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秘事】揭秘鲜为人知的芙蓉街往事

 闲云坊1117 2015-10-13

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北起济南府学文庙,南至泉城路 ,全长不过432米,却是南老城重要的标志性街区之一 。据说从前的芙蓉街,是济南府最繁华之地,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院 邻近历代两大府衙和贡院、文庙及古城主干道。金、明、清时,向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地。 20世纪之后,济南历经沧桑,城池面貌全非,而芙蓉街街巷依旧,热闹如常。这热闹是市井的热闹,轻松的热闹, 其凝聚了泉城厚重的历史,也了汇入了现代生活的灵气。在古朴与时尚的交替下,生生不息。

古城阡陌 往事悠悠

清代王初桐有诗曰:“东邻西舍并房屋,阶下溅溅碧玉渠。一样平桥低贴水,侬家钓得锦鳞鱼。”这大概记述的就是这期间芙蓉街形成时的生动情景。芙蓉街的四泉一街一巷均以“芙蓉”为名,清代著名诗人董芸在其成名之作《广齐音》的压卷篇《芙蓉泉寓居》中这样写到:“老屋苍台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我们能从文人诗句里窥见芙蓉街往昔的齐鲁风韵,白墙灰瓦,黑匾红漆。

在芙蓉巷以北,可见一条极窄的巷子,宽不足三尺,只容一人行走,巷两旁耸立的青砖瓦,更是将这巷子拉得越发幽长了。这就是翔凤巷,民间俗称“墙缝巷”。据唐景椿介绍,关于这条巷子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年清军打进济南,活捉德王朱由枢,放火烧了德王府,使王府西边濯缨湖等一大片地方渐渐荒废为民而用。濯缨湖也被人们称为王府池子。一些有钱人看好这泉水胜地,想办法在此买地建房子。那时翔凤巷东段两边盖的房子,因墙隔得太近,巷道只能走开一个人。路南、路北各有一个在济南一带干买卖的章丘人,他们隔路相对建房。两人一看,如再继续学东边建房,那这条巷就变得太窄了,于是都提出“让一让”,意思是都把房子向后建一点。结果,从这两家建房后,巷内西段再建房也都“让一让”,终于使道路宽了一些。后来人们便把小巷叫“让让巷”。而章丘人易把“让”读作“浪”,“让让巷”也就被念成了“浪浪巷”。为了让巷名更好听,有人建议叫“墙缝巷”,因为这条巷子实际就是两边房子的墙缝形成的。这一叫就是好多年。后来,巷子里出了个文化人,他提出巷子里有个起凤桥,不如就以“墙缝巷”的谐音“翔凤巷”命名,也图个吉祥。直到今天,街中一间房的墙上,仍嵌着清咸丰元年“翔凤巷”的刻石。

风水宝地 字号林立

济南人称芙蓉街为“埋金之街”。是一块招财聚宝的风水宝地,地下埋金、街上淌银。诸多老字号都曾在芙蓉街上开铺兴业。 从明清时代起它就是济南的商业街,而它的历史却可以一直上溯到公元前1100年左右。它邻近历朝历代两大府衙,与贡院、府文庙及古城主干道相邻。清朝同治年间,这里已经有了许多家眼镜店、乐器店等,与邻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碑贴、文具、古玩店的大小布政司街一起构成了当时济南的文化商业中心。像济南的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许德一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等均曾在芙蓉街开店营业。著名画家俞剑华、岳祥书也曾在这条老街上居住并课徒授业。到了民国,老街上又先后开张有武学官书局,文雅斋等多家书店。瑞蚨祥祖店、济南最早的镶牙馆、照相馆以及燕喜堂等著名饭店也都曾诞生或集聚在这里。

 

 

齐鲁第一小吃街

现在的芙蓉街,以小吃闻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的小吃来的。他有齐鲁第一小吃街的美誉,集南北特色,合齐鲁风情,在这里人们可以吃到最本土的济南小吃和大菜,像冰糖莲子粥、油旋、明湖酥鲤鱼、明湖肉蒸包、香酥板栗饼……应有尽有。 每至傍晚,芙蓉街大大小小灯笼一起点亮,青石路板,飞丹留阁古风遗韵,伴着锅碗瓢勺叮叮当当的市井风情,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交错,造就了如今的芙蓉街。纵使时代的更迭也没有让芙蓉街退却繁华,在商贾云集,阊闾林立后,渐入寻常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