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跨农历新旧两年的民间传统节日,酂阳人是十分重视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人们就开始采购年货了。这里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说法。春节即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全家人三十中午或晚上要在一起吃团年饭,吃水饺。大年初一,人人都穿上新衣服,上午拎上烟酒副食给长辈拜年。长辈们要给晚辈压岁钱。拜年可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二。过了正月初五即破五,就可以解除禁忌开张生计一类的事了。破五还有吃水饺的习惯,初八是开工开业的时间,开门见红放鞭炮迎财神。 正月初一,正屋供馔礼神,人皆更换新装。起床后幼童向长辈跪拜祝寿,长辈送压岁钱。开门向历书所指喜神方向揖拜数下,祈得佳运。早上吃饺子,以示“进元宝”。午前及早与左邻右舍串门过贺,表达情谊。午餐力求丰盛,以嫡亲长辈为中心,合家欢聚。 正月初二,去舅家拜年。出嫁女子携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送年已毕,撤去供馔。渐次延请亲友,或携带礼品走亲访友。先亲后疏,先近后远,轮番一圈,可延续至元宵节前后。 正月初五,破五节,过年诸多禁忌此后不再讲究,故有“破五大似年”之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灯节。有挂灯笼玩灯猜灯谜的传统习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元宵节,学校组织学生上街灯游,企事业单位制作声、光、动、型俱全的彩灯在中山公园或主要街头展出。元宵节闹元宵,把春节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吃汤圆、放鞭炮,看焰火、看灯展成了酂阳城乡居民世代相传的习俗。民间有“十五的焰火、十六的灯”之说,过“十五”相当于大年三十,过“十六”相当于正月初一。“十六”这天还有跑百病习俗,即这天全家人外出,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民间叫跑百病。 清明节。清明节是扫墓祭奠亡灵的日子。在清明节前几天,人们都上山为已故亲人扫墓。在老河口酂阳有提前上坟的习俗,即可以提前几天扫墓上坟。 ![]() ![]()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相传亡故之人七月初被阎王放禁半月,中元节送祖,烧纸钱送冥财。僧道作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宗亲。临河则放河灯,祭奠鬼魂,乞保平安。 ![]() ![]() ![]() ![]() 腊月初八腊八粥。老河口酂阳进入腊月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到了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种粥就是把五谷杂粮各种饭菜放在一起烹煮而成,十分可口。 ![]() 进入腊月后半段之后呢,酂阳农村有首民间歌谣把办年货的顺序更具体化: ![]() ![]() ![]() 二十三,过小年。夜祭灶神。 ![]() 腊月二十四,清扫屋尘。 ![]() 二十四写对子(春联) ![]() ![]() ![]() ![]() ![]() ![]() 大年三十(除夕),邑官迎春东郊,社民管弦相随。家家户户贴门神对联。午餐团年饭,晚饮屠苏酒(药酒,可驱疫避邪)。入夜合家守岁达旦。午夜大放鞭炮,辞旧迎新。 从民间的节日看,老河口与忻州的节日是非常相似的,今天正好休息,把这篇日志弄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