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别被TPP给忽悠了

 好一个图书馆! 2015-10-11

【导语】当地时间10月5日,美日等12国在美国达成了TPP(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这一协定的达成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有分析称,TPP是美日联盟对中国的反制措施,是世贸组织受挫之后的产物,将会对中国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奥巴马声称不能让中国制订全球贸易规则,更是加剧了很多人的不满和担忧。这种不淡定的背后其实昭示出中国社会对于大国崛起与经济转型的某种不确定心态。如何理性看待外部世界与中国的互动过程,可能将深深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

 

TPP的“杀伤力”到底多大

 

毋庸置疑,TPP的诞生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加大,有观点认为中国会因TPP而在国际市场上站不稳,但这种说法过于危言耸听。实际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TPP所能发挥的“杀伤力”非常有限。

 

首先,美国制定TPP这个贸易规则,如果刻意绕过中国,整个策略就没有什么意义。在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超过12%,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超过30%,对全球大宗商品的影响超过50%的情况下,一个12个国家达成的号称“面向21世纪的贸易协议”却排除中国,这肯定不是21世纪的贸易范本,而是21世纪全球贸易的笑话。全球经济的规则如果没有中国参与,那肯定不能称之为全球经济的规则。

 

值得指出的是,在TPP12国中,有8国与中国签有自贸协定,其中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还处于历史最高点,而新加坡和中国则互为投资最大国家。这样的一个组合里有太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指望它们去围堵中国,去打一场“经济冷战”,真的需要很强的想象力。

 

其次,在TPP内部并不能建立起自洽的产业链闭环:一是美国和日本两国的产业分工竞争关系大于互补关系,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电子行业,两国都存在激烈的竞争;二是以TPP内部的南美和东南亚等非发达国家的经济当量,无法完全承担起以低要素成本为美国代加工的产业使命;三是仅靠TPP内部的区域性国际市场,根本无法消化全球最大的两个发达国家的产品。因此,从跨国产业分工的维度来看,TPP并不能建立起独立的国际产业链闭环,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需要从体外寻找破题之道。

 

再次,即使现在各国达成了协议,还要美国国会点头才行。虽然美国国会通过TPP的几率不小,但是也不会太容易。美国作为主导国,在谈判取得成功的消息发布以后,立即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批评和反对声接踵而至。在立法机构层面,美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麦康奈尔对TPP协定的达成表示担忧。民主党的选民大多反对TPP。他们担心工作流失和环境标准由此降低。正在拉选票的希拉里很难表示支持TPP。而TPP的另一个重要国家——日本,则担心协议生效后,会对本国的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如此一来,想用TPP来制约和牵制中国的想法,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TPP谈判的结束会进而造成另一组多边贸易协定《东南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加速在今年年底完成。RCEP是中国跟亚洲地区贸易伙伴的协定。中国所主导的RCEP谈判若能尽快取得成果,TPP造成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

 

理性看待TPP

 

如果美国主导TPP的目的真就是为了针对中国,那么,中国最好的战略选择就是拒绝加入TPP这个选项吗?

 

财经评论人士马光远认为,在对待TPP的策略上,中国长期以来陷入了一种“阴谋论”思维主导的误区。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地区大国,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做出合理的战略应对。中国首先要研究这种新的贸易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利弊。尽管我们不能把中国的进步寄托在外部力量的倒推,但可以设想,中国面对这么一份协议,可以检讨和加快自己在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步伐, 提高中国市场经济的含金量和制度的竞争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受“TPP就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平台”这种思维的制约,在TPP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中国既没有积极的参与或影响谈判的进程,也对整个TPP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不足,国内对TPP充满了没必要的恐惧。似乎TPP一旦达成,中国就会陷入美国主导的包围圈,中国大量的贸易机会因此就会丧失。这种心态,既不符合TPP的现实,也严重低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

 

中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内政

 

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应该抛弃对抗冷战思维,重新思考TPP的价值,以此作为中国未来再次改革的动力。

 

对中国而言,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迎头痛击TPP,相反,TPP标示的制度框架可起到珍贵的参照系作用。比如,TPP关于国企行为的规定对中国国企改革有很有益的借鉴作用。TPP对国企的竞争规定包括强化反垄断、防止国企有不当的竞争优势,以及提高国企相关政策的透明度。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国企改革的实施,提高国企公司治理的水平。

 

此外,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TPP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看,未来几年出口都很难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内需求才是主力。而中国国内需求则更多的应当依靠改革的推进、改革的深入、改革红利的释放才能实现。包括财税、金融、投资、国企等方面的改革,都必须加大推进力度;同时,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的产业,将中国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TPP设定的条件和门槛,在符合本身发展实际的情况下,酌情提出加入TPP的申请,而不是为加入而加入,盲目地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

 

评论人士指出现阶段,中国最大的问题和隐患在国内而不是国际,在内政而不是外交,集中心智、集合能量、集约资源把自家内部的事情办好了,一个直挺挺站起来来的国家,自然会招致敬慕,欲速则不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