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按摩概要

 不扎心的老铁 2015-10-15

追求卓越的表现是每个运动员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如何增加柔软度、肌力、耐力及疲劳恢复等议题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运动员长期训练的重复性动作所造成的冲击与肌肉拉扯使身体结缔组织累积伤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按摩对于运动员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按摩治疗师能够清楚的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需求及运动力学,按摩对于运动员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按摩治疗师对于这些的了解不够清楚的话,反而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运动按摩是透过创造性与直觉性的触碰技巧以提升动作的表达与运动表现的辅助方法。运动按摩包括一般按摩的技巧,但是其焦点集中于从事规律身体活动、舞蹈或是运动过度的族群上,因此它属于一种技巧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支持、激励与协助动作的完整性与表达性。

运动按摩不同于主流按摩,它有几项独特性:

*可以穿着衣服实施按摩,也可以裸身进行按摩,这样的方式使得按摩更能被运动员接受,且在任何场合下均可实施。

* 可不使用润滑液,因为在竞技场上较少使用皮肤表面摩擦

的技巧,且无需冲洗或去除身上残留的按摩油。

* 专门为运动员以及其他身体活动者所设计。

* 在活动前后均可实施,也可以作为经常性的保养计划。

* 疗程较一般按摩短,约15-20分钟。

* 合并伸展技巧,补按摩技术不足之处。

一、运动按摩的发展

1916 H.Joseph Fay 是第一位将按摩服务运用在国际运动的澳洲运动按摩师,他曾出版一本『Scientific Massage for Athletes』,描述按摩如何运用在运动员身上。

1972 一位长距离跑者在1972 Munich夏季奥运中创造10公里赛世界纪录及5公里赛的奥运纪录,原因是此选手每天接受按摩保养。从此运动按摩进入兴盛期。

1984 美国按摩治疗协会(AMTA)服务参与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及1988加拿大Calgary冬季奥运运动员。

1985 美国按摩治疗协会建立运动按摩的认证计划与团队。

在计划中,将运动按摩视为一种专业的领域,包括特别针对活动常常产生的压力、拉伤与过度使用症候群所应用的治疗方法。

自从1985年美国按摩治疗协会开始服务芝加哥及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今已经在奥运会比赛、泛美运动会与大部分的马拉松、铁人三项或其他运动项目提供服务。

1988 韩国Seoul夏季奥运时,美国田径代表队自己携带运动按摩师参与比赛。

1995 美国按摩治疗协会的康乃迪克分部也提供按摩服务给特殊奥运会(Special Olympic World Game)的选手。

二、运动按摩的益处

运动按摩是针对运动员以及运动爱好者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它可以处理运动训练后或动作训练后、以及竞赛或规律的体能活动所产生的压力与紧张。运动按摩的益处可分为主要效果与次要效果:

主要效果:

*改善体液的循环

*放松肌肉

*全身性放松

*功能性的分离肌肉与结缔组织

*改善结痂组织的活动性

*增进头脑的清醒度及觉醒

*降低压痛点的敏感度

次要效果:

*改善能量系统

*增进柔软度与关节活动度

*运动后恢复增快

*疼痛感减低

*适当的情绪刺激

三、运动按摩的学理依据

从1916年开始H. Joseph Fay将按摩技术运用在运动员身上之后,陆陆续续有许多针对运动按摩对运动表现所作的研究发表,目前对于竞技后按摩的研究比竞技前按摩的研究多,Smith(1994)等人的研究发现在接受离心运动后两个小时进行按摩可以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程度,减少运动后肌肉微小肌纤维断裂而产生发炎的现象。

Tiidus& Shoemaker(1995)两人发现运动后的按摩对于股四头肌肌力并无影响,但是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效果不错。不过Rinder(1995)的实验却显示按摩可以增加股四头肌肌力表现。在国内,林威秀(1999)的研究显示运动员在接受股四头肌离心运动后按摩有助于减少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情形,以及降低肌酸肌脢的活性,但是对于膝关节柔软度及活动度并无增加的趋势。Gupta & Goswami(1996)等人发现在运动后,按摩对于血中乳酸排除效果不好,但是相反的,在1998年Nancy等人研究发现,运动按摩对于血中乳酸的清除能力很好。Monedero & Donne(2000)等人从研究中发现移除血中乳酸堆积的最好方式是合并按摩与运动员自主恢复运动。

