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天边作酒星。
红阑曲曲路三折; 苍石亭亭山四围。
手笔真能学燕许; 科名原不愧洪孙。
穷理尽性至于命; 积精累气以成形。
千林桂树香盈路; 五色桃花绶照人。
滴露研朱点周易; 傍花随柳过前川。
高才必为一世用; 新诗说尽万物情。
新荷出水无炎意; 皓月当空见道心。
曲沼观鱼多乐意; 闲庭来鹤有仙姿。
老树庭前忘岁月; 好山云外隔仙凡。
啼鸟远闻知昼静; 好花相续觉春长。
文章高过罗浮顶; 科第连登会状元。
画栋飞云,珠帘卷雨; 桂岩转月,兰坂飘风。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以义为利,则财恒足; 既富方谷,而邦其昌。
莲炬移归,艳传岭峤; 兰闺静对,闲话蓬莱。
精锐聪明,英绝领袖; 变衰摇落,凄人心脾。
红锦裁云,紫箫吹月; 南珪无玷,东箭有筠。
器重南金,才横东箭;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岫幌宵开,气浥三危之露; 池帘朝敞,香牵十步之风。
缅思上古圣神,四时钻燧; 请看太平气象,万户炊烟。
瑞启颍川,五百里贤人聚; 寿如王母,三千年桃花开。
梅竹横窗,月朗满怀堪作伴; 芝兰入室,风和久媚不闻香。
太平之时,以不鸣条而瑞应; 君子之德,在乎偃草而令行。
已到暮年,名曰悼亡实偕老; 不妨多病,君今先去我还留。
垂死答吾书,崇正黜邪神不乱; 含悲视君敛,抚今追昔意无穷。
与观世音同日而生,现寿者相; 继阮文达专经以教,为多士师。
嗜学多藏书,嚼其精华,自得寿考; 行年服官政,加以岁月,当至公卿。
生为循吏,殁必有可传,亟宜纪载; 少与齐名,老不复相兄,是用痛伤。
展卷才闲,更课二一小僮,浇花薙草; 临池未罢,忽来两三好友,啜茗敲诗。
西竺缘深廿四年,富贵科名,是真是幻; 南云望远八千里,素车白马,将信将疑。
公论在人间,只缘十载深恩,难禁涕泪; 灵魂归海外,想见一场遗愤,化作波涛。
胜国数名流,与七子抗行,是三家先路; 前贤留故迹,有两株檐柳,又万柄池荷。
|
●相关资料
陈澧(1810-1882),清末学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字兰甫,一字兰浦,别署东塾,自号江南倦客。道光举人。少入粤秀书院。问诗学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屡试不第,选授河源县训导,遂告归,专意著述讲学。为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治学以经为主,凡史地、天文、乐律、算术、古文、诗词、声韵、篆隶,无不研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而不囿于门户之见,精于考据。所著《切韵考》在中国传统语言学界久负盛名。他首次提出的“反切系联法”,是研究反切的重要方法。著有《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七卷、《水经注提纲》四十卷、《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三卷、《汉儒通义》、《三统术详说》、《声律通考》、《东塾集》等。尚有《东塾读书记》(原名《学思录》),总计二十五卷,已印行的十五卷本,论述经学源流、九流诸子,以及西汉以后学术,为世所重。未付梓的十卷稿本,题为《东塾杂俎》,即向被世人称作“未成”的论史部分,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颇为珍贵。
自道光廿九年,以讫于今,曾何意一流顿尽; 嗟吾党二三子,各得所近,尚毋忘旷代相期。
大儒不再,学者安宗,从今山斗千秋,莫共籍翱陪侍座; 异书满家,海内所诵,独惜权舆八志,未追扬马睹成篇。
附:陈澧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