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人生是不是被卡住了?

 yagi1 2015-10-15

你的人生是不是被卡住了

关键的十年

在一份罕见的人类发展研究里,波士顿大学与密西根大学审视许多知名成功人士晚年所写的回忆录,用意在于归纳出这些人的「个人重大经历」,找出那些对他们日后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与人物。虽然这些人从出生到死亡发生过无数的重要事件,但是对他们日后人生影响最广的事件,大多都发生在二十至二十九岁之间。

听起来好像很合理。因为二十几岁适逢我们离乡背井或刚从大学毕业,开始独立生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段时间我们所做的事,决定了我们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成年以后的人生甚至就象是个人重大经历的一长串延伸:随着年纪渐长,我们愈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十岁以后,「个人重大经历」逐渐变少。此时我们即将或已经离开学校,并开始在工作上投注更多时间──或是决定不再投注。我们或周遭的朋友有的已经有稳定的感情,或是已经成家。我们或许有了自己的房子,或是受制于种种责任的束缚、未来难以做任何变动。约莫80%的人生大事发生在三十五岁以前,所以说,三十岁以上的人多半是延续二十几岁时所做的决定,或只做微幅调整。

然而讽刺的是,二十几岁时的我们可能感觉不出这段日子的重要性。多半人都以为,人生的重大经验来自重大时刻以及可遇不可求的机运;事实没那么简单,人生的重大经验不是这样来的。

前述的那份研究指出,那些决定事业成不成功、家庭富不富有、个人幸不幸福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事件──短则几天,长则持续数周、数月,在它们发生的当下,几乎毫无戏剧效果可言。这些经历在当时很难看出重要性,不过当事人日后回想起来,便发现这些事件其实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大致来说,二十至二十九岁的重大时刻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而且当它们发生时,我们不一定知道。

二十几岁不是过渡期
 
人不会自动变成大人,大人是做出来的。
-凯 – 海莫维兹(Kay Hymowitz),社会评论家
 
凯特刚从大学毕业时,便打算趁二十几岁这几年好好闯荡一番,父母也极力鼓吹她这么做。她的爸妈大学一毕业就结了婚,凯特的父亲找了一份与大学所学相关的会计工作,母亲则全职在家把四个小孩带大。这几年来,凯特一直试图弥补父母当年错过的二十几岁人生;不过,虽然她认为自己应该把握人生,大多时候却感到压力与焦虑。她说:「我的二十岁人生动弹不得,没有人告诉我这段日子会这么难熬。

我非常看重二十几岁的人生,不愿眼睁睁看着凯特这些二十来岁的人虚度。身为一名专攻成人发展的临床心理医师,我见过无数名对未来没有目标的二十几岁年轻人,白白浪费了多年光阴。更惨的是,许多人在二十几岁时缺乏愿景,到了三、四十岁必须付出惨痛代价,因而难过不已──包括工作、感情、经济、繁衍后代等各方面的代价。

我喜欢凯特,也想帮助她。我向凯特说,多数治疗师认同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检验的人生并不值得活」;但我认为,另一句较少人引用的话更为贴切,那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薛尔顿.柯普(Sheldon Kopp)所说的「未曾活过的人生并不值得检验」。我告诉凯特,若我只是坐视她最关键的岁月一点一滴流逝却什么都不做,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几次会晤之后,某天凯特非常难过且激动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的她一边凝视着窗外,不安地移动双脚,一边描述上周日她和四个大学友人共进早午餐的经过。其中两位来这里开会,一位前阵子在希腊录制博士论文所需的摇篮曲,才刚回国,另一位则带着未婚夫亮相。坐着聊天时,凯特环顾四周,觉得自己不如她们。她也想和这些友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是一个男朋友;于是聚餐结束后,她立刻连上分类广告网找寻机会,并把周日剩下的时间全耗在上头。不过,大多数的工作(和男人)看起来都不太有趣;即便看到少数有趣的,她却开始怀疑自己得不到。当晚入睡前,凯特觉得自己彷彿遭人背叛。

在我办公室里,她表示:「我二十岁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半;然而,和她们坐在餐厅时,我却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成就可以展现。我没有像样的履历表、没有男朋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这个城市做什么。」她抽了张卫生纸开始啜泣。「原以为自己很清楚要走的路,其实还差得远呢!一想到这里,我真的觉得很受挫。要是我之前能够更……该怎么说呢?……更有企图心就好了。」

