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湖烟雨锁三桥

 晨A 2015-10-10

浙、皖、赣采风之一:

 

一湖烟雨锁三桥

 

本刊记者:廖时权


 

西湖,水光潋艳,山色空濛,一湖烟雨,千古情波!何等妩媚、灵秀,何等艳丽、温柔!

西湖,几多风花雪月,烟柳画桥;几多爱恨交错,骚客风流。真的是五分西湖风景、五分浪漫文章!

 

 

西湖全景


一湖山水秀,三座情人桥。断桥、长桥、西泠桥,每一座桥都演绎着一个凄美哀怨的故事,每一座桥都诉说着忠贞不渝的情感,每一座桥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缠绵悱恻,可歌可泣。 

西湖的桥,爱情的桥。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上相逢,从借伞到相爱,直到白娘子被压雷峰塔下;长桥如今只剩下短短数米,而在从前却是一条长堤,梁山伯与祝英台,沿着长堤来回相送,反复十八里,最终双双化蝶;最凄凉莫过于西泠桥的苏小小,才情第一,可惜所托非人,年仅十九岁,便在满腔悲愤中香消玉殒。

 

西湖龙舟

 

“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三座桥,三个故事,都以悲剧形式告终。每一座桥后面那不朽的传奇,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永恒的艺术之光和超越时空的伟大爱情。凡性情中人,睹物思人,莫不因感伤而泪眼婆娑!西湖的水。一湖的泪。

 

 

跨越时空的爱恋:断桥不断,肝肠断

 


船过平湖秋月,沿白堤向东,便是断桥。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断桥观瞻,四季美不胜收,尤以冬日雪残时分最为销魂。

每当雪后初晴,伫立桥头,西眺北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铺琼砌玉,湖山晶莹朗澈,些许冷艳,些许凄清,胜却喧哗热闹、绿浓红盛多多,名列西湖十景当之无愧。

“多情自古伤离别”。断桥不仅以景享誉天下,更以情驰名人间。《白蛇传》缠绵悲怆的爱情悲剧,更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白蛇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逢,借伞定情;又在此邂逅重逢,言归于好。最后白娘子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从此许白二人,塔内塔外,咫尺天涯。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西湖游人如织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断桥见证了他们的爱。两人历经磨难,再次断桥相会,那生离死别的情景,催人泪下,给每个游客以无尽追思。据说到西湖边游玩的百姓,因为痛恨法海,并且试图搭救敢爱敢做的白娘子,每每去到雷峰塔下,都会抽走塔基下边的一块砖。累年以下,最终导致了象征着封建压迫的雷峰塔的轰然坍塌。这段人与神之间的奇情奇事,才让断桥名望冠西湖,且蜚声天下,享誉“第一情人桥”。

千百年来,人们对爱情的向往,都是相通的。再多的棍棒打压与桎梏封锁,也无法阻挡爱情的勃然生发。人世间,夫妻之间的沟通,演绎出许多动人和哀怨的故事,缘由都是夫妻勾通的桥断了。

在《白蛇传》中,这座桥已被描绘为天地、神人融爱之处,人们总期盼在断桥能经历一段情缘。据传,当年杭州刺史白居易奉诏回京时,竟一步三回望,久久不能离去。“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可惜,我们几次游览都在白天,不知如今这西湖的情人桥,风花雪月,是否还是人约黄昏后的销魂处? 


 

凄美哀婉的传奇:长桥不长,情意长

 


长桥,位于西湖东南角,与断桥斜依,像是一对患难知己,又仿佛彼此比试着谁的传说故事更美丽感人,更凄婉绝唱。

 

想当年,梁祝之情谱写了一首化蝶之曲,魂绕今日已成千古绝唱。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一起,就读杭州万松岭上万松书院。从楼台相会到寒窗苦读,从草桥结拜到长桥饯别,俩人身同形影,难舍难分。在这不足十米的桥上,往返相送,走走停停兰舟催发,依依惜别。居然走出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八里相送”:

雄鹅前面走,雌鹅后面追……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喜欢为何不来采……聪慧的英台以物寓情打了十八个比喻,“怎奈何憨实的梁兄终不知英台本是女儿身!” 这一别,竟是生离死别。此去经年,终化作,翩翩彩蝶双双飞。天上人间!




