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大空天与大视野——《空天大视野》选载之一

 昵称16788185 2015-10-12

本文由作者黄志澄授权转载,选自黄志澄著《空天大视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作者更多文章请回复“志澄”“zhicheng”,或点击文后相关链接查阅!


作者简介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大科学时代;更是一个大空天时代,一个大视野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大数据时代,这里的“大”,说的是数量无限大。有了大数据,就有了大科学,这里的“大”,说的是“可能性”无限大。大空天时代,不仅有大数据和大科学,而且其空间无限大,因此,带来了无限大的视野。

空天是航空航天的简称,在英语中,航空对应的词是Aviation,航天对应的词是Space,航空航天对应的词是Aerospace。视野就是眼界。随着时代的前进,人类正在不断开阔眼界,使人类从天空到太空的认识,有了崭新的视野。

登高望远。近年来,在空天领域发生的新闻,常常成为媒体的热点。它们异常复杂,涉及政治、技术、军事与经济等各个方面。由于经过选择和炒作,这些新闻让人们感觉扑朔迷离。为了正确分析这些事件,首先要去伪存真,还原事件的真相。在这基础上,还必须扩大视野,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首先,要从空天一体化的角度去观察。一般认为距地球表面100公里以下的空间为“空”,100公里以上的空间为“天”,但两者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空天一体化是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现代高新技术发展引发的重大变革。由于航空的动力是吸气式发动机,而火箭的动力是火箭发动机,因此,在航空和航天在各自发展的初期,有着并不相同的发展途径,但20世纪后半叶,两者逐渐融合,成为一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大学和科研部门,大多将航空和航天分开,长期以来,两个部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视野。因此,只有消除壁垒,才能带来对空天的全新和全局的认识。

其次,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各地的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相互依存,出现了视全球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当今,出现了反恐、气候变化和疫情等全球现象,它们不再是一个国家能单独解决的问题。空天技术有助于解决全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空天技术的进步,其活动的领域不扩大,为了到达新的目标,国际合作已成为空天领域发展的大趋势。为此,我们就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要走出去,要请进来。只有用全球化的的目光去认识问题,才能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再次,我们要空天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去观察。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影响,使科技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在STS视野中,空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进空天的商业化,为人类社会带来繁荣与进步;但它也必然会引起空天的军事化和武器化,使人类社会再度面临战争的威胁。

最后,我们不仅要扩大视野的空间尺度,还要扩大视野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回顾历史和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对历史的回望,不仅可以揭示事物发展发展的因果关系,提供深刻的经验教训,因而有助于清醒地认识未来发展道路。

探索太空,既是为了扩大人类的活动空间,也是为了更好地去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当前地球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沙尘、雾霾、核辐射、工业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物种加速灭绝等;此外,地球上还充满资源掠夺、恐怖活动、地区冲突和战争频发。如果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家园,人类怎么有资格去踏上另一个星球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不仅能远望,还可呼吸新鲜空气,纯洁心灵。让我们敞开胸怀,在空天大视野中,自由地呼吸,尽情地思索吧!

(本文选自黄志澄著《空天大视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