在竞技前按摩方面,Harmer(1991)找14个短跑选手在运动前实施按摩,在按摩后进行跑步时步频次数的评估,结果显示运动前的按摩并不能增加运动员跑步的频率。Wiktorsson-Moller(1983)等人针对运动前按摩对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及腿后肌的肌力影响,发现关节活动度有增加,但是肌力却无影响,这意味着柔软度改善了。在国内,张晓昀等人在2001年所发表的运动前的按摩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耐力表现的影响研究报告中,同样发现有无接受按摩对于大肌肉的肌力与肌耐力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运动员整体而言这些方式的评估过于巨观,并无法从微观的部份如肌纤维或是神经反应部份看出端倪。

由上述研究显示运动后按摩对于血中乳酸清除方面无明显效果,在改善肌力表现及关节活动度部份,亦有正反两面的意见,但是在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及降低肌酸肌脢活性方面却有显著的效果。在运动前按摩的研究报告较少,较无法定论运动前按摩对于运动员表现影响的多寡。

四、运动按摩的分类

运动按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修复性按摩(Restorative massage),另一类为促进性按摩(Promotionalmassage)。根据Patricia Benjamin及ScottLamp(1996)将修复性按摩分为四大型式:恢复性按摩(recovery massage)、治疗性按摩(remedial massage)、复健性按摩(rehabilitationmassage)、及保养性按摩(maintenance massage)。促进性按摩(Promotional massage),又称之为竞技按摩(event-massage),又可区分为竞技前按摩(pre-event massage)、竞技中按摩(inter-eventmassage)、及竞技后按摩(post-event massage)(图一)。


恢复性按摩(recovery massage)。其按摩重点主要在帮助运动员在没有受伤的状况下,从激烈的训练或竞赛中恢复,促进运动员身体的血液循环,尽快恢复身体内在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因此除了深层横摩法(deep transversefriction)、特殊的肌筋膜放松术(specific myofasical release) 、及压痛点压法( trigger point compression)手法之外,其他一般手法均可使用。


治疗性按摩(remedial massage)。按摩手法针对有轻微至中度损伤的运动员进行治疗性按摩,一般按摩手法均可使用,包括深层横摩法(deep transverse friction)、特殊的肌筋膜放松术(specificmyofascial release) 、及压痛点压法( trigger point compression)手法。


复健性按摩(rehabilitation massage)。复健性按摩常被使用在有严重损伤或有接受过手术之运动员复健计划的一部份,按摩的手法需依运动员手术后的状况或受伤情形而有所不同,因此会着重在促进损伤愈合的按摩技巧。


保养性按摩(maintended massage)。主要针对日常一般健康的保养,维持运动员在最佳状况。


促进性按摩(Promotional massage)依据竞技时间来区分,因此区分为竞技前按摩(pre-eventmassage)、竞技中按摩(inter-event massage)、及竞技后按摩(post-event massage)。


竞技前按摩(pre-event massage)。比赛前的按摩主要目的是帮助运动员在身体上及心理上准备好去面对竞赛,它可激发肌肉群的活动,让肌肉蓄势待发,并使紧张的情绪放松。它是一种表浅的、刺激性的、及快速有节律的按摩方式,按摩持续时间约10-15分钟,按摩的使用时机可在比赛前三天到比赛前15分钟,避免摩法(friction) 或是用重手法让运动员产生疼痛感。


竞技中按摩(inter-event massage)。一般运动赛事会接连好几天,包括会前赛、预赛、准决赛、及决赛等等,竞技中按摩可穿插在比赛中或中间休息时间,主要是帮助运动员在接连的赛事中快速恢复,以准备接踵而来的比赛,按摩重点放在将要使用或已在使用的肌肉群,按摩技术着重在手法轻、接触时间短、帮助放松的效果。

