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推荐:广州女子家仪,给手册君的印象是非常柔弱的岭南女子。但她却在号称天堂与地狱的墨脱徒步中,将同行的汉子们甩出几条街。 “我受不了无处不在的蚂蝗,我只能尽快往前走,一直走,走出这里。” 她特意要我将这篇发给藏地手册的朋友们看,因为有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经验和教训。
墨脱徒步,被评为中国顶级的徒步路线。 海拔从4500米到700米的下降,全得靠你的双腿去完成这次生死之旅。 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除非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具尸体,冒着随时掉下悬崖的风险,交由骡子驮运。 据说最佳季节是9,10月,此时雨季已消停,大雪还没积上,危险系数大大降低。倒是有机会让蚂蝗成了主角。 5.12,这个日子太不好了!没办法,本来是头一天从派镇乘车到松林口翻山的,可是被那狡猾的次仁扔到了离松林口12km的闸口处!这个人彻底毁掉我心中了藏族同胞的美好印象,不提也罢! 松林口的木屋,建好挺久了,却一直没有迎客。装备齐全的徒友可以在这里过夜,次日一早开始翻越多雄拉山。 如图,我们在11点成功登上多雄拉的4500米垭口。
这天天气很差,本来说好要带我们翻山的向导到了山脚装病退缩了,临走时说了句:今天山上雪很大,你们小心点。我们经讨论后决定自己翻山,原则是且走且看,能过就过,不能过就返回。结果却比较顺利地到了垭口。都说能在中午一点前能翻过垭口,就算安全了。可此刻风雪弥漫,冰粒打在脸上又冷又疼。我不敢作多一分钟的停留,虽然有队友不停地说要多歇几分钟。在我连哄带骂下他终于起来往前走。走在前面的队友突发奇想说可以坐在雪地上滑下去,于是大家跟着一起向下滑。 下滑的地方原来竟然是瀑布口!!!
开始大家玩得很嗨,很快,我遇到了危险,以无法控制的速度向一块巨岩冲去!来不及想,用尽了力向岩石的相反方向滚去!感觉身体在空中打滚后又掉到雪地上滚了几圈,脸上火辣辣的痛提示我还活着,颈椎也没有错位。 第一次与死神近距离接触,我甚至感觉到它在我耳边的呼吸声。在大自然面前,人渺小得连蚂蚁都不如!我开始对眼前这看似温柔的雪心生敬畏,不管队友在下面如何大叫说不危险了也坚持一步步地挪下去,再不敢滑行。 到了地势稍缓处,才发现我们为了抄捷径,居然从沿着山崖水流的冰雪层上走了下来!这是一条相当危险的路!根本没有路!但是又已经无法回头!前面两个没义气的队友已经不知从哪里跳了下去,我远远地看到他们在山下的平地走。 前面只有一个队友在等我,站在一块稍稍没那么湿滑的巨石上。我们要从这块巨石上下撤,再下一段陡雪坡,便可到达相对安全的平地。我在巨岩上再三尝试,想向下一步踩稳了再向下,却不料湿滑的冰面根本无处借力,身体华丽丽地向下摔去。 五月中旬的雪山已经开始逐渐消融,表面的雪湿滑,我们底下则是涌动的河流。我摔到倾斜的冰面上,拼命扒住雪地不让身体下滑。耳畔传来流水声,原来我身处冰面下的暗流与巨岩有一道三十厘米的裂缝,而我正好摔落在这裂缝边上。 幸亏我的体重不足以把这脆弱的冰缝砸得裂开多一点,又或者,上天总有好生之德!队友跟了下来,并再次坐在雪坡上滑了下去。两次大难不死的我心有余悸,不敢再试。一边埋怨老天一边感恩上苍一边抹着眼泪踉踉跄跄地用了40分钟走下那段五十多度的陡坡。 如图,山下景色截然不同。回望几小时前走过的路,杜鹃,针叶林,雪山,恍如隔世。 山上飘雪,山下就是雨。翻过雪山虽然暂时告别危险,但在雨中朔水也很让人抓狂,更何况还要随时留意脚下的冰雪,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或者是踩到冰窟窿里,整条大腿陷进水里。 途中出现这个门,证明你走的路是正确的 一路的高山杜鹃正怒放,可惜浑身湿透的人已无心欣赏。这是次日清晨专门走回头拍的
如图,如此走上四小时,眼前会出现几间木屋。恭喜你,拉格到啦。
如图,浑身湿透的人第一时间换衣服,到棚里烤火。 五月的多雄拉山脚还是寒气逼人的,何况还是湿身。当然,烤干其它的衣服鞋子成了首要任务,也是夜晚的娱乐节目。是夜,躺在床上,脑中不断回放白天的惊险片段,耳畔是多雄拉河奔腾的流水,说不出的后怕,久久不能入睡。 湿衣服挂了一屋,幸亏当天我们一行是唯一的徒步客人 专门帮忙运送物资的珞巴族兄弟,他们可以一天走我们两天的路 “拉格第一家”客栈的老板--旺久 拉格晨曦,那一缕阳光让人充满希望--今天是个晴天 只怕路上下雨再也拍不到这么漂亮的高山杜鹃。拍多几张,准备出发到汉密
