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人的茵莱湖【缅甸游】

 古藤长霖 2015-10-13


(1)弯弯的河道

我们坐上了木舟,消失在一眼望不到头、弯弯曲曲的河道里。河水是有些浑浊,但这并不影响我的愉悦之情。河道两旁是碧绿的草。不一会就能看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洗衣服的场景。突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美丽的荷花,这些荷花婀娜多姿,形态万千,像一个个少女迈着优雅的舞步,在乡间快乐的旋转。

(2)渔夫捕鱼

船开了好长时间,我们终于到达了茵莱湖。这里的湖水非常清澈,映照出了蓝天白云与我们快乐的笑脸。我们看见一些建造在浮岛上的房子。它离湖面有一定的距离,四根高木桩支撑起了整个房屋。这些房屋形成了一个个水上村落。远远望去,碧水之上村落点点,别有天地。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只小舟,一出家门就以舟代步。所以,它们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这不,我们看到了渔夫捕鱼的场景:他们用脚勾住船桨,飞快地划着船,娴熟地用手撒网、收网。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并能腾出手来捕鱼。一个人在船上作业,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这个独特的传统划船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采用。

(3)浮岛

在茵莱湖上,漂浮着一片片的水上菜园,它叫“浮岛”。这些浮岛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浮岛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当地人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造成新的浮岛。

人们在浮岛上开出一块块田,种植瓜果蔬菜或粮食,这些浮岛用竹篱固定在水面上,浮岛上水足土肥,各种蔬菜生长茂盛。浮岛周围鱼群聚集,人们种地之余,还可以捕捞鱼虾。每到收获季节,湖区一派繁忙景象,车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远销缅甸各地。

(4)小商铺

我们参观了许多水上的小商铺:造船厂,银器作坊,手工雪茄作坊,手工织布作坊,猫跳寺……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颈族。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关于长颈族的介绍:长颈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族里的女人一直保持着在颈项上套环的习俗。人们主要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所以长颈族人在小女孩年满五岁时开始为她们带上铜项圈。

每个长颈族女子都懂得用草药清洗颈项,她们一生中只有几次把颈上的铜环取下来,那就是结婚、生子以及去世。通常她们不轻易让外人看到取下项圈的样子,即使亲如丈夫也不例外。很多书上写因为套在脖颈上的铜环的支撑慢慢把脖子拉长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脖子的长度并没有太多变化,这些环的作用是靠重力把肩膀压低,脖子因此显得更长。所以在她们需要看医生等不得不临时摘下项圈的时候,她们的脖子也会缩回,而不像有些书上写的会断掉。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猫跳寺,这里因以前和尚训练了几只会跳的猫而出名。我在这个寺里发现了不下三十只猫,还发现了一窝小猫,我还跟他们玩了不少时间呢。

                                                                                                                 【摘自抬小头的博客】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吊脚楼,洗衣服的美丽女子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虽然拿着鱼篓也能扣上几条鱼,但是这种架势的都是表演者。我们这里的摄影家协也会经常请渔夫大清早装作打渔的样子,给摄影爱好者摆拍是一个道理。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各类茵莱湖介绍上有很多这样优雅动作的摄影作品。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这才是现在真实的捕鱼图,已经进化成渔网围捕了,脚划船的技能仍然娴熟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长颈一族,等着大家来合影给小费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雨季的天空,风云变幻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小朋友在跳猫寺找到了一家子的猫,小猫还在吃奶阶段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茵莱湖的漂浮农田
小朋友的缅甸游日记(三)——游览茵莱湖
回程时太阳出来了,满湖白色的小花随风摇曳,仿佛仙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