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历史隐情

 三味书馆123 2015-10-13

    大唐立国,李世民功不可没。

    在高祖李渊诸皇子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威望也最高,但因不是嫡长子,只能屈居人下做了秦王。论资排辈害死人。太子李建成因为是李渊长子,虽无功于天下,却坐享其成,成了现任皇帝的“接班人”。虽说王爷也有高低上下之分,但命运结局大致是一样的。眼下的关键问题是,不能成为太子,就不能当上将来的皇帝。没有那个能力还好说,偏偏李世民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厉害人物。

    历史总是如此尴尬与巧合,处在这种局面下,两人的心理冲突可想而知。对太子李建成而言,虽身居太子之位,却基本是个“光杆司令”。位高权不重。这就不能不让李建成对居功甚伟且手握重兵的李世民有所提防;而李世民,除了因满身抱负无法施展带来的内心委屈之外,还要应对太子府不时飞来的“冷箭”,危险同样如影随形。

    大唐初建,“两股势力”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看似政局稳定的背后,隐约已是磨刀霍霍,暗流涌动了。两边都在较劲,“小动作”自然不断,摩擦也就在所难免了。大唐武德九年六月一日,太子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家中赴宴。自古“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尤其是政治人物的“饭局”,哪里就是喝个酒那么简单。果然,李世民赴宴回府不久就接连吐血数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历史隐情

    吃顿饭却出现了不良反应,不会是太子府饭菜质量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世民可能被下毒了。大家通常认为,以太子建成之地位,没必要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其实只要从政治斗争性上来分析,太子的这些“小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了。按李建成的才能与威望,他当然不敢对李世民直接下手,表面上更要和和气气,这也是兄弟两人坐到一起“喝大酒”的主要因素。既然是演戏,李世民也不能无备而来,但显然李建成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既然不能直接下手,也不能让李世民死在太子府,下慢性毒药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

    李世民知道自己危险,却未料来得太快。在遭到太子府的“暗箭”之后,秦王府上下已是惶恐不安,十分忧惧。还没做皇帝尚且如此,将来一旦登基,这个李建成定然是不能放过自己的。面对与日俱增的危险,李世民的心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劝李世民当机立断,绝不能坐以待毙。对此,李世民表面上不置可否,内心却已有了打算,只不过时机不够成熟,还没有定下最后的决心。

    正当此时,突厥进犯,边境突然告急。外敌进犯,终于给李世民提供了“快刀斩乱麻”的契机和借口。按照惯例,领兵打仗的事,自然是李世民亲自挂帅。但此时,太子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趁机向李渊进言:以齐王李元吉为帅,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段志玄、秦叔宝等人都随军出征。看起来冠冕堂皇,无可厚非。其实却是典型的“釜底抽薪”,此计倘若得逞,秦王府势必危如累卵。到那时,李世民就只有等着“挨宰”的份了。

    但今非昔比,太子李建成是“储君”,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在皇帝老爹面前说话有分量,李渊没有深入考虑李元吉是否能带得了这些兵,也没有考虑李建成的计策是不是“阴谋”。加之在李渊内心深处,不可能不想打破这种不平衡局面,因此当李建成提出这个建议时,李渊不假思索采纳了。易其帅,用其将。圣旨一下,李世民不禁大惊失色。风雨欲来风满楼。不能再等了,于是李世民急召众将士议事。情况危急,商量来商量去,李世民决定一做、二不休,痛下杀手,一劳永逸。一番安排之后,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拉开了帷幕。

    六月四日拂晓,李世民提前伏兵玄武门。未几,李建成、李元吉骑马上朝,见两侧刀光隐隐,心知不妙,立即策马逃跑。本是有备而来,到了此时,哪里还有再让你跑掉的理由,于是李世民率兵紧追不舍。见势不妙,李元吉回头连射三箭,结果都被李世民一一躲过。这时,李世民张弓搭箭,一箭先射死了李建成。而尉迟敬德也将李元吉的坐骑射倒在地,李元吉一落地便直扑李世民。尉迟敬德一声大吼:“贼子休伤我主!”吓得李元吉转身便逃,没几步便被尉迟敬德射杀。
    此时,太子卫队与秦王府兵士战作一团,厮杀不休。看不能速战速决,李世民为防节外生枝,立即命尉迟敬德入宫,名义上是“保卫”李渊免受乱军伤害,实际却是让自己这个得力干将前去“逼宫”,挟天子以令群臣。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死党”,战争时期打出来的交情,得到李世民的号令,立即带兵冲入皇宫。
    李渊见尉迟敬德持刀入宫,大吃一惊道:“谁人作乱?”尉迟敬德道:“太子齐王谋反,已被秦王诛杀,臣奉秦王之命前来护驾!”见尉迟敬德理直气壮,咄咄逼人,李渊当即就明白了。大势已去,此时已不容许自己再有别的选择,但为了维护皇帝仅有的尊严,李渊还是正襟危坐的问左右:“(此事)应该如何处理啊。”大臣们看透了李渊借坡下驴的心态,也看到了李世民背水一战的决心,纷纷建议道:“建成元吉无功于天下,又图害秦王,其罪当诛。”
    一句话,不仅把李建成瞬间定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也借机为李世民发动政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前面的事“抹平”了,而下面才是关键,既然李世民的政变是合法的,那就是诛杀“贼子”的功臣啊,“愿陛下立秦王为太子,庶几可保无虞。”李渊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传旨,“令驻军听秦王调遣”,并立秦王为太子。一场剧变,在血雨腥风中落下帷幕
    经过此变,也让李渊看清了李世民的勃勃雄心,这个天下,已经不是自己能掌控得了的了,与其被逼退位,自找无趣,不如主动“让贤”,面子上好看,也能确保自己长享富贵。同年八月,高祖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但谁又能否定,靠“政变”得来皇位的李世民不是一个好皇帝呢?(东湖少主2015年7月23日、24日写于山东枣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