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5 选择 5 简答6 论述1
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交通、新交通及磁悬浮交通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限界:地铁列车沿着固定轨道高速运行,需要在特定的空间中运行。根据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的空间尺寸称为限界。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为完成具体的施工任务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为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和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所做的设计; 新奥法(NATM)是新奥地利隧洞施工法的简称.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TBM法)隧道掘进机施工法是利用回转刀具开挖,同时破碎洞内围岩及掘进,形成整个隧道断面的一种新型、先进的隧道施工法.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并在软质地基或破碎岩层中掘进隧洞的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第11页
一、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途径 1.道路面积少 2人口密集﹑客流量大 3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管理 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的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建造地铁、高架轻轨、郊区快速铁路,并与普通交通工具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同时改进现有的交通法规,强化城市居民交通文明意识。
二、地铁和轻轨交通的特点 共同点: ⑴地铁与轻轨均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部分。 ⑵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适,是“绿色通道”。 不同特点: ⒈轮轨系统 ⑴目前我国地铁钢轨均采用60kg/m的重型钢轨,只有车场空车运行、速度低的区段,才选用50kg/m和43kg/m的轻型钢轨。 ⑵弹性扣件和减震垫层 固定钢轨正确位置,阻止钢轨纵向和横向位移,防止钢轨倾翻,还能提供适量的弹性,并将钢轨所受的力传递给轨枕或道床承轨台。 DT系列、WJ系列 ⑶城市高架轨道交通不适宜采用有碴轨下基础,多采用弹性支承轨道结构、无枕式整体道床。 ⒉运输量 ⑴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单向高峰为低于1万人次/小时 ; ⑵轻轨单向高峰为1~3万人次/小时; ⑶地铁单向高峰为3~9万人次/小时(3~5万人次/小时为大运量,5~9万人次/小时为高运量)。 ⒊线路的规划 ⑴轻轨高架线路 ①轻轨线以高架线和地面线路为主 ②v≥35km/h;Rmin=300m;imax=60‰ ⑵地铁线路 ①地下线为主 ②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地段可为35‰ ,联络线、出入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 。 ⒋车辆及其编组 轻轨车辆较地铁新颖,有单节四轴车﹑双节单铰六轴车﹑三节双铰八轴车。 ⒌土建工程 ⒍振动和噪声的控制 ⒎速度和正点率 ⒏供电方式 ⒐通风、空调和采暖 ⒑信号 ⒒通讯 ⒓给排水系统 ⒔灾害防护 ⒕自动售检票系统 ⒖造价
三、规划设计原则: ⒈路网规划要与城市客流预测相适应。 ⒉路网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⒊规划路线应当尽量沿城市主干道布置,线路要贯穿客流集散数量大的场所、交通中心﹑商 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生活区等。 ⒋线路布置要均匀,线路密度要适量,换乘方便,次数要少。 一般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在市区以1400m左右为宜,最好不少于800m,且不大于1600m。 ⒌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的公共交通为主体,辅之以其他交通方式,构成多方位 多层次交通体系。 ⒍路网中各条规划线路上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匀,要避免个别线路负荷过大或过小的现 象。 ⒎在考虑线路走向时,应当考虑地面建筑情况,要注意保护重点历史文物古迹和保护环境。 ⒏尽可能利用城市原有的铁路设施。 ⒐要同时规划好车辆段(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⒑一个城市轨道环线的布设,要在客流预测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优化组合确定,做到因 地制宜。 ⒒在确定线路规划中的各条线路修建程序时,要与城市建设规划和旧城改造计划相结合。
