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发现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助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春天书屋 2015-10-10
研究发现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助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近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有关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慢性病死亡率关系方面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追踪研究的最新结果(Adherence to dietary guidelines and mortality: a report from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f 134,000 Chinese adults in urban Shanghai, AJCN 2014)。


     
该项目人群系由上海肿瘤研究所(课题负责人:高玉堂,项永兵)和美国范德堡大学流行病学中心(课题负责人:郑苇,舒晓鸥)的研究人员共同建立。项目对13多万上海居民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队列研究,收集了包括膳食摄入、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以及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等大量数据。在该研究中,俞丹霞博士等在舒晓鸥和郑苇教授的指导下,根据《膳食指南》对调查对象的饮食结构进行了评分,并结合死亡及死因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首次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了遵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膳食宝塔)或许能降低15-30%因慢性病,尤其是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

     该项研究还对指南倡导的 “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和“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等进行了逐条分析,发现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的推荐包括:每日摄入蔬菜 >400,水果 >100,豆类及坚果 >30,鱼及其它水产 >50。但另一些现行推荐并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如每日摄入谷类 >300,肉禽类 <100。原因可能是该研究调查对象的主要谷类来源为白米白面,缺少全谷类食物;而不同肉类与慢性病死亡的关系不一致,如红肉(猪牛羊肉)摄入可能增加风险,而白肉(鱼肉鸡肉)相比红肉可能降低风险,因此有必要分开建议。总之,注重整体膳食质量,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以豆类,坚果,鱼类代替红肉,减少精致碳水化合物摄入的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该项研究是首次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了遵循膳食指南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尤其是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