对凯特来说,还不算太迟,不过的确得加快脚步。到疗程结束前,凯特已经搬进自己的公寓、拿到驾照、有个稳定交往的男友,并且在非营利组织从事募款的工作。在最后几次的会谈里,凯特感谢我帮助她回到正轨。她表示,她终于感受到「同步实时」过日子的真实感。

佛洛依德曾说:「爱与工作,工作与爱……人生不外乎就这两件事。」而且,这两件事成形的时间比起过去还来得晚。

以凯特的父母来说,在他们二十几岁时,结婚生子的平均年龄为二十一岁。当时多数人的最高学历是高中毕业,少数为大学毕业,年轻父母的重心会放在赚钱维持家计。由于单一收入通常就足以养家,所以只需男人外出工作,当时有三分之二的女性留在家里当全职主妇。而且,那些在职场上打拚的男男女女,几乎一辈子都待在同个产业里。再者,在那个年代,美国中等家庭的房价大约是一万七千美元。在那个年代,离婚率与服用避孕药的比例才正要开始飙升。

接着,不过差了一个世代,整个文化就出现剧变。方便简易的节育计划唾手可得,于是女人一波波涌进职场。到了新的千禧年前,三十岁以前结婚的人大约只有一半,有小孩的人比例也相对降低,二十几岁顿时成了新兴的自由世代。我们开始听到两种声音:有人认为上大学太花钱了,没那个必要,也有人觉得唸研究所变得更加重要;不论是前者或后者,都代表了一段「时光停止」的世代。

过去数百年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向来都是从儿子女儿的角色直接变成丈夫与妻子。可是,不过短短几十年,就衍生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的二十几岁年轻人一如凯特,每天醒来发现自己卡在某个时间点,介于与父母同住老家以及自置房产之间,实在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度过这段日子。

有人认为二十几岁其实是青少年的延伸,有人则称他们为「成人初显世代」(emerging adulthood)。这种所谓的成年期时程转变,将二十几岁世代降级为「未成年的成年人」(not-quite-adults),因为他们还无法负起应付的重大责任。于是,像凯特这样的二十岁世代,就因为这种集体催眠与误解而迷失,错以为二十几岁的人生无关紧要;但事实上,这是我们成年生涯里最关键的十年。

现在的二十世代虽然比起前人受到最高的教育,却只有少数人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许多基本职务已外包到海外国家,二十世代要想在国内谋得一职,变得难上加难。加上承包经济盛行以及人口增加,失业率达数十年来的最高点。新兴的无给薪实习职,成了多数社会新鲜人的第一份工作。二十来岁的人大约有四分之一失业,另外四分之一则是打工族。就算拥有全职工作,工资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比1970年代同世代的年轻人还要低。

每一天,我都会碰到一些二十几岁的辅导对象,对「二十世代是人生黄金时期」的说法,他们觉得是天大的谎言。别人都以为替年轻人做心理治疗,可以听到他们无忧无虑描述所经历的冒险与灾难,的确是有;然而每当关起门后,他们总会开始向我吐苦水:
.我觉得自己好像漂流在大海中。看起来我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但四周都看不到陆地,我实在不知道该往哪里游。
.我觉得自己就是得不断尝试,试到成功为止。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每天在办公室的厕所里哭泣。
.二十几岁这些年,我学会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时间:有一大堆时间可以利用,但也有一大堆事必须发生。
.我姊姊三十五岁了,还是单身;我怕自己也会变得跟她一样。
.我巴不得赶紧过完二十几岁。
.我可不希望到了三十岁还在这里做治疗。
.昨晚祷告时,我祈求生命中至少有一件事可以带给我确定的感觉。

美国有五千万人口正值二十至二十九岁的世代,他们大多数都有着史无前例的强烈不确定感。他们多半不知道未来二年或十年后,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会住到哪里、会和哪些人交往。他们不知道何时能够开心,或是有能力付清账单;他们不知道该做摄影师、律师、设计师还是银行家;他们无法确知要多久才能找到真命天子(女)──还得再约会几次?或是要等上好多年?他们担心自己成不了家,也担心婚姻无法长久。简言之,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美好的人生,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不确定感使人焦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只好藉由其他事麻痺自己。像凯特这样的二十岁世代难免受到影响、甚至变相的鼓励,于是他们选择逃避、甘于当一名「半成人族」、闭上双眼、期许好事降临。

