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饮食“六字方针”

 春天书屋 2015-10-13


  除了糖尿病饮食的一些禁忌外,糖尿病性高血压患者在饮食、生活方面还要做到“两少”、“一多”、“一适”。
推荐一个专业的糖尿病知识博客给大家。里面有很多相关知识,相信一定可以帮助到大家。。

    ·少吃食盐

  食盐在人体内含量过多,就会增加血容量和黏稠度,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据,吃咸鱼、咸菜多的地方的人,病的发病率高;吃盐多,高血压发病率也越高。患者应避免吃咸鱼、咸菜、黄酱、火腿等咸物。如果高血压病人出现、肾功能减退,浮肿、尿少、气短、咳喘等情况时,应该完全停止吃盐。

  ·少吃油腻

  主要是少吃含动物和胆固醇高的,如猪肝、牛肝、牛油、猪油、羊油、奶油、蛋黄、鱼子以及动物脑、肾、肠等。

  ·多吃

  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能防止血管硬化。蔬菜中的维生素还能保持大便通畅,芹菜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体重适宜

  正常人体重估算方法,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例如,身高170厘米,体重应是170—105=65(公斤),如果体重超过65公斤就应引起注意,超过70公斤就有点胖了,应控制饮食。办法是少吃主食,不吃糖果,多吃蔬菜、瓜果、豆制品。

  ·限制高盐,重中之重

  中国科学院广安门科王宜主任指出,限制高盐饮食尤为重要。食盐是烹调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体钠和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医生、营养师通常把限制患者进食升糖指数快的,作为指导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方法,但是对限制盐的摄入量则较少注意。现代医学已表明,过多地摄入盐,具有增强活性而促进淀粉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浓度增高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高盐饮食。若糖尿病患者对食盐不加限制,长期摄入过多的盐,势必诱发高血压病,并且会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此外,盐能刺激,增加饮食量。因此,必须实行低盐饮食,即每天摄入盐的量在5克以下(大约一个牙膏满盖),限盐还应包括含盐的如酱油、酱、醋、海产品等,一些如250克发碱发酵的馒头所含的钠约等于2克食盐。现有低钠盐的出售,提供了方便,再也要加强重视。
      人的味觉是灵敏而又有依赖性的,常常用盐过量,容易形成习惯,一时不易纠正。如果要想加以限低盐量,又要有效降低,可以选用调味料来调味,或建议可以采用3~5天的无盐日,随后实施低盐饮食,无盐日之后就会感到低盐也有滋有味,易于接受,循序渐进减少食盐的摄入。

  小贴士:高血压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

  肉类肥肉、动物内脏、腊肉、腊肠奶类 全脂鲜奶、全脂、炼奶 汽水、罐头、酒、咖啡海产 鱿鱼、鱼、墨鱼、虾蟹蛋类蛋黄、皮蛋、咸蛋、鹌鹑蛋食油 动物油、沙律酱其他 、西饼、糖果、肉类浓汤生活版 健康饮食狼吞虎咽健康大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护师王芬自麦当劳、可口可乐等西式快餐成为当今的“时尚”饮食后,人们的吃饭速度似乎也加快了,以至“狼吞虎咽”取代了“细嚼慢咽”。我周围的许多同事吃饭的速度就特别快,当与他们一起吃饭时,自己也不得不跟着他们的节奏吃得快些,但长此以往,势必损害健康。对健康极为不利。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与那些吃得较慢的人比起来,吃得快的人更容易发生胃肠倒流。发生食管反流时,胃里面的东西(包括食物和胃酸)反流入食道,胃酸可腐蚀食道,继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

  可导致体重增加。在美国罗德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邀请了30位正常体重的妇女,要求她们吃一顿有番茄酱和的午餐。第一次,要求“狼吞虎咽”直至吃饱为止;第二次,要求细嚼慢咽,慢慢品味。结果发现,当她们吃得很快时,在9分钟之内消耗了646千卡的热量;而慢慢地进食,在29分钟之内仅消耗579千卡热量。同时研究发现,当吃得过快时,她们难以有饱腹感且很容易饥饿,而体重则明显增加。

  如果您是一个“狼吞虎咽”者,又想减肥或者保持身材,需要考虑减减您吃饭的速度了。通过慢慢品味,您不仅可以减少摄入的热量,还会充分享受带来的乐趣。因为从进食开始,到大脑接受已经吃饱的信号,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如果在20分钟之内解决掉您的食物,您也许还没得到那个信号,直到有第二份食物或者享受了一个冰淇凌后才感觉到饱了,但这时已经摄入了太多的热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细嚼慢咽更为重要,慢慢品味可使血糖水平保持在更加平稳的水平,减少药物或的用量。

  为了帮助您享受美食,请尝试一下这些方法

  ★在咀嚼的时候放下筷子;

  ★吃饭时设置20分钟的定时器;

  ★吃饭的时候,不要去干别的事;

  ★尽情地咀嚼食物,并且品尝它们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