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彩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DavidCCH 2020-04-19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美好地方,可以体验苗族丰富多彩的表演和感受苗族悠久独特的文化,那就是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的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西江千户苗寨境内河流长度约为16.8公里,河水所流之处,鱼虾众多,草木茂盛。

  绵延不绝的白水河静静流淌,将寨子一分为二。寨内有六座风雨桥,串联起两岸生活。河两岸70多度的山坡上,1400多座传统苗家吊脚楼,从山脚连绵到山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被誉为“苗族露天博物馆”,也正是因此,西江千户苗寨成为全世界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聚集村落!

  9月24日早餐后,我们一行20人从凯里市区的酒店退房,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这片土地,走进了西江古寨,也就翻开了一部苗族史书。

  苗族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蚩尤被擒杀的时间就在苗历的年终岁首,后来族人崇敬蚩尤的功绩,便以十月为首,过年祭祖祭蚩尤。蚩尤被杀后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和驱赶,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而西江千户苗寨的历史,可以说是苗族漫长岁月史的一个章节。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背井离乡,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耽误了时间,到达西江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非常精湛,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卫生间;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建筑史也很悠久,源于上古时期南方居民的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美观,相得益彰,可谓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体现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学习意义。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几座风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都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甚为麻烦。2008年西江修建有五座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和损坏,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则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不但有典型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等,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为黑色,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平时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

  据介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人民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届时,身穿鲜艳华丽服饰的苗族同胞,唱起欢快的歌,配着精彩的铜鼓舞、芦笙,来讲述苗族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爱情,让游客对苗族有更深的认识。很幸运,我们欣赏到了上午那场精美绝伦的表演。

  欣赏节目后我们品尝苗族特色午餐,随后我们坐着景交车来到了山顶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望去,西江的千余户吊脚楼群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远处的群山和梯田尽收眼底,格外壮观。苗寨依山傍水与远处的层层梯田相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

  西江千户苗寨不愧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岁月长河赋予了西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西江之美令人惊叹,不仅有自然之美,还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尽管每天游人如织,但都是来来往往的过客,打破不了西江千百年来的宁静和悠闲。我们希望也祝福,西江会越来越好…

  正逢建国七十华诞,为了喜迎国庆,苗族演员正在广场紧张有序的排练,让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风景。

  苗族古歌演唱者几乎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一代代传承…

更新于 2019年11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