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感恩教育”深入初中政治课堂

 昵称28183199 2015-10-10

论文类别:中学政治

 

羊跪乳 鸦反哺

--------如何让“感恩教育”深入初中政治课堂

 

重庆市北部新区礼嘉中学校

 

摘要:感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初中思品教材每一部分、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渗透着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感恩材料,渗透感恩思想,整理感恩知识,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恩、感恩、报恩!

关键字:思想政治课  感恩  中学生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感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何为感恩呢?中华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析的:“对别人的好意或帮助怀有谢意!”通俗一点,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所以,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当今中学生感恩现状

    现在的中学生往往以自我中心,在家里长辈们很少让孩子们做家务,从不让他们吃苦,在家里他们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觉得家长们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动不动就不想学习,甚至用死来威胁父母和老师。其次,学校教育的缺陷也导致他们不会感恩。现在,很多学校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不得不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学校领导关注度不高,认为思品课谁都能上,谁都能教,认为只有“主课”的成绩才算成绩。另外,个别教师的误解,认为思品只是考试时背诵一下就完事,考试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一门课。最后,社会这个大环境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当今社会“以个人利益出发,一切服从于自我价值的价值体系”这给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在这大环境的影响下,感情也变得冷淡,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缺乏感恩之心。

二、感恩教育与初中政治教材知识的对接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怎样把感恩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联系呢?这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反思。从初一到初三,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总共分为三部分:道德部分、法律部分、国情国策部分。而每一部分、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渗透着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思品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感恩材料,渗透感恩思想,整理感恩知识,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

在中学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强,因此这一阶段要让他们知道感恩,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的关爱之情和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所以,在初中思品教材中很多课都有涉及到感恩题材,例如:初一《走向自立人生》,初二《我爱我家》、《我与父母交朋友》、《老师伴我成长》、《心有他人天地宽》初三《不言代价与回报》、《承担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这些都是从情感上教会学生要感恩于父母、老师、社会。道德部分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在这阶段,要让学生们知道和明白如何“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是非常关键的。在初中阶段要让他们具有感恩之心,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呢?

三、“感恩教育”深入初中政治课堂

(一)、教会学生尊重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我们的生命是由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式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这一方面教学,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一方面的资源,利用课堂和课外延伸来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点滴进步,都是父母的艰辛换来的。

本人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系统了解,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系列感恩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根据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环节,渗透感恩教育。

案例一、《我爱我家》

教材分析: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学情分析:

有些孩子父母常年没在身边,变得自私,冷漠,只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别人。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在于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教育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激发起学生关注父母的积极心态,明白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道理。

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爱家人的意识,能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行动感恩父母和家人,懂得爱父母,尊敬和关心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认识在家中父母的辛苦和伟大,提高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爱的意识。

教学流程:

1、导入

让学生读一读:学生读班会活动课上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态进入活动主题。

2、活动过程

1)、家是什么?Family=Father+And+Mother+I+Love+You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家的概念,爱自己、爱父母、爱家。

2)、“我”是从哪里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日场景,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播放生孩子短片,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生我时的艰难,学会,体会父母的伟大,激发学生产生感恩的行为。

3)、说一说,父母给我们哪些爱,并展示父母和孩子们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回顾父母对自己的爱。

4)、播放视频《地震中的母亲》

【设计意图】感受父母的伟大,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急迫心情。

3、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1)、周末回家为父母做家务或帮父母做件事情或与父母谈心等。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关心父母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报答父母。

2)、课前准备 “亲情树”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亲情树,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中讲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让同学们明白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中,要让学生明白父母对我们的严,也是一种爱。走近父母,赞赏父母,帮助父母,奉献爱心,善于沟通,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爱和快乐。

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与父母多沟通,对父母要多体谅他们的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对父母感恩。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二)、教会学生尊重和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

在八年级上第四课《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讲本框题的时,设计以下教学环节来开展、渗透感恩教育。

案例二、《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以知师爱师为主题,解决的是对教师的角色认知,是从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工作特点出发,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与教师交往中尊敬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函。

能力目标: 正确地评价老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教师工作的特点和教师的辛劳,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增进师生情谊,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老师的工作特点、作用和存在价值

教学难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前准备:①请学生去采访自己的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了解老师的一天,拍摄教师工作的照片,写采访稿。②根据分组,准备课堂辩论正、反方辩论材料。

教学流程: 

1、导人新课: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的老师?

 以蜡烛、园丁等形容词来阐述成长过程中的深沉的师生情谊,自然导入到新课。

2--走近身边的老师(知师)

活动一、展示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老师的一天》,学生自己设计,选材,拍摄,重点突出老师的日常工作、课外活动、师生交往。

【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老师,知道老师的辛苦付出。懂得感谢老师,为下个环节赞美老师做准备。

活动二、“辩论会”学生分组辩论,“教师职业能否被取代”

【设计意图】明白教师的重要性。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我爱我的老师-----(爱师)

活动三“实话实说---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心目中的好老师,赞美老师,感谢老师为我们的辛勤付出。这个环节重在情感上的升华,让同学们形成共鸣。

4、课堂小结:同信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5、课堂延伸:通过微博、微信、QQ写一封信“老师,我想对你说------。”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感恩老师,是我们应有的情感教育。

通过这两堂课的教学,学生经过自己活动以及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思考,感受生活中人与人,都需要爱与被爱,都需要感谢与被感谢。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和理由值得我们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党和政府、感恩自然等等。只有学会了感恩才能够让我们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

四、感恩之行的目的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心,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但是,我们的行动绝不能超越了道德和法律。总之,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心中装有爱才能让世界充满爱。滴滴感恩深情,弥散生活中,让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跳动起来,让我们用感恩之举去感动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陶志琼: 《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 2004.8

2】、王晋堂,李  晓:《实践中的做人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第十期)

4】、王石兰  王钰城:《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的实践与理论》百家出版社

5】、檀佳定:《学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品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