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静农

 百了无恨 2015-10-13

 
台静农
(1902年-1990年),本姓澹台,字伯简,原名传严,改名静农。安徽六安叶集区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早年系“未名社”成员,与鲁迅有过交往。曾先后执教于辅仁、齐鲁、山东、厦门诸大学及四川江津女子师范学院,后为台湾大学教授。其书法广泛涉猎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迹,篆、隶、草、行、楷诸体皆精。亦擅篆刻、绘画。有《台静农书艺集》及小说、散文等书出版。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龙坡遗珍

——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展期:9月28日~10月10日

展地:北京杏坛美术馆(西城区南新华街15-3号)

主办:北京杏坛美术馆

协办: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所谓“遗珍”,或诚如展览序言之所云,“由于历史遗憾,许多四十年代末去台的文人学者不为大陆所熟悉。其中,台静农先生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

展览本名为“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但在笔者看来,如要与布展者之初衷相合,则“渡海遗珍”更为妥帖。君不见,台静农先生那幅七言联,“故国山川皆梦寐,昔年亲友半凋零”,最为感人。龙坡先生自题云,“集唐人诗句乃尔,凄楚正余怀也。”(见下图)

然所憾者如此,所幸者亦如斯。若不渡海,以其新文化运动鼓吹者之身,沧桑几十年之后,尚能“遗珍”乎!?

启功先生评其书法,“一行之内,几行之间,信手而往,错错落落,到了酣适之处,真不知是倪是台。这种意境和乐趣,恐怕倪氏也不见得尝到的。”这哪里是不知,而是肯赞其远超倪氏之意。张大千的评价则要直接,“三百年来,能得倪书神髓者,静农一人而已。”

倪元璐书风奇伟苍浑,台静农笔意高古奇崛。

然龙坡先生能修得此种书风,走的却是不寻常之路。

据李宗焜介绍,台静农书法之所以“能跋扈”,原因在于“不甘平凡”,“与众不同”。例如修习楷书,一般都是由唐楷入门,台静农先生则说,“初唐四家树立了千余年来楷书轨范,我对之无兴趣,未曾用过功夫。”例如众人都奉二王书风为圭臬,台静农先生则谓,“研究魏晋人书法,自然以阁帖为经典,然从辗转翻刻本中摸索前人笔意,我又不胜其烦。”

台静农先生走的是“自家喜悦的道路”。隶书并不特别加意于乙瑛、礼器、史晨,而是直取石门摩崖,有论者称其“比石门颂还石门颂”。至于篆隶,独写秦汉金文或秦诏版,他所写的“两周大篆”被视为一绝。

之所以能得如此,“台先生自然史法古功深,却绝不是创新意少。江兆申跋台静农临唐宋帖就评价道,“幅幅古人,亦幅幅自家”。但其书意,主要还是取法倪元璐(见另文),至为关键的,是“出入自得”。

这就是一种境界了。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特别提示:

若如此就认为你学书也可以走不寻常路,那就要注意了。下面的展示,让我们看到,台静农先生是如何功夫的。节临索靖《月仪帖》可见细心用笔,普通习字用纸上恭敬得如同小学生。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不走平常路——台静农如何独辟蹊径“得倪书神髓”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由北京杏坛美术馆主办,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中国书法》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的「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于2015年9月28日下午在杏坛美术馆隆重开幕。由于历史遗憾,许多四十年代末去台的文人学者不为大陆所熟知,为推动台静农书法与人生的综合性研究,本次展览开幕之际同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力邀海峡两岸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书画家代表共聚一堂。自1946年赴台后,台静农先生一直没有停止对故国的思念。他与启功先生的友情和两位老人隔海思念的故事也被大家所熟知。在台静农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展在大陆举行,这既是对他的缅怀,也是对离开我们整整十年的启功先生的告慰。台静农一生涉事颇广,个人经历和时代与家国的命运紧密相扣,举凡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诗书画印均深有造诣。他是站在风口浪尖呐喊的“文学燃灯者”,与鲁迅、陈独秀并肩而战。他与启功的友谊从三十年代起行至终年;他与庄严、江兆申在温州街十八巷的“歇脚庵”笔墨相娱;与张大千、张目寒在摩耶精舍谈笑风声。

