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潜、李白、白居易的“户口”问题

 抹搭花 2015-10-13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缺失,甚至史料记载自相矛盾,导致一些知名文人的“汉族户口”出现了问题。

              

 

 

                    陶潜、李白、白居易的“户口”问题

李白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大诗人,素有“诗仙”的称号,后世文人推崇备至。关于李白的“户口”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汉人”和“胡人”的争议。

根据李白本人的自述和一些史料的记载,李白的汉人身份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李白在《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中自述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李阳冰《草堂集序》言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即李暠,李世民的世祖,唐时撰写史书时,追谥“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因犯罪迁徙至西域,神龙初返还,客居陇西。

 

不过有人对上面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李白的出身并非如他自己所说,而他本身就是西域的胡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白出生于碎叶城(属今吉尔吉斯斯坦)。隋朝末年,碎叶城并不在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说当时李白的先人因罪徙谪碎叶是不成立的,因为怎么可能把别人的地盘作为自己流放犯人的地方呢!

按这种说法,李白本就是碎叶胡人,根本不存在先人被流放而生李白的问题。支持这种说法的观点有二:

其一,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相貌具有胡人的特征。

其二,李白精通月氏语,对少数民族的礼节也十分精通。

虽然李白本就是胡人的说法有点牵强,又缺乏有力的证据,遭到了多数人的质疑,但是李白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确实是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陶潜、李白、白居易的“户口”问题

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隐逸诗人的典范。一直以来人们自然地认为陶渊明是汉族人,因为历代史籍中均没有关于其民族出身的明确记载,更没有史料表明他是少数民族作家。可是随着对陶渊明的深入研究,有人提出他并非汉人而是奚人。

因为史料中没有对陶渊明族系的明确记载,我们只好从他的先人入手。在《陶渊明传》、《宋书·隐逸·陶潜传》、《晋书·隐逸·陶潜传》等一系列史籍当中都说陶渊明是“晋大司马陶侃之曾孙”。那么如果能弄清陶侃是奚人,似乎陶渊明的族系也就明了了。那么陶侃是不是奚人呢?

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近代学者陈寅恪。他提出两个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一是陶侃的居处。据《晋书·列传第三十六》记载: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浔阳。而鄱阳本是奚人居住之处,西晋平吴之后,为了便于控制骁勇善战的奚人,便将他们迁徙到了交通便利的浔阳。

二是《世说新语》记载温峤曾骂陶侃为“奚狗”。

《世说新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朝中大臣庾亮害怕见陶侃,温峤说:“奚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矣。”可见陶侃应是奚人。

除了陈寅恪的证据以外,还有人在《晋书·陶侃传》中找到了论据。《晋书·陶侃传》中记载:望非世族,俗异诸华。也就是说陶侃不是名门望族,并且习俗也不同于华夏。这实际上就点名了陶侃不是汉族。

 

如果以上史料记载属实,推断成立的话,那么人们一直认为的陶渊明汉族身份确有待商榷。

 

                                  陶潜、李白、白居易的“户口”问题

白居易

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说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使白居易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可是却有人对白居易的汉族身份提出了异议。

有人根据宋朝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提出,白居易并非汉人。《北梦琐言》记载说,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曾经与曹确等人共同执掌宰相大权,崔慎猷叹息说:“可以回家了,现在中书省到处都是番人。”如果白敏中在崔慎猷所说的番人之列,那么就可以断定白居易也是番人。

另外白居易在给从侄僧人白寂然撰写的《沃洲山禅院记》中说:“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大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有兹山。……六年夏,寂然遣门徒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诣从叔乐天为禅院记云:昔道猷肇开兹山,后寂然嗣行兹山,今日乐天又垂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由这段话可以了解到,白道猷是“罗汉僧西天竺人”,而白居易自己说“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即是自认与白道猷是本家,据此可以推断白居易本身也是胡人。

然而后世关于白居易是汉人的记载有很多,那么他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添加“危石儿”公众号,了解更多你不知道,你想知道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