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子之手:《诗经》与儒家爱情观

 天地虚怀xia 2018-08-20

执子之手:《诗经》与儒家爱情观




执子之手:《诗经》与儒家爱情观

执子之手:《诗经》与儒家爱情观


上周在深圳参加了一个儒家文化论坛,当晚的话题是《千古爱情——与幸福、婚姻、家庭之道》。我作为嘉宾从《诗经》的角度谈了一些看法,下面把当时谈到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思考整理如下。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儒家不是只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自由恋爱。儒家五经之一的《诗经》就有关于自由恋爱的诗篇,如开篇的《诗经·周南·关雎》就写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种爱慕与父母媒妁无关。

《关雎》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点出了两个要点,一是女子在河洲之上,不是在宅内;二是称女子为窈窕淑女,是既美丽又有内涵,因此是君子的佳配。

怎么判断诗句是在自由恋爱呢?因为《关雎》接着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是说女子在采收长短不一的荇菜,君子在日夜思念追求,追求不成则难以成眠。成语“辗转反侧”就是从这里来的,它是对相思难眠的真实描述。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成了男女相爱的千古名句。

发乎情,止乎礼义

君子对淑女“求之不得”后怎么办呢?不是放弃,也不是强求,而是用乐曲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关雎》最后写道:“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琴和瑟是弦乐器,钟和鼓是打击乐器,君子是通过弹奏乐曲来亲近和愉悦淑女,以表达自己的爱情。因此孔子在《论语·八佾》里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代毛亨在《毛诗·序》里给出的评价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孔子对《关雎》的评述是从修身的角度谈的,指出君子有感情但不能太过,过则难以正心修身;毛亨的评述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诗的写作既要有感而发,又要合符礼义;二是男女之情以爱慕为先导,以礼义为规范。后来,“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成了儒家对男女爱慕的基本要求。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先秦儒家不反对自由恋爱,但强调把男女之爱纳入家族氛围之中,这种纳入通常是以男方为主宰的。古人认为,女子出嫁不仅是与男子构成一个小家庭,而且壮大了男方的家族,成了大家族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男女之爱需要符合大家族的要求,得不到家长同意和祝福的爱情往往是短命和不幸的,如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女子如何能符合家族利益,或者说男女爱情怎样才能长久呢?古人认为关键是一个“宜”字。“宜”是得其所、得其安的意思。《诗经·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意是出嫁的女子就如艳丽的桃树,能够开花、结果、枝叶繁茂,使家人和睦、家族繁衍,因此宜己宜人。

“之子于归”是指这个女子出嫁,出嫁为归,归有归位之意。古人认为女子的真正位置不是女儿,而是妻子和母亲,这种归位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达到。而婚姻是以大家庭为背景的,因此这个女子需要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敬长辈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宜家”。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前面说了,古人主张男女之爱要“发乎情,止乎礼义”,女子出嫁要“宜其家人”,也就是说爱情能否长久不仅取决于男女双方的感情,还取决于男女小整体能否融入家族大整体之中。如果说古人的这种爱情观和家庭观带有时代烙印,因此与现代人的追求有所差异的话,那么人类对爱情和婚姻的终极追求则是古今相同的,这个终极追求就是“执手偕老。”

“执手偕老”一语也是出自《诗经》,《诗经·邶风·击鼓》写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生死离合,与你誓言同好;双手执握,与你白头到老。千百年来,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代名词。

它反映了人类对情感的终极诉求,这种诉求超越了物欲的羁绊,上升为精神的共鸣。古人如此,今人也是如此。有一首流行曲叫《最浪漫的事》,就是现代人对这两句诗的诠释,下面就以这首歌最后两段歌词作为本文的结尾,祝有情人“执手偕老”。

《最浪漫的事》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老平 2012-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