟意味着是什么。剩下的是这种工作。等到这些密码大致解读明白了,宇宙也探索得差不多了,微观世界的研究也基本上到底,我觉得大概就要进入第二个高原期了。

西方星相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西方星相学很发达,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但觉得它很有意思。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多少人对西方星相学有所了解,我们就不扯太远,只说跟我刚才讲的那个文明曲线图有关联的。按照西方星相学,我们现在刚刚从双鱼座时代进入宝瓶座时代。这个说法的来历是这样的。太阳也在自转,它的自转轴是在慢慢移动的。从公元零年到2000年,太阳的自转轴是指向双鱼座的,但是,从2000年起,它就开始指向宝瓶座了。西方有一些星相学家认为,双鱼座时代的特点是,人的理性比较弱,需要神的指引;宝瓶座时代的特点是,人的理性走向成熟,不再需要神的指引。看过达·芬奇密码的朋友,对这种说法大概会有点印象。

下面讲一下跟宗教有关的问题。各种宗教现在都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形而上的东西,人类自古就有很多认识。比如说,儒家的天,老子的道,程朱的理,佛教的造化,基督教的神,伊斯兰教的安拉,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唯物主义的自然规律等等,这些都是形而上的概念。按照我的看法,在人类现在的新知识的基础之上,再来看这些形而上的概念,就会觉得它们都有所不足。在人类的知识领域拓展到今天之后,这些概念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最严峻的,是宗教里的神的概念,因为它们太人格化了。就我所知道的,现在人类的新知识,对人格化的神是很不利的。各种宗教中,受冲击最小的是佛教。高层的佛教,其实是一种哲学。什么轮回和十八层地狱之类的概念,那不是佛教的精华。哲学中的逻各斯、绝对精神和自然规律这些概念,在解释生命和精神现象的时候,显得有些苍白。包括天、道和理这些概念,也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在解释复杂的、特别奥妙的生命和精神现象的时候,显得不够饱满有力。而神的概念,主要是太人格化。

我曾经翻译过两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是美国一所教会大学的教授写的。一个是一本小册子,叫做《宇宙的起源》,一个是讲座的文稿,叫做《人类的起源》。这两个东西都是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来捍卫宗教的。一个批判现代的宇宙观,一个批判进化论。最后的结论就是说,宇宙的起源也好,生命的起源也好,科学的解释都不足以服人,最后还得归到神,是神创造的。作者的科学水平非常高,对科学的了解非常深,非常透。他们看到了科学的不足之处,看到科学很难解决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这一类的终极问题。他们的批判可以说是有一定分量的。但是,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这两篇著作中,神的概念都已经是被高度抽象化,高度非人格化了的。因为,在这样的问题上,在科学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再坚持人格化的神的概念,是很困难的。

现在中国有一些知识分子希望靠基督教来救中国,我觉得他们是对宗教缺乏深刻了解,才会产生这种看法。实际上,从文艺复兴开始,几百年来,基督教是在慢慢衰落。它面临着严峻挑战,很难再真正复兴。我有一个看法,就是,在人类新知识的基础之上,所有已有的对形而上的这个伟大认识对象的认识,都需要升级了。升级之后,它们可能会找到共同点。最后,人类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来重新界定这个伟大的形而上的认识对象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必将孕育出新的哲学,新的信仰,在此基础之上,必将产生出一个全人类的,而不是哪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全新的文明。

下面附带谈谈基因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到现在也不过100多年。它已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心理学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

在基因科学发达以前,心理学在研究心理现象的时候,基本上是靠观察和推理。它可以设计出各种实验,但基本上还是靠观察人的外显的行为,然后设法发现心理活动的规律。那么,基因科学发达以后,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人的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将可以从基因中找到深层的依据。比如说,人为什么会有情感?人为什么会说话?人为什么会有宗教情结?动物为什么没有?比如,马为什么永远不可能被培养成基督徒?因为它的基因决定它不可能,那不在它的可能性范围之内。人就可能,因为那在人的基因所决定的可能性范围之内。那么,一切心理现象,包括刚才提到的所有那些,我们都可以在基因中找到根据。在基因科学的帮助下,心理学将出现划时代的飞跃。

第九部分:基因知识的社会学意义

通过基因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不断深化对自身的认识。这有助于人类在政治、教育、经济、人际关系等几乎一切社会领域或一切跟人有关的领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有想象力的朋友很容易想象到,比如说,在政治方面,如果你把人性看准了的话,那么,你的制度设计,你的政策制定都会有非常巨大的改进。

教育方面更不用说,你了解了人性,你就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在可能性范围之内,怎么样能最有效地把那些你希望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而避免那些不好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第十部分:基因科学的进展与前景

基因科学的发展,现在已取得大量重要成果,并且正在以不断加快的速度迅猛发展。行外的人恐怕是很难想象的。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头,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巨大,十分了不起。即使想象力丰富的人,恐怕想象力也会不够用的。

有报道说,基因科学已经占了人类科学研究总量的一半。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它的人力投入、资金投入都是非常巨大的。刚才提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实际上,完成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就是说,这部32亿字的天书,现在刚刚辨认完它的字母。那么,这些字母组成的句子,组成的篇章,究竟是什么含义,怎么读懂它,怎么理解它,怎么利用它,都还有极其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美国人投入了27亿美元。中国承担了其中百分之一的任务,就组织了几百位科学家。那么,全世界有多少人力,物力投在这个领域?而现在的科研条件比爱因斯坦时候好得太多了,科研手段也强大得多。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领域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速度,会取得多少成果。