有句俗谚是这么说的:「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却是糟糕的晚餐。」虽然心存期望对多数抑郁的二十世代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激励他们起床面对新的一天;然而,到了一天结束之际,光靠着乐观是不够的。因为过完了这十年,大多数人要的不只是逃离现实。

我之所以这么清楚,不只是因为我正在辅导二十世代、时常聆听他们辛苦奋斗的经历;主要是因为那些最早的「半成人族」、如今已经三、四十岁的客户,他们后悔自己在二十岁时没有尝试不一样的事。我在他们身上见识到真正的心痛:当你发现到人生不会累积时的那种锥心之痛。有人鼓吹,三十岁就是新的二十岁;但不管是否与退化有关,总而言之,无论从工作与爱情、大脑与身体看,四十岁绝对不是新的三十岁。

许多二十世代都以为,过了三十岁人生就会很快上轨道,或许可能如此,但它依旧是不一样的人生呀!我们以为,二十几岁没发生的事,到了三十岁就有可能水到渠成。我们认为,现在不做决定,以后再做的话选择更多;然而,不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选择。

当大部分事情都留到三十岁以后再开始进行:结婚、选择定居城市、赚钱、买房子、享受人生、唸研究所、创业、升官加薪、储备小孩的教育基金与自己的退休金、在几年内赶紧生出两三个小孩,那么三十岁的压力会非常大!何况,这些事大部分是互相冲突的,而且开始有研究指出,要在三十岁这十年全部达成更是困难。

人生并非在三十岁结束,但过了三十,的确会有明显不一样的感受。二十几岁享受随性换工作的自由,但到了三十岁,如此零乱的履历不仅难堪而且不值得雇主信任。有了第一次的美好约会后,不会像以前满脑子有着「真命天子(女)」的浪漫遐想,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多快可以结婚」、「孩子何时会出生」的计算式。

当然,许多三十岁世代结了婚生了子,并可能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出现人生新的目标与意义。不过,有人可能到了三十岁却有着深沉且心痛的悔恨:知道自己难以提供孩子所需要的;生不出孩子或因维持家庭而心力交瘁;体认到孩子上大学时自己已届六十岁,等孩子结婚时自己可能七十岁了;清楚知道自己可能无法活着见到孙子出生。

许多父母像凯特的爸妈一样,处心积虑不让孩子经验到自己碰过的中年危机──当年太早定下来的悔恨;然而,这些父母并不知道,另一种全新的中年危机正等着他们的孩子。千禧年后的新中年危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我们忙着体验生活,不愿错过任何事,反而令自己错失一些极为重要的事物。到了中年才发现,延迟做某些事结果并不一定比较好。我见过太多聪明、个性好的三、四十岁中年人,或多或少后悔太晚才开始自己的人生。当他们坐在我的办公室里,对着自己和我回顾二十几岁生涯时,不禁会问:「我当时在做什么呀?到底在想些什么?」

几乎在所有的发展过程里,都有所谓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已准备妥当要成长或改变,只需暴露在适当的环境下,就能产生惊人的转变。像小孩在五岁前听到的各种语言,都能轻而易举学会。这些关键时期就是机会的窗口,此时的学习尤其快速。一旦错过,学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二十世代,正是成年生涯的关键时期。

这十年,是我们最容易开始自己理想人生的关键期。不论我们做了什么,二十到二十九岁就是个转折点,一个大重整的机会;这段期间经历的所有事,将大大影响我们未来的成年生活。

我的一位同事喜欢把二十世代比喻成飞机:一架从纽约市飞往西岸的飞机。刚起飞时只要一丁点的航道修正,就能决定是要降落在圣地亚哥还是西雅图。然而,若等飞机快到圣地亚哥时才让它改飞西北边的西雅图,则必须多绕一大圈才到得了。

同样地,二十几岁时,一丁点的异动就可以大幅改变我们三十岁以后所在的位置。虽说二十岁的世代形同在高空中飞行,随时有乱流;但只要懂得航行技巧,就算一次改变一点点,我们还是可以比其他人生阶段更加前进一些、更快一点。何况这十年的时间非常关键,此时我们所做以及没做的事,都会对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造成深远的影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事不宜迟!

书籍资料

书名: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为时间还很多,但有些决定不能拖
作者:梅格.洁伊(Meg Jay, PhD
梅格.洁伊博士   

是名临床心理学家,成人发展是她的强项,尤其以二十世代为主。她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临床心理学及性别研究双博士学位。洁伊博士目前在维吉尼亚大学担任临床助理教授,同时也在维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