四、放射形(星形)、棋盘式(栅格网状结构)特点 放射形(星形) 指路网所有线路只有一个交点的结构,如图。其唯一换乘站通常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 优点:①所有线路均可直接换乘;②郊区与市中心联系方便;③一次换乘即可到达目的地。 缺点:①换乘站客流量大,客流干扰严重;②换乘站设计施工难度大,建设费用高;③各副都 中心之间联系不便,需到市中心换乘。 棋盘式(栅格网状结构) 指由若干条线路(至少四条)大多呈平行四边形交叉,所构成的网络多为四边形路网结构,其形状如图。 优点:①在内城区分布比较均匀;②存在回路,结构连通性好,乘客换乘的选择较多;③能 提供很大的运输能力,客流分布比较均匀。 缺点:①二次换乘多;②无到市中心的径向路线,市郊到市中心出行不便。
五、不同网络结构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⑴星形结构引导城市向单中心结构发展; ⑵树状结构引导城市呈条带状中心区结构发展; ⑶栅格网状结构引导城市较均匀地向外扩展; ⑷放射网状结构促使城市形成手掌状向外延伸的平面图,如哥本哈根等; ⑸放射环形路网能引导城市如手掌状向外延伸。
六、地铁车站与轻轨车站建筑的设计原则 ⑴适用性。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及楼梯通道等宽度要求,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 ⑵安全性。足够明亮的照明设施,足够宽的楼梯及疏散通道,指示牌及防灾设施等。 ⑶识别性。车辆线路及车站都要有明显的特征和标志 ⑷舒适性。以人为本,舒适的内部环境和现代的视觉观感 ⑸经济性。降低造价﹑节约投资
【特征】 ⑴地铁车站的特征:①形体简单、完整;②靠人工采光;③设有庞大的空调设施;④鲜明的 指示标牌和消防设施;⑤有一定长度的地下通道与地面出入口连接,在 地面有较大体量的风亭建筑。 ⑵轻轨车站的特征是:①车站具有一般地面建筑的特征及强烈的交通建筑的形体;②在车站 两侧建有过街的人行天桥。 ⑶地铁车站与轻轨车站所共有的特征: ①车站沿着轨道,按车辆编组长度作线形的布置; ②车站有候车的站台及客流集散、售检票等功能的站厅; ③还有必要的设备用房及管理用房。
岛式站台 侧式站台 【会画图就行】 90页
七、地铁车站的换乘方式,优缺点【101页】【不知道】
八、控制施工缝措施 1)设置伸缩缝﹑诱导缝和施工缝; 2)设置后浇带或控制分段浇注的长度; 3)合理选择水泥品种的标号; 4)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加强养护和洞口的遮挡; 5)及时回填,保证地下结构内外温度不出现急剧变化。
高架结构墩台基础的沉降应按恒载作用计算。外静定机构,其总沉降量与施工期间沉降量的差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①墩台均匀沉降量:50mm; ②相邻墩台沉降量的差:20mm;③对外静不定结构,其相邻墩台不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还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影响来确定。
立柱与塔柱的区别:【P158】 塔柱式车站 ⑴两侧为行车隧道,在其内设站台,中间隧道为集散厅,用横通道连成一个整体; ⑵总宽度较大,28~30m,用于中等客流量车站。 立柱式车站 ⑴传统立柱型车站为三跨结构,典型的岛式车站,站台宽度≥10m, 站台边至立柱外侧≥2m; ⑵传统型立柱车站施工工序多,难度大,造价高,总宽度窄,20m左右; ⑶“多圆型盾构”,盾构车站,球墨铸铁管片组成的装配式衬砌。
206页 试分析车站、隧道施工和运营阶段荷载变化情况。【不知道】
246顺筑法的图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选择方法的依据。
⑵ 依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工作环境,综合考虑施工进度及安全经济方面的矛盾因素。
区间隧道施工方法及其优缺点
地铁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的设计应针对地铁的特点和各城市的气候环境、经济情况,设置不同水平的BAS。
343页计算题
地下工程火灾发生的特征和危害 ⒈排烟困难,散热慢 ⑴通常烟的扩散速度比人群疏散速度快得多。 ⑵地下建筑通风条件不如地面建筑,对流条件很差,因而排烟排热也不如地面建筑; ⑶火灾造成地下建筑物内人员的最初伤亡,大部分是由于缺氧窒息,中毒昏倒死亡; ⑷火灾时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 ⒉高温高热全面燃烧 ⑴使用性质不同,可燃物量也不一样。 ⑵在地下建筑封闭空间内,一旦发生火灾,大量可燃物燃烧,室内温度升高很快,较早地出现“全面燃烧”现象; ⑶伴随室内瞬时全面燃烧,巨大能量释放,温度随时间迅速上升 ⑷火灾房间空气体积急剧膨胀,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提高; ⑸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过几十次火灾,都出现过高温现象。一切可燃物产生的热量,几乎全聚集在地下建筑物内; ⑹人体对高温的耐受时间 ⒊安全疏散困难 ⑴有些地下建筑内的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还会使人中毒窒息,危害极大。 ⑵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由于正常的照明电源切断,变得一片漆黑。 ⑶ 温度升高快,对人体危害大。 ⑷疏散距离长,路径复杂。 ⒋ 扑救困难、危害大 ⑴探测火情困难。 ⑵接近火场困难。 ⑶通讯指挥困难。 ⑷缺少地下工程报警消防专门器材。
|
|
来自: 文明圣殿 >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