基因科学的进展,比较突出的是在医学领域。现在已经知道大部分遗传病是由什么样的基因缺陷导致的。通过对人类基因图谱中功能基因(也就是起作用的基因)信息的全面解读,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与基因有关的其他疾病,可望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早期诊断和根本治疗。现在已经知道,人类所患疾病有25%~30%与基因有关。如第二大致死病因癌症,就与基因有密切关系,将来可以进行基因治疗,甚至可以通过基因工程使人不再得癌症。人类还可以从病菌和病毒的基因入手,通过对其遗传密码的“破译”,了解各类传染病的致病方式,从而有效控制其传播。预计到2010至2020年,基因疗法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肯定,一切遗传病都将在不久的将来,被人类彻底解决。有些病虽然不是遗传的,但是跟基因有关。比如中国人容易感染乙肝。乙肝肯定不是遗传的,但是,容易感染乙肝,是跟某个基因有关的。如果我们把有关的基因改造一下,以后,乙肝对我们中国人就不再构成威胁。

另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消灭不良基因,我们还可以创造更优秀的基因,让我们人类变得更聪明、更健康、更长寿、更富有情感和同情心。

说到基因工程,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很多年前做的,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用来进行实验的动物是果蝇。因为果蝇的生活周期比较短,非常适于做遗传研究,摩尔根一百年前就建立过一个果蝇实验室。我说的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果蝇的记忆力。科学家找到了果蝇基因中跟记忆有关的部分,把它改进了一下,结果是非常惊人的。这一修改,使果蝇的记忆能力大大提高了,以前需要十几次才能记住的,修改基因后,一次就记住了。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找到人类的记忆基因,也那样把它修改一下,那么,以后大家就都可以过目不忘了。学外语就再也不是令人苦恼的事了,就会成为所有人的一种乐趣了。那么,人类的智慧将会如何发展呢?这仅仅是记忆,还有人的理解能力呢?如果找的决定人理解能力的基因,也这样改善一下,那么人就会变得更聪明。还有同情心、正义感等等,这些我们以前认为跟肉体无关的东西,实际上都是由基因密码决定的。我们在这个领域中的认识和能力的提高,将给人类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恐怕是很难想象的。除了改善人自身,它还使我们可以改造,甚至创造物种,可以扮演神的某种角色,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另外,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也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很快还会有更多的成果被应用。例如,我们知道,人的各种器官,有时候会因为生病或受损伤而需要更换。比如,尿毒症严重时,需要换肾,但成本非常高。关键问题是难找到肾源。现在科学家正在做试验,要培养一种转基因猪,因为猪的器官跟人的器官是最接近的,但是由于人体的排异反应,不能移植给人。转基因猪的实验成功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以后,谁需要换心、换肾,就容易了。再得什么心脏病、尿毒症、肝炎之类的病,就不用害怕了,换一个就行了。

还有比这更精彩的。我们来看一下端粒体。端粒体是DNA链上位于末端的一部分,它跟生命个体的寿命有关。自古人都想长生不老。人究竟为什么会衰老?有多种说法。最新的一种说法是基因科学提供的。基因科学发现,细胞衰老时,主要的变化就发生在端粒体上。人的端粒体大约有一万个碱基对,细胞每分裂一次,会减少200个左右。分裂50次以后,就没有了,细胞也就老死了。跟端粒体对应的有一种酶,叫做端粒酶。在对癌症的研究中,发现了端粒酶的作用。它可以使端粒体不变短,一直保持那么长,可惜它只对癌细胞起作用。现在发现,只要端粒体不缩短,细胞就不会衰老。

那么,从理论上讲,人类如果找到一种办法,能够人工制造端粒酶,并且让它对正常细胞的端粒体起作用的话,人类的细胞就将不会衰老。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人类有永生的可能。这个说起来有点像神话。但是,在用低级生物进行的实验中,已经有成功地大大延长其寿命的例子。有科学家推测,人类通过这种办法,有可能把人的寿命延长到800岁,甚至1200岁。据说,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到网上查一查端粒体,端粒酶和人类长寿的前景。你们会看到和这个有关的,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些科学进展。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通过基因工程,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动植物,将来甚至可以创造新的物种。现在已经成功的例子有,抗棉蛉虫棉花,通过基因工程改变了某个基因的棉花,它根本就不生棉铃虫。还有高产大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等。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非常了不起,他的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袁隆平真的太伟大了,但是,他用的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现有品种杂交,获得优良品种。这种方法,跟基因工程是没法比的。今后以基因科学为基础的品种改良,可能取得的成就将远远超过袁隆平。而且不仅仅限于粮食作物。我们可以想象,各种跟人有关的植物、动物,我们都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用基因工程来进行改造,这个前景太辽阔了。

最后,我简单总结一下。今天讲的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对人性的正确认识,会使我们在一切与人有关的问题上少犯错误,从而将使人类生活的更好。第二个要点是,基因科学的发展,将使我们有可能全面、深刻、正确地认识人性。另外一个是,基因科学还将在其他许多领域大大造福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