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有:胡抗美、刘正成、李世俊、龚鹏程、陈漱渝、 李宗焜、许礼平、周绚隆、梅墨生、朱培尔、解玺璋、王风、王中忱、徐海、杨涛、王登科、张瑞田、董国强、谢晓东、黄和平、黄乔生、朱中原、赵际芳、吴川淮、台建设等。

本次展览展出台静农的书法佳作以及台静农的知交老友所赠笔墨丹青共计八十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台静农先生的行草书,所谓落笔险峻,古拙遒劲,点画如刀切玉,利落有神。台静农的《行书“补过斋”》、《行书苏轼寒食帖》、《岁朝图》等六十余件墨宝首次集中亮相。另外,张大千、启功、马叙伦、沈尹默、刘半农、张充和、饶宗颐等台静农旧藏的名人作品亦都存乎其中,阅之可见先生广阔的人物交往谱系,可臻还原其传奇而风云迭起的一生。

摄影:中国书法杂志 孙海兴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这种展览,大腕们还是早早的到,安安静静的看!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 李世俊主持开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著名书法家刘正成老师致辞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胡抗美老师致辞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院、台静农弟子李宗焜老师致辞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先生致辞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先生致辞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开幕式合影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胡抗美、朱培尔老师接受采访!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学术研讨会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学术支持单位《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老师总结发言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龙坡遗珍——台静农作品及藏品展

    由于历史遗憾,许多四十年代末去台的文人学者不为大陆所熟知,为推动台静农书法与人生的综合性研究,本次展览开幕之际将同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力邀海峡两岸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书画家代表共聚一堂。

    自1946年赴台后,台静农先生一直没有停止对故国的思念。他与启功先生的友情和两位老人隔海思念的故事也被大家所熟知。在台静农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展在大陆举行,这既是对他的缅怀,也是对离开我们整整十年的启功先生的告慰。

    台静农一生涉事颇广,个人经历和时代与家国的命运紧密相扣,举凡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诗书画印均深有造诣。他是站在风口浪尖呐喊的“文学燃灯者”,与鲁迅、陈独秀并肩而战。他与启功的友谊从三十年代起行至终年;他与庄严、江兆申在温州街十八巷的“歇脚庵”笔墨相娱;与张大千、张目寒在摩耶精舍谈笑风声。

    台静农为张大千题“摩耶精舍”匾额台静农为张大千题“摩耶精舍”匾额

    张大千对台静农也非常推崇,1976年张大千举家移居台北,1978年专请台静农为自己题写“摩耶精舍”匾额。

    启功在香港跟台静农通电话启功在香港跟台静农通电话

    本次展览将展出台静农的书法佳作以及台静农的知交老友所赠笔墨丹青共计八十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台静农先生的行草书,所谓落笔险峻,古拙遒劲,点画如刀切玉,利落有神。

    台静农 《行书“补过斋”》 纸本镜心 尺寸:105×46cm台静农 《行书“补过斋”》 纸本镜心 尺寸:105×46cm

    本次展览,台静农的《行书“补过斋”》、《行书苏轼寒食帖》、《岁朝图》等六十余件墨宝将首次集中亮相。另外,张大千、启功、马叙伦、沈尹默、刘半农、张充和、饶宗颐等台静农旧藏的名人作品亦都存乎其中,阅之可见先生广阔的人物交往谱系,可臻还原其传奇而风云迭起的一生。

    张大千《鱼化龙》 纸本镜心 尺寸:22.5×22cm张大千《鱼化龙》 纸本镜心 尺寸:22.5×22cm

    启功 稼轩词意 纸本镜心(扇面) 尺寸:18.5×52.5cm启功 稼轩词意 纸本镜心(扇面) 尺寸:18.5×52.5cm

    刘半农 隶书录《燕子笺弹词》 纸本镜心 尺寸:18×51cm刘半农 隶书录《燕子笺弹词》 纸本镜心 尺寸:18×51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