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318的第54.55.56.57天:墨脱徒步第8.9.10.11天,墨脱正穿生路之旅

 胶泥 2021-11-23

徒步318的第54天:墨脱徒步第八天,九死一生,心有余悸。

2017年8月13日 易贡白村-二号桥-阿尼桥-汗密   32公里

今天从路线上来看,只有32公里左右,但加上夜里在山里迷路兜兜转转,怕是要快40公里了。

昨天从墨脱到易贡白村,虽说基本是土路路况巨差,但起码全是大路,走起来很安全也不担心迷路。今天从易贡白村出发开始就是山间小路,今天才知道前段时间二号桥到解放大桥的徒步小路被雨水冲毁,所以当地政府已经关闭了这段通道,正穿徒步穿越路线从二号桥开始改道易贡白村,经那尔东村,过果果塘大转弯到墨脱。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说,反着正穿这条墨脱最难最经典的徒步路线的精华,从易贡白村就正式开始了。

易贡白村在山顶,昨天千辛万苦爬上来,今天从小路出发,这条小路直到二号桥平时作为当地村落中马帮运输物资之用,行人稀少,但作为下山小路对我们几个来说并不太难走,唯一让人恐怖和心惊肉跳的是,一出发就进去了蚂蝗密集区。蚂蝗集中在小路两边的草丛、低矮的树叶上、地面上,尤其以树叶上最密密麻麻,看的人头皮发麻和恶心。蚂蝗只是吸血,并不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那种丑陋的模样,密集到一片树叶上十几只,蚂蝗头尾各有一个吸盘,其中一个吸盘吸附在树叶上,细长的身体向空中伸出摇摆,另一个吸盘张开,随时会吸附在任何经过的物体上。这样的密集度,无论多么小心翼翼,蚂蝗都会频繁的吸附在身上和登山杖上。没走一会,脚上腿上爬满了蚂蝗,一路向下一路向上爬,于是大家只能每走几十米就停下来清理蚂蝗。饶是如此,也纷纷中招,一会功夫几乎每个人脚上都被吸血了,被蚂蝗吸过的地方血液无法凝固,血流不止,尤其是老鬼由于不太注意,中午将近一点到达阿尼桥休息的时候,脚上有十几只蚂蝗在吸血,一个个身子涨的圆圆的,用盐消灭掉蚂蝗后,老鬼的脚就成了血脚,由于脚上有蚂蝗的照片太过于恶心,我已经从手机里删掉了,每次无意间想到还有些反胃。蚂蝗吸血的时候人没有任何感觉,只能不停的停下来仔细查看。而这样也直接影响了速度。早上九点多易贡白村的马帮驮着物资从我们后面赶上,于是正好躲在马帮后面,让马在前方吸引蚂蝗火力,可惜没一会,马帮速度太快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按理说这种频繁爬上爬下的小路最好穿登山鞋,但由于山里到处是小瀑布造成的过水路面必须涉水而行,登山鞋湿了后太沉重增加负担,并且蚂蝗如果钻到鞋里不容易被发现,阿良和老周就是因为穿了登山鞋下午鞋里钻了很多蚂蝗发现不了被好一顿吸血。于是我依然是洞洞鞋,穿一双白色的厚袜子把裤脚塞进去,皮肤衣帽子系的很近以防蚂蝗从脖子进入。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今天我被蚂蝗吸血的次数并不多,并且身上没有蚂蝗进来。

中午一点在阿尼桥休息的时候,问了马帮的人到汗密还有多远多久,被告知他们行走的话只需要两个小时,却不知道距离,那么我们的话就是在三个小时左右,于是大家吃了午饭后纷纷放心的就地休息,而这个错误的信息也直接导致了晚上极为被动危险的局面。直到半夜两点多到了汗密的客栈老板,才知道从阿尼桥到汗密有16公里

下午将近四点出发,从阿尼桥到汗密的徒步小路难度远远超过了上午,由于雨水多,到处是滑坡和过水路面,还有大段大段的泥泞路,几乎全是深至脚脖子的淤泥,只能小心翼翼的踩在淤泥中露出的石头上经过。更糟糕的是滑坡会造成小路被破坏,其中一个刚刚发生的滑坡将小路完全损毁,大家不得不借助安全绳通过,其中惊险艰难实在无法用言语表达。最糟糕的是,越靠近汗密,蚂蝗越多,下午路段的蚂蝗密集程度远远超过了上午,路两旁每一片叶子上都可以看到蚂蝗在严阵以待。滑坡和越来越多的蚂蝗严重影响了速度。

