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

 lxb6711 2015-10-12

   时光倒回二十年,也许不会有任何人相信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会在一夜之间垮掉,苏联已经解体,但其对地缘政治及世界均势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后果,至少得经过几十年甚至一、两个世纪才能彻底消化。而苏联到底是怎样解体的?争论亦将一直持续下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里根政府制定的对苏战略即便没有直接搞垮苏联,起码也大大加速了苏联的终结。
   尽管西方知识界轻蔑的将里根看成一个"先天性白痴",这位演员出生的美国总统对复杂的世界事务却有一种历史洞察力或本能,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里根坚信苏联体制有致命的弱点,这不只表现在他的演说中,而且更多的转化成美国国家政策。里根对苏战略十分简单、清晰,即尽可能利用苏联的弱点,并由此确立美国的战略优势。1981年,苏联的全球扩张达到顶峰,在中亚,苏联出兵阿富汗,其前进基地可直接挥师霍尔姆兹海峡以控制中东石油通道;在拉美,苏联支持尼加拉瓜桑地略政权与美国争夺对拉美的影响;在南部非洲,苏联直接干预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的内战,并在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在东欧,苏联准备出兵波兰;在东南亚及世界其它地方,苏联代理人也在进行各种军事冒险。而此时,苏联国内由于长久推行优先发展军工产业的政策,高度集权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已难以维系,年年的粮食短缺与资源危机严重困扰着克里姆林宫。
   里根政府从地缘政治、经济和秘密战三个层次,对苏联发动了非常强硬、咄咄逼人的攻势。里根本人亲自挑起了对苏联的神经战,他在一次著名演说中称苏联为"邪恶帝国",这大概是继丘吉尔"铁幕"演说以来西方领导人对苏联公开进行的最严厉攻击,在另一次演说中里根半开玩笑的称,他已命令美国轰炸机轰炸苏联。里根强硬、不可捉摸的行事作风,在克里姆林宫领导层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与不确定感,苏联领导人无法预见里根下一步将要做出什么事情,出于自卫本能,只能加强与美国的竞争,而这在无形中又加重了苏联经济的负担,与此同时,为配合里根的强硬政策,美国军方加强了对苏进攻态势,自1981年始,美军战机多次逼近苏联领空,这种进攻性的心理战让苏联处于被动防御境地,特别是美军战机在苏联欧洲部分的频繁活动,令苏联疑窦丛生,并对是否出兵干预波兰内政产生了重重顾虑。
   里根对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委员会而不是国务院,制定对苏战略的核心人物是国防部长温伯格与中央情报局长凯西。里根的对苏战略并不见诸于公开的白宫声明或国务院文告,而是写在一系列绝密的国家安全决策指示中(简称NSDDs),这一系列国家安全决策指示,矛头直指苏联集团和苏联本身,并且沉重打击了苏联体制的核心,概括起来讲,里根对苏战略有七个要点:以隐蔽手段对波兰团结工会的活动予以财政、情报和后勤方面的支持,以确保反对派在苏联帝国心脏的生存;对阿富汗政府抵抗组织提供财政与军事支持,把战争引向苏联自身;通过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压低国际石油价格,并且限制苏联向西方出口天然气,以减少苏联的硬通货收入;发动一场不择手段的神经战,在苏联领导层制造恐慌情绪;发动一场包括秘密外交在内的全球性战役,从而极大的减少苏联获得西方高技术可能性;广泛的散布假技术情报,企图瓦解苏联经济;开展一场具有进攻性的高技术国防建设,使苏联经济遭受沉重压力,并且加剧其资源危机。
   里根对苏战略在波兰、阿富汗、石油价格战和高科技军备竞争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苏联横跨欧亚,人口最集中、工业最发达、经济最富裕的欧洲部分是其心脏地带,又是前沿地带,而对苏联来讲, 地处东欧平原中心的波兰乃其心脏地带的门户,在战略上生死攸关。从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一句名言可以看出波兰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里根在波兰的秘密战打开了通往苏联心脏地带的门户。1981年,波兰反政府组织团结工会的活动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团结工会动摇了波兰工人党政权根基,这令苏联领导人大为惊恐,根据"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张,苏联将有权出兵干预波兰内政,为防止苏联出兵,波兰军事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将军宣布在波兰实行军管,并镇压了团结工会的活动。而里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向转入地下活动的团结工会提供资金、物资和秘密情报的援助,里根还亲自同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秘密会晤,由罗马教廷出面号召人数众多的波兰天主教徒反对政府,若没有美国暗中支持,波兰团结工会不可能在军事管制下继续生存,美国的支持使团结工会1989年在波兰赢得执政权,这次重要事变使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体制基本失去信心。