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本国学典籍速通第三季学习笔记一

 风吟无语 2019-08-28
🎩【课程计划】《诗经》的精华解读分五节,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一、《诗经》应当怎样读?二、《诗经》中的精华有哪些?三、《诗经》的应用价值何在?外传部分讲传统《诗经》的学术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诗经》。





第一讲《诗经》的读法





🎩【内容提要】



《诗经》是孔子在原有周朝的三千首诗歌基础上,挑选311首编撰而成,是儒家一门体现礼乐文明思想的学问。通过《诗经》,孔子把文学修养变成了学者的必修课,进而这种影响扩展到整个中华文明圈。因而在儒家看来,《诗经》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统一气质的“思无邪”,它表达情感的丰富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正能量,能让人剔除内心深处被扭曲的部分,提炼出最本真的纯净情感,夯实人生进步发展的现实根基。读《诗经》,要从如何建设幸福生活的角度,从“思无邪”的心灵标准角度,读出属于自己的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建设灵魂,完美人生。



💠一、《诗经》定本的由来——孔子编撰



🌾(一)关于《诗三百》(311首诗)



《诗经》是编撰性质的作品,版权归属孔子。《诗经》原来的书名中没有“经”字,因为书中收录了311首诗,因此也被人叫做《诗三百》。这311首诗,其中6篇只有名称没有内容,有说法讲,这是6首无歌词的乐曲(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也称“六笙诗)。



🌾(二)关于原著《诗经》(3000首)



《诗经》原著的创作跨度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有500多年;从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到春秋时期,都涉及到了。据说周朝专门负责采诗的官,负责通过文字搜集民情。每年春天,摇着木头铃铛(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然后把这些写成内参报告,把地方反映的贵族内部矛盾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以艺术的形式唱给周天子听,方便统治者参考。可以想象,这500年,肯定不止这300首诗。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总编是尹吉甫。但孔夫子更有影响力,他编纂的《诗三百》成了定本。



💠二、《诗经》是儒家的一门学问(体现礼乐文明思想)



孔子的学生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最早由子夏传承诗的学问。《诗经》是儒家的一门学问。这是什么学问呢?现代人往往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话没错。但是,《诗经》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它还是儒家礼乐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孔子删定《诗经》的功与过



🌾(一)过——两千七百首诗佚失



从文学的角度看,孔夫子删定《诗经》有功有过。过错就是没被选进的两千七百首诗佚失了,后来的文学界只能研究这300首诗,这是历史文学成果的巨大损失。



🌾(二)功——把文学修养作为人生进步路径(诗教)



不学诗,无以言👉当然,功劳更大,孔夫子通过《诗经》,把文学修养变成了儒家学者的必修课,进而这种影响扩展到整个中华文明圈。孔子之子孔鲤,孔子没有时间专门教导他,就让他跟着别的学生一起成长。《论语》中记载,有一天孔鲤看见孔子独自在院子里,欲求孔子交点秘诀。孔子也不含糊,直接问:《诗经》学好了吗?这个是基础,要重视,“不学诗,无以言”。



“诗教”传统👉这个进步的路径,传统叫做“诗教”,也就是通过诗歌进行教育、教化。咱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化特别发达。应当说,这种文化现象,和孔子倡导“诗教”的源头密不可分。这些都是孔子的功劳。



💠四、不能仅仅从文学的角度看《诗经》



🌾(一)“《诗》三百”的统一气质是心灵层面很纯净(思无邪)



《论语·为政》中,孔夫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孔夫子精心挑选的这300首诗,统一的气质就是:心灵层面很纯净。



🌾(二)“《诗》三百”表达的情感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纯净并不代表简单,《诗经》的作品中,爱情婚姻、生产劳动、家庭生活、祭祀宴饮、战争徭役、英雄业绩、民族历史等等无所不及;思乡、思亲、反压迫、反欺凌、欢喜、愤怒、哀怨、愉悦,人类的丰富感情和各种情绪,都涉及到了,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诗经》中蕴含人类幸福的现实根基



🌾(一)“《诗》三百”反映的情感是健康的、正能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那为什么说《诗经》是“思无邪”呢?正如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中这三百首诗反映的情感,是人类这种动物正当的情感状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天然,直达心灵的本质,最能体现人性活生生的一面、健康的一面、正能量的一面。这些诗作反映出来的情感,没有动物性黑暗料理般的恶心、腌臜,是生命幸福生活的沃土,所以称为“思无邪”。



