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作家都是骗子

 圆角望 2015-10-09
    汪金友

  说“每个作家都是骗子”,不是我的发明,而是英国小说作家范·布伊最近公开提出的一个观点。今年8月,范·布伊来上海参加“国际文学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每个作家都是骗子,他们一直在通过文字编造东西出来,真假难辨。”
  出生于1975年的范·布伊,是英国的著名小说作家。前不久,他出版了《分离的幻象》。该书把卑微的人生故事,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展现出来,并很快成为畅销书。今年9月,上海有出版社又将出版他的新作《黑暗中的绽放》。
  范·布伊之所以说“每个作家都是骗子”,是因为他刚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人的书,而且准备拍成电影。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很普通的男人,住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因为他父亲是个盲人,家庭生活非常艰难。但就是他这个瞎眼的父亲,发明了一种不用脚蹬的自行车。有个制造商,偶然发现了这个发明,并开始大规模生产,于是这个男人突然就家财万贯。
  因为穷日子过惯了,他不知道这些钱该怎么花。厨房的桌子坏了,他就干脆用钱搭了一个桌子。有人建议他去买一辆劳斯莱斯,他却想买一台带卡拉OK唱机的劳斯莱斯,然后开到公园里去,大家一起唱歌跳舞。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仍然喜欢在街角卖菜,并爱上了香奈儿橱窗里那个穿着沙滩服的塑料模特。
  一位在纽约的中国人看了范·布伊的这部作品后,在他的稿子旁边写了一行字:“这是不可能的,北京胡同里才不会有这种事!”于是范·布伊承认,每个作家都是骗子,只要你编的故事好看,就会有读者。他还说,他想表现的主题,就是当下北京这座城市存在的巨大反差与对立,即物质爆炸与内心空虚,过多的奢侈品与简单的生活需求,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对立等。
  想一想,我们看过的文学作品,也包括那些影视作品,有多少是真的?偶然太多了,巧合太多了,美好太多了,痛苦也太多了。说一个人好,就好得不得了;说一个人坏,就坏的不得了。在这些作品中,坏人总是得到惩罚,好人总是得到好报,努力奋斗者总是能够成功,有情人总是能够成为眷属。真实的生活,根本不是这样。小人得志、好人受气,努力而不成功,相爱而不能相守的例子,可多着呢。
  这也难怪,因为文学作品的本质和魅力,就是高于生活。无论哪一个作家,都要绞尽脑汁,描绘出比真实生活更美好的蓝图,让人们去向往和追求。但如果哪个读者按照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现实生活,则永远都不会达标,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迷茫和痛苦。
  作为读者,要想不受骗,就得提高自己的水准,擦亮自己的眼睛。无论读过看过之后,都要想一想,作家为什么会这样写,自己又该怎样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