阿富汗与苏联物产丰富的中亚地带接壤,是苏联进取中东的通道。里根对阿富汗游击队的援助,并不限于打退苏军进攻,而是动摇苏联军心,把战火引向苏联本土,逼使苏联撤军。里根政府的援助高潮是把性能先进的"毒刺"导弹提供给游击队,"毒刺"导弹极大的杀伤了苏联空军,使得苏联飞行员甚至不敢升空正常飞行,苏军士气一落千丈,得到中情局支持的阿富汗游击队还多次越过边境,袭击苏联境内目标,到苏联不得已撤军时,阿富汗局势完全失控,苏联解体后,阿富汗依然是俄罗斯中亚后院的一颗炸弹。里根对苏联发动的高科技军备竞争,便是广为人知的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目的在于把美国的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转换成现实的战略优势,在军备竞争中用质量换取数量。"星球大战"计划并不只像一般人讲的那样,花费苏联大量金钱,把苏联拖进了军备竞赛的无底洞,它更使苏联费用昂贵的武器系统过时,促使苏联领导人下定决心加快技术创新,但当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发现,如果不对苏联僵死的经济体制加以改革,便不可能实现技术创新,并将不可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于是戈尔巴乔夫开始了改革和新思维运动。最终,苏联自身资源耗尽,没能闯过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在波兰和阿富汗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方面遭受了数百亿美元的硬通货损失以及无法获得西方技术所设置的重重难关。而里根对苏战略最狠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加快了苏联垮台,它还极大的削弱了俄罗斯作为大国同美国竞争的潜力,直到今天, 苏联解体留下的种种地缘政治难题、硬通货短缺、生产力低下、得不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仍然折磨着莫斯科。
   小布什上台后,他被舆论称为二战后执政风格最保守的总统,其内阁要员大多是尼克松下台后第一次执掌政权的保守的现实主义者,而小布什的国家安全班子主要成员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赖斯都是在冷战期间形成政治、军事经验的。从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我们应该从里根对苏战略吸取深刻教训,学会同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周旋。从美国轰炸我住南联盟大使馆到南海撞击事件,以及小布什宣布中美不再是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和强行部署NMD,其中如没有必然联系,但也决非偶然,美国一直在同我们打神经战,在不择手段的试探我们的心理底线以及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但是中国同美国也不可能像美苏那样打一场新的冷战,因为中国并不具备苏联那样同美国全面抗衡的对等军事实力;同时,中国同美国有着规模庞大、千丝万缕的贸易、文化联系,而不像苏联同美国不存在着任何商业关系,仅去年一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就达1150亿美元,不同利益集团在对华关系中有不同的考虑和利益,这使美国政府制订对华政策必须三思而后行。同美国周旋,我们应有自己的综合性国家安全战略,在战略上坚持原则毫不动摇,在战术上有高度的灵活性。我们必须严加警惕和防范的是,小布什政府正在酝酿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战略重点转移,自第一次大战美国将军潘兴率大军远征欧陆以来,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战略重点仍是先欧后亚。苏联的解体、巴尔干危机结束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使美国政府、智库把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已经作为首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而美国若实现战略重点转移,如何对待中国,将对中国安全产生根本影响,苏联的败亡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光修筑起万里长城并非保护国家安全之道,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就必须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只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参与到世界事务中去,我们才有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真正安全的国际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