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痴道人——黄公望

 解连环 2015-10-12



大痴道人,元代人,画家,生于1269年,卒于1354年。



人物概述

简介

  

大痴道人黄公望像
大痴道人黄公望像
大痴道人黄公望(1269~1354)信道教,道家故号:大痴道人。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出继永嘉(今属浙江)黄氏为义子,遂改姓,其父90,始得之,有“黄公望子久矣”之语,因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净墅、晚号井西道人。幼有神童之称,稔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最精山水画,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晚年水墨画,运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皴笔不多,苍茫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设色多用淡赭,称“浅绛”(此实创自公望),山头多攀石,以雄浑见胜。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冠”。著有《富春山居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生平

  

大痴道人像
大痴道人像
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
大痴道人作品富春山居图
大痴道人作品富春山居图
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此图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这便是《富春山居图》。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影响深远。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认为真迹,并在上题了词。真本得到后,反被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为吴正志所得,吴传其子吴洪浴,洪浴爱之如命,临死前曾令家人将其殉之于火,幸被侄子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现在,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主要作品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年代】元代 

  【简介】长卷,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黄公望画作之冠。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存台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浙江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画面上峰峦叠翠、松石挺秀、坡陀起伏、云山烟树、林木森秀,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 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 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展披画卷, 景随人迁, 人随景移。以苍简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历代凡见此画者, 无不叹为观止。明代董其昌说:“展之得三丈许, 应接不暇。”清代张庚说:“富春山卷, 其神韵超逸, 体备众法, 脱化浑融, 不落畦径。”恽南田说:“所作平沙, 秃锋为之, 极苍莽之致”。明清许多文人画家多以此图得到启示, 其临本有10余本之多。
天池石壁图

  

【天池石壁图】
【天池石壁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绢本,浅绛,横57.2厘米,纵13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层峦叠峰,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综多姿,显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构图繁而用笔筒,笔墨浑厚华滋。人谓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画表现出来了。图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雄伟,系黄公望浅绛山水的杰作。此图摹本传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为珍贵。画中自题“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一。 

  在画史上, 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 被推为“元四家之冠”。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巨大, 许多作品被当作范本。黄公望的画迹流传至今, 据说有50幅以上。 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一书, 对山水树石的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趣等都有精辟论述, 此书被认为是南宋山水画理论的真传。《天池石壁图》画层峦叠嶂, 杂木长松, 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 烟云流润, 气势雄浑, 是黄公望自创的浅绛山水的代表作。
丹崖云树图

  

【丹崖云树图】
【丹崖云树图】
【名称】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一名《丹崖云树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横43.8厘米,纵10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家。黄公望常携带笔墨, 寄身于深山大川之间, “领略山川之情韵”, 手摩心记。《丹崖云树图》画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石用董源、巨然之法,多作披麻皴和矾头石,兼旋洗色。笔法松秀、设色淡冶。“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本幅上有一题,无款印,又有元·张翥题诗中有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
【九峰雪霁图】
【名称】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或曰纵116.4厘米 横5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和李成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快雪时晴图】
【快雪时晴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淡设色 纵29.7厘米 横10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天资聪慧, 十二三岁便参加神童考试, 稍长更是博览群书, 逐渐文名显著, 曾充任“浙西宪吏”, 因受累入狱, 几乎丧命。 出狱后隐居不仕, 皈依道教全真派。工书法、诗词, 善散曲, 50岁左右才专心从事山水创作。《快雪时晴图》画面除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水阁清幽图

  

【水阁清幽图】
【水阁清幽图】
【名称】元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 纵104.7 厘米 横6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景物以云气间隔,可分为远近两部分。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葱郁茂盛。山谷之间,云气弥漫,其后远景中一主峰耸立,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
富春大岭图

  

【富春大岭图】
【富春大岭图】
【名称】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墨笔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为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
溪山图

  

【溪山图】.
【溪山图】.
【名称】元 黄公望 溪山图 

  【年代】元代 

  【简介】绢本墨笔 纵161.8 厘米 横46厘米 广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上无画家款署,有人疑为曾经割裁过。但从作品本身来看,应确证为黄公望的作品无疑,而画面上方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的题署,则更增加了这种可信度。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具有野逸气氛的山水景色。山峰巍峨,野草茂盛,树木成丛,林木氤氲,小路蜿蜒,空灵曼妙。此画中笔法细密,描绘景物扎实严密,枯笔淡墨,层层加描,但却毫无板滞之弊,一种脱凡趋圣的散逸心境,于此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