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家禄:孺悲欲见孔子

 ykky86 2015-10-14

 孺悲欲见孔子一节非常人所能解透内含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语语三解》的译文是:孺悲想见孔夫子而站在门外等回话,孔夫子以有病为理由而将了他一军:负责传话的学生刚刚出了门口正向孺悲回话,孔夫子却取来瑟一面弹一面歌,目的是让孺悲听见而有所悟。

这一节历来无解透者,《语语三解》认为:孺悲肯定不是权臣之类,也不会是弟子之类,很可能就像问礼的林放一样是个认识孔夫子的熟人。孺悲要见孔夫子,肯定是要向孔夫子请教问题,也许他以前请教过孔夫子。前文中说予欲无言,如果是在以前,孔夫子很可能会接见且教诲他,但恰恰是在予欲无言之后,所以孔夫子便以予欲无言的方式——“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让他自己去悟也。

让孺悲悟什么呢?既然回话说有病而不能见,有病的人是不可能弹瑟而歌的,那就证明孔夫子并没有病而且很快乐,于是有病与快乐两个相矛盾的东西便形成了统一;如果孺悲悟到了孔夫子是在说谎话,他便永远也不会悟出道来,如果他悟出了这两个矛盾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不见之结果,那就会从结果相同上而悟出两个矛盾的东西是统一的,也就是没有了有病与快乐的分别,这不正是悟出那个道了吗!另外,既然回话说不见,偏偏又听见了孔夫子弹瑟而歌,到底见没见呢?若说没见,明明听见孔夫子弹瑟而歌了呀!若说见了,明明没有看到孔夫子呀!眼耳鼻舌身的功能虽然不同,但是其得到的最终之知见却是一样的呀!孺悲若能悟出知见是一样的道理,岂不也悟出那个道了吗!

这里面的道理太深,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有人不解其中之味,将本节译文为: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拒绝不见。传话的人刚走出门,孔子就取下瑟弹唱起来,让孺悲听见使他不见的原因。若依这种译文,试想,孺悲能听出使他不见的原因吗?如果能听出原因来,这个原因也只能是孔夫子在说谎。如果仅仅是说谎,孔夫子的弟子们会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且收在《论语》里吗!

《语语三解》,可谓了确了千古之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