第二天,拉格到汗密,28km。 在倒下的大树上小心翼翼地穿行
如图。拉格到汗密的路上。一路的高山杜鹃,落英缤纷,潺潺溪水,好不惬意。不过太好的景致也拖慢了我们的脚步,中午一点多才走到距离拉格8公里的大岩洞。 先我出发走在前面的老韩脚病犯了,决定在大岩洞的客栈住下。我算了一下时间,剩下的20公里如果不停歇的话,7小时走到汗密是没问题的。于是短暂休息后和另外两个队友继续出发。 队友却很有兴致地做起了寻宝少年,不断地寻找原始森林里的宝贝。最后还真被眼尖的队友在路边的老树上发现一棵大灵芝,采了下来。这灵芝还帮他赚回了此行的路费。我没有什么财运,只会用吃货本能去发现一些野生的木耳,在浑身湿透的境况下,什么心情都没有,连看见最喜欢吃的野生木耳也懒得出手。 老七看着飘落的雨丝在发愁 老七家的娃儿,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同龄玩伴,喜欢和驴友拍照 饭厅的桌椅都是老七自己做的,深山老林之中有卫星电话,也有电视。 灵芝非常重,同伴将其烤干减轻重量 生死穿越之三: 我们经过简易木桥 虽然我很不喜欢一出门就让双脚炮在泥水里。但是无论怎么跳腾挪绕,出门后三十分钟不到就遇到的瀑布区还是让我乖乖就范,一湿到底。 蚂蝗遇到盐活力会大大降低,看着它们无奈地在我的裤子上乱搭,我笑了。抽空用挂在手腕上的盐袋压住它们,他们瞬间就瘪了,再轻轻把它们弹出去。潇洒!可惜没带打火机,否则就可以烤蚂蝗了[呲牙][呲牙][呲牙] 浑身湿透的我冷得发抖,赶紧把之前的防御装备撤去,换了一套干衣服。但,事后血的教训证明我这举动有多么错误,事实是蚂蝗在过了解放桥之后依然有,我最后一次看到它们是在边检战士的简易棚屋旁的草丛里。当然,那是后话。当时的我只想舒服地站上10分钟,吃一块压缩饼干充饥。 一开始遇到的小塌方区还记得和队友保持距离,走着走着我就把他抛在后面了。并不是我走得多快,应该是我那抓绒衣裤拧不干水,给他增加了好几斤的负担啊。
这里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体,脚下最窄处不过20厘米,头顶还不断地砸下如瀑布般的雨水。我不知道和队友相距了多远,只一心想着要尽快穿过,到达相对安全的落脚点。 穿过这段险路,等了20多分钟,终于远远看到队友赶了上来。我转身准备继续前进,后面的他在大叫我停下。原来他头皮上爬上去两只蚂蝗,正喝得欢,他又不敢强行拔出。 我用盐袋按住蚂蝗,一分钟后待它松口后捏住拿走。随后我发现他的登山杖成了蚂蝗攀援而上的绝佳介质,杖上手套上有好多只蚂蝗,我们互相帮对方清理了一遍后继续前进。 山路崎岖起伏,右边即是悬崖 只有在脚下相对安全一点时,我才会停下来等队友。但是等了十几分钟还不见影踪,湿透的身冷得不停打颤。我知道这样太容易感冒了,当下不敢多呆又继续走。走了十几分钟又再次停下等,等到冷得忍不住了又走,还是没见人。 我放开喉咙大声呼叫,希望他能听到我的所在。等了一会,哨声继续向我这里移动,但却是往谷底方向走的。我当下打了个突:队友根本不可能知道我的哨子放在那件湿冲锋衣的口袋里!想起那些失踪的徒步者,想起专门下毒的门巴人顿时毛骨悚然!当即拔腿往前跑,一边祈祷我那队友千万别有事!跑了几分钟,哨声似乎离我远一点了,但还是三下三下地吹,很有节奏。 这时前面出现两个路口。我紧记凡岔路皆往靠江一面走的墨脱徒步准则,果断往右走。顺便还捡了一根树枝插一个饮料瓶子给队友指路。走出不久,路上不断出现的垃圾,士力架包装等提示我,我走对了。在中国的户外徒步界有一句金玉良言:跟着垃圾走就不会迷路!果然,再向下就是三号桥了! 这个在雨中挥舞的手套,一度被队友误以为是案发现场,怀疑我是不是掉到江里去了。 后来得知这地方是我通过前一个多小时塌陷的,滚落的泥石流把简易木排搭成的桥冲垮了,一半插入江中。我小心翼翼地探明脚下虚实,手足并用地越过泥石流的道道爬过对面,冷汗直冒。 心想这雨势,稍后通过的队友是否还能安全,随后折下树枝脱下手套为其指路。往后不断遇到塌方,凭着运气,一一安全走过。越来越多的危险令我越走越快,不知疲倦,不需休息,只想尽快离开这地狱般的地方,回到人间。 如图,远远看到了我身后的解放桥。不要开心太早,还有半小时路程!
还有一段小插曲:队友在洗澡时赫然发现菊花上有蚂蟥!!!大家务必要检查清楚自己身上每一个地方,衣服必须全部换过干净的,杜绝蚂蟥跟随!!! 作者自我简介: 廖家仪,本名华丽。广东女屌丝一名,属于无权无势无绯闻的三无人员,因为觉得本名太土且不低调,遂改了名字。 近年爱上行走且一发不可收拾的她在不经意中竟几乎走遍中华大地,看尽壮丽河山,方觉父母起的本名大有深意!(图文由作者授权藏地手册刊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