竞技后按摩(post-events massage)。运动后的按摩主要处理肌肉酸痛、疲劳解除、以及减少肿胀,使身体内部代谢废物尽快排除,让肌肉放松,尽快恢复疲劳,减少筋膜粘黏,帮助循环。按摩的时机以在运动后二个小时后,待身体的一切生理反应恢复正常后再实施。

六、运动按摩的手法

(一)主要五大手法:能量移动(energy move)、肌肉充血法(muscle flushing)、压迫技巧(pressure technique)、摩擦法(friction)、及伸展肌肉。

主 要 手 法

目 的

次 要 手 法

能量移动

(Energy move)

伸展组织与放松肌肉

增加循环及释放紧绷的肌肉

摆动法(rocking)

摇动法(shaking)

震动法(vibration)

肌肉充血法

(Muscle flushing)

解除肌肉充血

使肌肉充氧

拧扭法(wring)

表皮滚动法(skin rolling)

筋膜提拿法(fascial pickup)

钳抓法(pincer grip)

挤压法(squeeze)

压迫技巧

(Pressure technique)

分离肌纤维与营养肌肉

扭转施压法(twist compression)

肌肉扩张法(muscle broadening)

肌肉帮浦法(muscle pumping)

拇指施压法(thumb pressure)

指关节扭转法(knuckle twisting)

摩擦法

(Friction)

伸展肌纤维与消除粘黏

圆摩法(circular friction)

横摩法(cross-fiber friction)

伸展肌肉

降低肌紧张度增加柔软度



1.能量移动

--摆动法:按摩的开始步骤,藉由节律性摆动达成放松效果,以趴姿进行。可施与之部位:背部、臀部、后腿部、荐椎。

--摇动法:以牵拉与抖动四肢协助放松,以躺姿进行。可施予在四肢。

--震动法:可放松组织,刺激神经末梢,且促进深层的淋巴循环与静脉回流。

2.肌肉充血法

--拧扭法:可增加运动前血液对组织的灌流及减少运动后乳酸堆积与舒缓肌肉酸痛,力道深度需足够让肌肉纤维分离。

--表皮滚动法:可增加表皮的柔软度及循环,尤其是下背部及浅层肌肉。

--筋膜提拿法:很好的紧张消除法,可以松动表层的筋膜。

--钳抓法:针对特殊部位,如后颈部、斜方肌、阿基利斯腱,以拇指及时指抓住后再摇动。

--挤压法:针对大肌肉以掌跟施以两边压力。

3.压迫技巧

--扭转施压法:可有效伸长及展开肌肉,对筋膜层有效,用在背部、后腿部与臀部。

--肌肉扩张法:可分离肌纤维,横向施压于肌肉,适合用在上肢与下肢。

--肌肉帮浦法:可用在运动前准备与疲倦肌肉及增加循环,利用掌跟对肌肉提供一节律性、帮浦般的压力,常用在竖棘肌、腿后肌、前胫肌、与髂胫束。

--拇指施压法:可解除局部痉挛或压痛,按压10秒。

--指关节扭转法:用来展开及松动多层重迭之肌肉,常用在臀部与小腿。

4.摩擦法

--圆摩法:松动肌肉及韧带,施压于肌肉深层。

--横摩法:用于软组织伤害。

5.伸展肌肉

(二)不同姿势下的顺序

趴姿

1.摆动法:下背à荐椎à腿后肌

2.扭转施压法:背部à荐椎à大腿后肌à小腿

3.表皮滚动法:背部

4.筋膜提拿法:背部

5.肌肉扩张法:大腿后肌à小腿

6.肌肉帮浦法:竖棘肌

7.拧扭法:后颈区à斜方肌à三角肌à臀部

8.钳抓法:后颈区à斜方肌à跟腱

9.挤压法:臀部à大腿后肌à小腿

10.圆摩法:上背部à下背部à臀部

11.拇指施压法:上背à菱形肌à下背à大腿后肌

12.伸展:脚背à脚跟à股四头肌à屈髋肌à肩部

13.摇动法:下肢

侧躺

1.肌肉扩张法:小腿à大腿

2.挤压法:髂胫束

3.指关节扭转法:小腿à臀部

4.肌肉帮浦法:大腿内侧

5.拧扭法:大腿内侧à小腿

6.伸展:髋部à躯干扭转à髂胫束à腰方肌à肋骨与肩部à肩胛骨

正躺(下肢)

