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知道疟疾吗?屠呦呦是谁?青蒿素是什么?让你一看就知

 我的书屋我做主 2015-10-09


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


圝圝 北京时间10517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圝圝 另外两位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William C.CampbellSatoshi ōmura,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圝圝 一下子,屠呦呦这个不太被公众熟知的名字闯入了国人的视野。屠呦呦是谁?

圝圝 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位因在2011年度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圝圝 那么,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屠呦呦是谁?


圝圝 “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圝圝 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圝圝 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12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圝圝 2011年,屠呦呦因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曾引起过外界关注。这是该奖项设立65年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也是到那时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大奖。

圝圝 因为拉斯克奖还有一个“诺贝尔奖风向标”的别称,人们便激动地预测,屠呦呦很有可能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像炸开锅一样,开始追踪报道屠呦呦的获奖背景,研究专业,以及生平记事。

圝圝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两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虽然希望落空,但这也不影响人们给屠呦呦加冠另一个头衔——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圝圝 生活中粗线条,科研中的执着者

圝圝 1930年年底,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作为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女孩,屠呦呦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她的高中同学陈效中回忆说,屠呦呦在班上不声不响,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

圝圝 尽管成绩并不突出,但屠呦呦还是在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一直工作至今。

圝圝 屠呦呦十分低调,即使是获奖后,她都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普通人看来,她有些神秘,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在朋友眼中,屠呦呦是个十足的“马大哈”。“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找,我打开她的箱子,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当。同学们见了后都笑话她。她家务事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先生做。”陈效中回忆道。

圝圝 2015年屠呦呦再次以个人身份获奖。6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官方网站公布2015年度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的授奖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此奖。据悉,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为什么是她获诺奖?

圝圝 她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圝圝 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以及越南战争时期。当时作战士兵常常被疟疾所累,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多国政府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但都一筹莫展。

圝圝 19675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就此启动了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该项目的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圝圝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圝圝 解决问题的转折点,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

圝圝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圝圝 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甚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抑制率显示只有12%-40%。对此屠呦呦猜测,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

圝圝 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197110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圝圝 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圝圝 后来,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成功。

圝圝 青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之为中国神药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如此评价发现青蒿素的意义。

屠呦呦因此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关于屠呦呦获奖的那些事儿

圝圝

伴随着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各大媒体争先从各个角度报道,关于她获奖的那些事儿,被媒体热议。

圝圝 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

其实,对于屠呦呦的科研成就,尤其是青蒿素的归属之争,坊间也流传着争议。这也被很多媒体提及,有媒体报道,由于“523项目”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没有文献,没有出版记录,便无从证明: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

圝圝 对此,舆论众说纷纭。

圝圝 而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在其一篇名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得文章中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观点。虽然对于青蒿素的归属问题争议不断,但有三点毋庸置疑:首先,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其次,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此外,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

圝圝 屠呦呦则在2011年获奖时说,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这是中国人、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圝圝 其实,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正如饶毅所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圝圝 一个特殊的科研者,带给我们多维度的思考

圝圝 就在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后,在一片叫好声中,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位卓越的女科学家区别于传统意义中获奖者的独特之处,她既没有博士学位、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这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科研经费、科研体制的探讨。这一点,在她获得诺奖的消息传出之后,又一次被媒体热议。

圝圝 不过,无论怎样,这个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突破,给我们带来各种维度的思考,都会让人有所收获,不是吗?


附赠:诺贝尔奖揭奖时间
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17:30
物理学奖
10月6日17:45
化学奖
10月7日17:45
和平奖
10月9日17:00
经济学奖
10月12日19:00
文学奖
日期择日宣布(按照往年惯例,文学奖将于10月的第二个周四公布,也即10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