🌾(二)“《诗》三百”能让人提炼出最本真的纯净情感



幸福需要经历内在的精神体验👉孔夫子倡导这种“思无邪”,倡导这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仅仅是想编文学作品集,而且是在为人类幸福在现实中找到根基。幸福不是空中楼阁,幸福不是单纯的物质发展,幸福必然涉及到内在的精神体验。如果自己觉得生命很空虚,自己不可能是幸福的。



人类潜意识有被扭曲的人性(欲望)👉但是,人类的内心感觉牵涉到很多潜意识的东西,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学,让我们现代人看到:在人的潜意识中,有很多原始、负面的能量。这些负能量的心理,在古代儒家称之为“欲望”。在儒家看来,他们是更本真人性的被扭曲。



把握纯净的人性源头才能幸福👉儒家认为,欲望来源于没有被扭曲的更根本的人性,更根本的人性是纯净的情感,幸福的生活必定根植于这些纯净的情感之中。想要幸福,就要首先把握住这个人性的源头,也就是自己内心的纯净情感。



提炼出纯净情感才能建设幸福人生👉需要注意的是更本真的人性和扭曲的人性,是混杂在潜意识中的。每个人想要幸福,就需要想办法,从潜意识的大染缸中提炼出真正的纯净情感。有了这些心灵基础,才谈得上正式建设幸福人生。



“诗教”可夯实幸福大厦根基👉怎么落实这些基础性的心灵建设呢?儒家说通过“诗教”就可以。后来,孔夫子又跟孔鲤有过一次私下的对话。在“不学诗,无以言”的基础上,孔子告诉儿子:“不学礼,无以立”。“诗”,挖掘心灵中的纯净情感,是幸福大厦这个房地产项目的前期基建;“礼”,则是在基建基础上,正式建设幸福大厦。“诗”与“礼”,是儒家最重视的两个修养要素。“诗礼传家”这个原则,也成了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建设原则。



💠六、《诗经》是儒家实现幸福生活方式的基础学问



🌾(一)《诗经》是儒家完美世人灵魂的案例体现



所以,《诗经》首先是文学性的,是对美的展现。其次,《诗经》是儒家以文学艺术之美,提升我们灵魂完美的案例体现,目的是为建设礼乐的幸福生活进行前期开发。这些基础越牢,大厦就越能建得高。当然,不能只搞基建。《论语》“子路”篇中说,学了诗只能干文学,让他做点其他的事情做不了,这样子学《诗经》学得再好也白搭。



🌾(二)《诗经》是儒家倡导的人生幸福建设之路的开端



《诗经》在儒家中的地位,正如《论语》“泰伯”篇中所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生幸福的建设,开始时,需要通过文学等艺术之美开始搞基建;进而,形成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建设幸福大厦的主体框架;最终,把人生幸福大厦装修好,达成内心的真正生命认同与幸福。



🎩【小结】《诗经》中的文学与浪漫,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儒家所传的《诗经》学问,是实现幸福生活方式的基础建设学问。从如何建设幸福生活的角度读《诗经》,从“思无邪”的角度找心灵标准,这样读《诗经》,它的历史价值才是不可取代的。那么,《诗经》都涉及哪些生活方式的基建呢?下一节介绍。



🎩【扩展阅读文本】



💠1.《论语》中有关《诗》的部分内容(来源于有书国学精髓班《论语》课程)



①〖为政·02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解读〗何为“德”?从整体角度看文明性怎样体现?儒家用一句话予以定格——思无邪。每个人的思想纯正了,整个社会思想才能纯正,也才能发展“德”,推动“文明”进程,加快社会正能量发展步伐,这是人类社会的建设要点。(可视为“情欲之辨”的具体实施)



②〖八佾·20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解读〗“礼”是要掌握分寸的,要恰到好处,无论哀伤与欢乐都不可过分。



③〖季氏·13 原文〗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yuàn)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知道了三件事,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解读〗人的所有进步,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在具体的社会生态存活过程中,建设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必须立足社会打牢基础,尽心提升思想境界,学会自足自立。



④〖泰伯·08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解读〗人的一辈子应该有“孝”的精神、“礼”的状态、“乐”的归宿。即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天命之性,然后形成“孝”的精神,以“礼”自立于在社会实践,最后达成自己的幸福人生。



💠2.《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呻吟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来源于古诗文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