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江苗寨一日游

 昵称cVZ45YVi 2015-10-09

 

 

    八月中秋,人们大多回家团圆,景点儿游人比平时少了许多。

    清晨,天地间云雾缭绕、烟雨朦胧,从梦中慢慢苏醒的西江千户苗寨依然睡眼迷离。

 

 

    原以为西江苗寨因地处一条江的西边而命名,到此才知道大错特错。原来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西”氏族号称是苗族先祖蚩尤的直系后裔,但在西氏族到达贵州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赏”氏族。西江苗寨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一个典型的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其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深厚的农耕文化与美丽的田园风光。

      西江千户苗寨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底层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存放生产工具、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西江苗族吊脚楼大都依山而建,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风雨桥是苗寨的一道亮丽风景。风雨桥关风蓄气,挡风遮雨,改善了风水条件,方便了居民生活。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不但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增加,而且美观大方、气势恢宏。

 

 

    西江苗族称为“黑苗”,也称“长裙苗”,因为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现在虽然没了长袍长裙,但衣着仍是黑色调。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风雨桥上文字是他们按照苗音汉译生生造出来的。

 

 

    上午11:30,开始歌舞表演。苗族青年男女表演苗族歌舞节目,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美丽的爱情故事,浓郁的民族色彩深深滴吸引着八方游客。大家踊跃参与打糍粑、喝米酒、唱歌跳舞,好不热闹!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最大的已有90多岁。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可惜一句也听不懂!
    最后是演员观众集体大联欢,男女老幼,“群魔”乱舞!
 
 
    中午是“长桌宴”,按照秒人的习俗,先是每人一个红鸡蛋,在额头上滚三滚,弄得一脑门子红颜色,说是“鸿运当头”,然后再额头上磕碎,说是“岁岁平安”。接着苗家姑娘唱歌敬酒,不许站起,“屁股一抬,喝了重来”;不许接杯子,张口喝便是,否则还要再来一杯。总之,很多规矩。没什么好吃的,就是图个热闹!
 
 
    夜幕降临,千户苗寨家家都亮起了灯火,整个西江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站在高处俯瞰,宛如满天的繁星。入夜,一苗族老阿哥手打铜锣,穿街而过,口中喊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赶上去一问才知是防火,“小心火烛”的意思!
 
 
    时光飞逝,倏忽一日,感觉还是值得一看,尽管商业化了的东东多了些。夜里住宿苗家,条件不是一般的差,木质吊架楼不但不防火,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不隔音。戈壁谈话,一清二楚,如果打呼噜,四方邻居就别想睡觉了!
    也算是一种不同凡响的经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