西湖

如果梁祝真的曾经在万松书院求学,那端的是好。因为你到今天修葺一新的书院去看看,从入山门开始,散布两旁的塑像,就是曾经在这座书院里开坛授课,或者给书院以影响的老师们:提倡'不凭注疏而新圣人之经,不凭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的张载,主张'知先行后'的程颢程颐兄弟,主张'性灵'、深谙厨道的袁枚,还有南宋大儒朱熹,等等。 

可是,在这些名师的管教之下,梁祝的爱情,究竟何时生发?是在明月照松间的晚上,还是在烟波罩沙堤的白天?万松书院的梁祝读书处,安在了毓秀阁里。一个独立的院落,立有一块书着'独立石卓尔'的大石头。一楼有梁祝寒窗共读的塑像。

 

在许多人看来,一帆风顺的情事,虽然是再好不过,但是没有了惊心动魄,多少总会让人觉得遗憾。爱情的浪漫与极致之美,就在于中间的磨难和阻滞。因为家世,因为出身,因为俗世的种种压力,两个人似乎不可能在一起。但当一切阻碍扫清,经历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得来的爱情会更加的甜美。


 

泪掬西湖的檀板: 孤山不孤,佳人孤

 



在与三座情人桥相关的故事中,只有西泠桥承载的是真实发生的。很多人也许记不住“孤山不孤寡人孤”,只记得在孤山、在时间的更深处,徜徉着一个孤独的佳人。苏小小就是那座孤山,自然、幽深、神秘、美丽、不俗,虽一桥之隔,想离开,却吸引着你,想深入,却婉拒着你。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这首从六朝南陈就开始流传的《钱塘苏小小歌》,说的就是南齐时候,钱塘才女苏小小,与当朝宰相之子阮郁相识相爱。大约是1500年前,在某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一位坐在油壁车里的曼妙女子,看到了一位骑着青骢马的翩翩佳公子。爱情就这样在垂柳依依的西湖边上发生。 

 

一次偶然的路遇,让她结识了阮郁,一位前来游玩的官宦子弟,然后大家就在西泠桥边苏小小家里共赋同居。然而甜蜜的梦容易醒。这一段爱情在半年后终结,被严父招回金陵的阮郁,再也没有回来!

苏小小德、艺、才、色俱佳,可与西湖山水争奇斗艳。爱慕苏小小之人甚众,但她虽为风月中人,对阮郁之贞洁之爱,却是刻骨铭心,终生不渝。加上她慧眼识英才,救人于贫困的品德,自然受到了1000多年来士子,还有人们的推崇。可惜从“钟情一见情意绵,海誓山盟托终身”开始,接着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最后落得“红颜自古多薄命,相思成疾埋西泠”。爱情又上演了一出悲剧。

受她资助的穷书生鲍仁,衣锦还乡,欲行报答,却是苏小小下棺之时。滑州刺史鲍仁扶棺痛哭,并一身丧服,亲送苏小小灵柩,按照她的临终遗言,葬于西泠桥畔的孤山。鲍仁亲撰碑文。临行前哭祭:'倘不能为民作主,我鲍仁定来墓前厮守!'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如今,松柏已毁,渔笛声难觅,西泠桥依旧静卧在桃红柳绿里。“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这湖山金玉,倒是绝佳的配搭,也算是对这位倜傥而善良的佳人的最好纪念。

她在,在孤山的深处,睡着,“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只是夜凉如水,佳人如柳,此情此景,哪年哪月。怀抱旷古惊艳的琴,唱得却始终是一个人的KTV。“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西湖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文。杭州的妙趣是数也数不尽,据说在这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里,与爱情有关的景点就多达五十几处。就为这些,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还为它取了一个更加浪漫的名字,叫“爱情之城”。一湖烟雨锁三桥,且先把美景珍藏心底吧,有机会我将再到“人间天堂”,“重游”西子湖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