下午将近七点森林里光线逐渐暗了下来,却丝毫看不到汗密将近的迹象,大家开始变的浮躁不安。小贾又在一个陡峭的路段扭了脚速度慢了下来,我和老周便加紧脚程前面探路。对于此时的我绝对是潜力最大程度发挥了出来,在难走的小路上和老周几乎是一路小跑,而此刻已全然顾不上蚂蝗了。八点半天已全黑,终于看到了灯光,大喜之下还以为到了汗密,结果却只是一个山上施工队的住宿地,距离汗密还有两公里,便在屋子里等后面三人和解决身上的蚂蝗。小贾三人在九点过也陆续抵达,同样经历了我和老周的心情变化。

晚上在原始森林里走路是一件很不明智、很危险的行为,大家本意在施工队这里留宿一晚,却没有多余的地方,只能继续赶往汗密。好在只剩下两公里上坡路,都认为坚持下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施工队的人也说只有一条路上去比较好走,九点半继续出发,却由于天黑,顺着施工队指点的方向前行,看到一座桥就直接过桥沿着小路继续走。但大错特错的是,去汗密的路却不能过桥……我们过了桥走向了另一座山……

一行五人过桥后不久就遇到了麻烦,不停的有岔路,遵循着去汗密是上坡的提示,遇到岔路就走上坡的那条路,于是兜兜转转一会就搞得大家全都精疲力尽,却丝毫没有汗密的痕迹。此时大家已经觉得路线不对了,因为已经连续走了一个小时,如果路线正确,应该早就到了汗密,而此时由于经过的岔路太多,并且森林里到处是茂密的树木,可分辨度极差,最可怕的事发生了:我们迷路了,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此时大家都已经非常惊慌不安了,如果夜里在原始森林里迷路,又下着雨,后果不堪设想。对我尤其糟糕的是我的手电筒也没电了,只能用手机的闪光灯照明了。

在一条向上的岔路上看到了人和马走过的痕迹,只能沿着这条路碰运气了,美中不足全部是坡度很大的上坡十分难走,从午饭到此刻已经十来个小时,大家的水也几乎全部喝光。在惊慌不安和又渴又饿的状态下艰难的爬坡,终于在十一点多看到了一个工棚,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原来这里是一个炸洞的施工队,前几天刚刚在这里扎营,这里同样不能住宿,但大家心安了不少,至少有人在,我们暂时安全了。施工队长恰好有汗密四海为家曾眼睛客栈的电话并和老板联系,老板了解了情况后又恰好知道过来的路,便爽快的答应过来接我们,此时是将近晚上12点,从汗密过来有四公里多路程,老板一点过到达,带着我们两点过到达汗密。而我们,在没有人带路的情况下,打死也不愿独自下山了。

老板还给大家做了热腾腾的饭菜,解决了身上的蚂蝗又洗了澡后,大家举杯同庆劫后余生大难不死,吃过饭已将近夜里四点,躺在温暖的床上,回想起两个多小时前的窘迫惊险,不禁感叹恍若隔世,终生难忘。

老板做菜的时候告诉我们,今晚真的是我们运气好,恰好遇到了炸洞的施工队,又恰好有他的电话。否则夜里在山上迷路非常非常危险。那座山上已经死了十几个人,前不久有个女的和一个武警一起失踪在山上,一直没找到人。而老板也说,我们是他见过唯一不做攻略就来徒墨脱正穿这条线路的人……说起来也的确是,经过了318一千多公里的徒步,大家对危险性的警觉降低了很多,加上小武子他们比我们提前两天来徒这条线,总觉得有他们的经验就够了。却忽略了太多应该提前了解的信息,也没有准备GPS,加上大家在山里信号太差,沟通是个很大问题。这几天移动和联通手机无信号无网络,只有电信在少部分区域有点信号也无网络,据说从汗密一直到派镇将全然无信号……

大家集体决定在汗密休整一天再前往拉格。汗密到拉格28公里,同样全部是难走的小路,不过据说比今天的好走,后半段脱离汗密后,蚂蝗也会逐渐消失,这给我们带来了安慰。

总体来说,虽然这条墨脱的徒步穿越路线非常难走,能想象到的烂路和极端情况在这里都会遇到,但平心而论,比起318上很多近路穿越,尤其是觉巴山的上坡穿越和72拐的下坡穿越中几度陷入绝境,这条徒步小路对我们并不算特别难,但是连续一百多公里的穿越,在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中不停的爬山,大部分是很陡且没有路的上下坡,几乎没有平路和平整的路,对体力和意志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而造成最大困难和胆战心惊的依然是滑坡和蚂蝗,尤其是蚂蝗,害得我们丝毫没有心情去欣赏原始森林里难得一见的风光,只能小心翼翼低头躲避蚂蝗的进攻。希望尽快离开蚂蝗区,可以用心领略这条中国顶级徒步路线的瑰丽景色。

2017年8月14日 汗密休整

汗密很小很简陋

上午睡觉,下午洗衣服烤衣服

2017年8月15日 汗密到拉格(3200米)28公里

今天将近9点出发,曾老板告诉我们今天只有几公里的蚂蝗区,并且比易贡白村到汗密这段路相比数量也少了很多,路也比那段要宽一些,所以蚂蝗不再是个威胁。只是今天一路上坡,走起来也会辛苦一些。

