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季节,身体8个部位异常出汗于是不同疾病

 秦岭之尖 2015-10-12

  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治则为行气活血,引热下行。

  灸太冲穴,(太冲:行气泄肝热)太溪(滋阴降火)。

  灸完多喝温开水。

  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可以艾灸督脉的命门穴,腰部的肾俞穴,肚脐下的关元穴,肾经的太溪穴。艾灸养肺之法,温经通脉,作用持久,是秋天补肺虚之妙法。

  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 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 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中医艾灸疗法调理内分泌系统,以取关元穴为主。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 :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日常饮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脚心出汗 :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可灸内关、合谷、三阴交、太溪。

  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 再逆时针按摩30圈。 而且要少吃 ,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灸疗可以起到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使早期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补肾虚就要升人体阳气,可以用艾灸救治命门火衰,方法很简单,灸命门、肾俞和太溪,每天1次。

  命门就是生命之门,人体的先天之气就蕴藏在这里。它对各脏腑有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就像炉灶下的一把火,火力旺,炉灶才有热气。艾灸本来就有纯阳的效力,在命门艾灸,不亚于是“火上浇油”。

  而肾俞益肾助阳、太溪生气,这都是补肾的常用穴位,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另外日常饮食要清淡,不吃冷食。平时可以用黄芪泡水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