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海泛舟(三)

 江山携手 2015-10-13

第三章 习联艺两心成默契 讲哲理一语破天机

  晚上,小刘把主要精力放在消化、理解赵云峰送他的头一副对联上。这副纵论诗、联、书、画的对联给他很大启发。他找出毛笔,反复把这副对联写了好几遍,甚至高声朗诵。逐渐地,他感到这副对联格外上口,节奏感极强,简直有点像戏曲了。今天,他虽然是初涉联坛,但坚信在赵云峰的指教下,定会掌握对联创作的奥秘。

  第二天一大早,小刘打开《唐诗三百首》,找了几首比较熟悉的抓紧时间津津有味地念了几遍,就急冲冲地奔对联杂志社来。

  经这两天接触,赵云峰同刘晓海已经成了熟人了。小刘一见赵云峰,使主动“汇报”了昨晚反复学习那副对联的经过,并特别说明,他虽然说不出系统的理论,但总觉得,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确确实实妙不可言,是那样朴实自然,又妙语天成。通过初步学习,他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

  赵云峰胸有成竹地点点头,风趣地说:“反应正常。”一句话把小刘逗笑了。

  什么叫“反应正常”呢?赵云峰如此这般作了解释:“其实,对联这玩艺儿,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是什么文字游戏,是什么人为的框框,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哲理。”

  小刘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今天莫不是出了毛病?他不相信,对联能同哲学扯到一起。更难相信这话竟出自赵云峰这位老者之口。在他看来,把对联同哲学挂起钩来,实在太不可思议。

  “在我们中国,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把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形象地概括为‘阴’与‘阳’。而我看对联中的平和仄(也可以叫不平)其实就是对联中的‘阴’和‘阳’。他们相对存在,相得益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加上内容的千变万化,使短短两句联语,形成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对联所以能构成阴阳对立统一的小小语言世界,是与中国特殊的文字和语言结构分不开的。汉字天然具有四声对仗,这是汉语的特点,它天然具有整齐凝炼、节奏美的客观条件。中国的文字都是单音节,本身都有四声即阴阳之别。几乎任何一个字、词、句,都可以找到同它‘相反’的字、词、句,这里的‘相反’不完全是指其含义,更多地是指它们的音调、平仄、阴阳。不同的字、词、句按对立统一即阴阳‘对立’的原则组合,便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念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易记,这便是中国对联的哲学魅力。学对联,必须首先懂得它的哲学特点。”

  说到这里,赵云峰拿出一本《笠翁对韵》,随便找了几段有感情地念起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还有一种现象,也可以为对联的存在和发展,找到‘理论根据’。在自然界中,对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人体便是一个奇妙的对称体。假如一个人的耳朵、眼睛、双腿、双手、双脚出现较大的不对称,将大大有损于人的尊容,可见对称的极端重要,而对联中的词性对称,就具有类似人体部位对称的魔力。

  说到这里,他又念了《笠翁对韵》中的另几句:“歌对舞,笑对嘲,耳语对神交。梅对杏,李对桃。妙舞对清歌。雷对电,雾对霞。安对乱,泰对宁。”

  “我今天所以要从对立统一和对称的角度讲对联,就是要让你看清对联艺术的实质,对它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也就是先掌握对联的总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就会去掉神秘感和虚无主义态度。

  “我说你‘反应正常’,就是指你这方面,正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对联对立统一的艺术魅力开始有了初步体会。”

  小刘也学会了幽默:“赵老师,如果说我昨天晚上‘反应正常’的话,刚才我的反应就不大正常。”“为什么?我说得太深奥了?”“不,您说得深入浅出。我只是希望您多给我举几个例子。”赵云峰恍然大悟地说:“举几个对立统一的对联,对我来说,就比较容易了。”

  他边说边找出几本联书,异常熟练地找出几副对联,一一指给小刘看。

  赵云峰缓步走到小刘的桌子旁,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今天就先谈到这里。下面,我想让你静下心来,看一看这些读者来稿。你要特别从对立统一的哲学角度多下功夫。”

  刘晓海一头扎进读者来稿中。奇怪,经赵云峰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一启发,他马上就对对联作品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他知道了从上下两联中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就是所谓“对称”,不同点,便是平仄的对立。但是究竟哪个该是平,哪个该是仄,他心中还是无数。

  看了一会儿来稿,小刘又兴味十足地拿出几本《对联》杂志合订本翻看起来。《对联》杂志从1985年创刊,已经几年了,每年出版6期,到年终都要装订成一本别致的合订本。《对联》杂志故事部分用横排,对联部分用直排,中间是对联书法和美术作品,一册在手,宛若步入七彩对联世界。这些合订本都是赵云峰送给他的。他如获至宝地轻轻翻动着。

  “赵老师,你们为振兴中国的对联艺术,立了头功!”

  赵云峰则说:“振兴对联,乃大势所趋。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园地百花盛开,对联是具有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自然要争奇斗艳,一展风采。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经中国楹联学会诸同仁大力支持,对联杂志才应运而生。我们都要争口气,要让被某些人贬为雕虫小技的对联,登上大雅之堂。这个目的达到了。对联杂志行销全国各地,总发行量突破三百万册,阅读《对联》杂志的人,就更多了。很多人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预示着,在我国,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对联鼎盛时期。咱们应该为此尽力!”

  几句话,把小刘说得浑身是劲。

  快下班时,小刘照例要求赵云峰送他第二副对联,他用新奇的口吻问老赵:“赵老师,您准备给我一副啥对联?”

  赵云峰却反问他:“你说呢?”

  小刘无言以对。他怎么能知道赵云峰将给他什么对联呢?

  赵云峰又说:“咱们再附加一个条件:我给你对联以前,你得先做一副。”

  小刘忙说:“赵老师,这可不行。我连对联的ABC都弄不清,怎么能做对联呢?”

  赵云峰说:“咱们开始说话走路的时候还要专门请老师讲课吗?学对联也是这样,一要大胆,二要勤练,三要有目的地练,就是要自己赶自己‘上架’!”

  小刘见推托不过,只得说;“那我就尽量试试看吧”。他抓耳挠腮,找出一张稿纸,在上面写了又勾去,再写了又涂掉,急得满头是汗。最后,终于拿出一副“四不象”的对联来:怎知哲学与对联相连;哪晓汉字同阴阳结缘。赵云峰轻松地笑了,他显然对小刘的“表现”很满意。赵云峰一分为二地进行了点评,指出它的优点是,点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缺点是,平仄对仗欠妥,总觉得不大像副正经八百的对联。然后,他从活页本上将第二首对联取下来交给小刘,这副对联是:

  无阴阳难以成对;
  有上下方可成联。

  最后,赵云峰再一次强调,从明天起,小刘必须先作联,他才交给第三联。

  欲知明天小刘“表现”如何,请接着阅读下文。


 编著:赵如才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终校版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