1.摇动法:下肢

2.摆动法:大腿后肌à小腿

3.肌肉帮浦法:小腿à大腿外侧

4.指关节扭转法:脚底à小腿

5.拇指施压法:脚底à小腿à大腿

6.肌肉扩张法:大腿

7.拧扭法:大腿

8.横摩法:膝盖骨周围

9.伸展:膝至胸部à梨状肌à内收肌群à腿后肌à腓肠肌

10.摇动法:下肢

正躺(上肢)

1.摇动法:上肢

2.拇指施压法:手部

3.肌肉帮浦法:前臂

4.拧扭法:前臂à上臂à肩膀

5.钳抓法:胸肌

6.圆摩法:颅骨底à颈部à嚼肌à颞肌

7.伸展:头部与肩部à颈部屈曲à斜方肌à肩胛骨à胸肌à三角肌后侧à腕部旋转

8.摇动法:上肢


七、不同运动项目所需着重的按摩肌群

田径

铁饼:胸大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标枪:胸大肌、肱三头肌

跳部: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

短距离跑步:腿后肌、胫骨前肌、

马拉松及中长距离

全身性肌肉,特别是下肢

足球

特别是下肢肌肉

棒球、篮球、排球、垒球、手球

过肩动作:上肢肌肉、股薄肌、比目鱼肌、腿后肌、股直肌、股内侧肌

棒/垒球打击:胸大肌、肱三头肌、阔背肌

棒/垒球投掷:三角肌、小圆肌、脊上肌、脊下肌、肱二头肌、阔背肌、肱三头肌、前锯肌

高尔夫

肱三头肌、阔背肌、胸大肌、对侧肱肌、对侧后三角肌

网球

屈腕肌、伸腕肌、胸大肌、脊上肌、脊下肌、大圆肌

羽球

上肢肩胛区肌肉、屈腕肌、小腿

游泳

肱三头肌、阔背肌、三角肌、大圆肌、胸大肌、脊上肌、脊下肌、臀大肌

体操

上背部肌肉、三角肌、上肢肌肉、前锯肌、腹肌

柔道

屈腕肌、下肢、背部

空手道

上肢肌肉

跆拳道

下肢肌肉,特别是小腿

自行车

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腿后肌、髂腰肌

射箭

屈指肌、上背部肌肉及后颈部

划船

肱二头肌、腹肌、背肌

帆板及帆船

桡侧屈腕肌、竖脊肌、斜方肌

残障轮椅运动

上背部肌肉、肩胛区肌肉、后颈部肌肉

八、参考数据

1. FritzS.(2000). Mosby’s fundamentals of therapeutic massage. 2nd ed. Mosby, Inc.

2. WattJ.(1999). Massage for sport. The Crowood Press Ltd.

3. HoleyEA. and Cook EM.(1997). Therapeutic massage. WB Saunders Company Ltd.

4. BenjaminPJ, Lamp CP(1996). Understanding sports massage. Human Kinetics.

5. ClarysJP, Cabri J(1993). Electromyography and the study of sports movements: areview.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1, 379-448.

6. 蔚顺华、江传江、黄胜裕、张晓昀(民90)。运动按摩学—理论与操作。艺轩图书出版社。

7. 林信甫、林炼杰、黄胜裕、郑景峰编译(民90)。运动按摩—神经与肌肉的疲劳消除法(Performance massage—muscle care forphysically active people,King RK原著)。

8. 张晓昀、陈怡静、江炳焱、傅书毅(民90)。运动按摩对股四头肌肌力表现的影响。2001年国际运动教练科学研讨会论文集。135-146页。

作者:张晓均

出处:http://163.13.224.25/~yama/data/94a/12.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