果然出发后蚂蝗少了很多,走在路中间小心的不触碰到两边的叶子,蚂蝗上身就很少了,只是小贾脖子后面爬了一只一直到拉格才发现,已经吸饱了血……

这已经算少的的,易贡白村到汗密路段的蚂蝗太多不敢发到公众号里

没有了蚂蝗这块心病,虽然是上坡路,虽然依然很难走,走起来心情也格外舒畅,才发现原始森林里像童话一样的美。

明天从拉格到派镇也是28公里,翻阅多雄拉雪山,只是这段时间没有了雪,只剩下冰川,海拔从拉格的3200米上升到垭口的4200多米,再一路下坡降到3200米,明天的目标是下午三点前赶到派镇,然后搭车去八一,计划八一休整一天,继续徒步318剩余的路程直到拉萨。

2017年8月16日 拉格到派镇 28公里

拉格到松林口距离18公里,松林口到派镇差不多十公里,但大家公认的墨脱正穿徒步路线从松林口开始。从我的视角来看,理应从派镇开始,因为松林口到多雄拉雪山垭口只有几公里,从垭口到拉格全部是下坡路,完全没有难度,与中国顶级徒步线路、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首这个称号相比,实在名不副实。

墨脱这条正穿徒步穿越路线如松林口的这个标志所示,我个人觉得还称不上中国徒步线路之首,因为距离和难度来说至少在我看来无法匹配,起码一点,这条正穿路线几乎全部是下坡,并且,从松林口一直到背崩乡是走了几十年的路,无论再难走也有强烈的人为痕迹。但是,毫不夸张地,从墨脱到易贡白村,从易贡白村途径阿尼桥到汗密到拉格,比所谓经典的墨脱正穿徒步穿越路线难度要大上很多!易贡白村但二号桥还算下坡路,但由于游人稀少,路况比传统的正穿路线难走很多,同时从二号桥一直到多雄拉雪山,全部是上坡,比正穿的全是下坡难走很多很多……而我们,命中注定和阴差阳错的走在了必定要穿越的路线上,如易贡白村到汗密这天的日记,由于道路冲毁,所有的正穿路线都要改道易贡白村,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说,正穿墨脱算个蛋,有本事反着走这条路线试试!

今天是反着正穿墨脱的最后一天,不出意外也相对来说是最轻松的一天,因为爬上多雄拉雪山虽然艰辛,但路况比起前两天简直就是享受,所以我给自己一个目标,五小时内翻阅多雄拉雪山到松林口。可是,从出发前开始即下起了不小的雨,而随着爬山海拔的升高,气温越来越低,本来计划半途要穿的登山鞋,因为直到下山松林口几乎全是过水路面而不得不继续穿洞洞凉鞋赶路,随着爬山的升高,雨水越来越大,伴随着持续寒冷的风,和雪山上雪和冰川融化化成的水冰冷刺骨,脚一直处于半麻木半冻僵状态。

今天我和小贾一直走在前面,几乎是一刻不停,咬牙坚持到垭口,坚持到松林口,一共才用时五个小时。因为今天的目标是到达派镇后即坐车去八一,好好休整下。这几天大家全部透支,极度疲惫晚上却又休息不好,急需好好休息下。之前汗密曾老板说过,曾经有人在距离多雄拉雪山垭口一公里的地方冻死了,当时觉得危言耸听,但当我快到垭口的时候,信了,即使如我般打了雨伞只穿了速干衣皮肤衣上半身保持干燥,依然觉得无比寒冷,更不用说小贾他们穿着雨衣衣服内早已湿透。在半山腰看到了一个墓碑,一个年轻的女子长眠于此地。而对于整个正穿路线,何止几十个生命葬身于此?

今天不是墨脱徒步最恐怖最艰辛的一天,却是最疲惫的一天,因为整个路线上无法停止休息,因为停下来就冷的受不了,尤其是脚,走起来的时候还不觉得,停下来便感觉要冻僵一般。为什么不穿登山鞋?第一,大多数路段要涉水而行,登山鞋会很快湿透并灌满水,造成脚无时无刻不在冰冷的水里。第二,登山鞋湿透并灌满水后太过沉重,会极大的增加体力消耗,而穿着凉鞋至少在没有蹚水的时候温度还稍微高一点。

下午稍事消息后离开松林口赶往派镇的大部分路段是铺装路面,当爬上这条公路的时候,眼睛里几乎有泪水打转,四天了,踏上平整结实路面的感觉真好。这几天里,无数次的无比怀念318,感觉走在318的宽阔路面上竟是如此的享受。

晚上到八一后庆祝墨脱穿越成功,吃火锅庆祝又不知不觉喝多了酒,胡乱码了些字,抱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