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故里:治国经商话范蠡,华夏“商圣”称鼻祖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0-15

经天纬地,助越灭吴立奇功;

功成身退,逍遥江湖避灾祸;

三起三落,千金散尽去复来;

经商有道,华夏商圣称鼻祖。

 

越大夫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内乡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商圣,集功名、财富、美女于一身。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帮助越王灭吴后,退隐江湖,经商有道,富贵荣华,辉煌终生。

 

走出南阳的千古“商圣”华夏商业鼻祖——范蠡

范蠡,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楚宛(今南阳内乡)人。“居楚曰范伯”,“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在陶为朱公”。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中华民族共尊的文财神,商界之圣、商业鼻祖。他的一生时隐时现,时官时民,但无论是做官、事农、经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他重农更重商的思想、理论、实践,对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据先秦两汉时期的史籍记载,范蠡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楚宛读书隐居阶段;越国从政为官阶段;齐陶务农经商阶段。每个阶段约二十多年,卒年八十余岁。

 

——修身励志出楚宛。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太史公素王妙论》一文中说:“蠡本南阳人。”青少年时代的范蠡,较早受到了先进楚文化的熏陶。

      楚灵王死后,原被立为王的子比自杀,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公元前528—前516年)。平王统治时期,“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楚国掌权人多,意见不一致,平王听信谗言,以太子建和太傅伍奢叛,杀奢及子尚。子员,即伍子胥逃亡吴国,并由此导致了楚伯奔吴,文种、范蠡入越的重大事件。公元前506年,吴在伍子胥的谋划下攻入楚都郢,楚从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青年时代的范蠡正值楚平王执政时期。在“谗人高张,贤士无名”的环境中,才华横溢的范蠡被迫选择了隐居求志的人生道路。

      据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载,相传,文种三请范蠡,“今吾到此,有圣人之气”,蠡终于为种的挚意所感动,遂许种以驱驰。当时,地处长三角的吴国与地处杭州湾的越国“同风共俗,地产之位非吴则越”。然而从长远看,越更具有统一东南地区的潜在优势,加之吴楚系交战之国,“君子逢时,不入仇邦”,文种、范蠡拒吴入越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经天纬地在吴越。。。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勒兵,“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劝越王不要轻易动武。他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范蠡所说的“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是他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守着成业的得天时,能平定倾覆的得人和,能精简节约的得地利。他所说的“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就是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办事。可惜勾践没有听他的话,结果越军被打得大败,只剩下五千人,困守会稽。

      在越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范蠡提出了“定倾”的具体办法,“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之与市”。勾践听了范蠡的话,派文种入吴请和。文种以美女宝器“间献吴太宰”,又以吴王不赦,勾践将杀妻、燔宝、五千越兵触战以死相威胁。伍子胥进谏说:“今不灭越,后必诲之。”吴王不听,罢兵而归。

      勾践回国后,为了激励自己,“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他还“亲自耕作,夫人自织,与百姓同其劳”;“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他欲使范蠡治国家。蠡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勾践以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蠡“入备扫除,出给趋走”,君臣共处奴役的生活,达三年之久。

      约在公元前490年,范蠡结束在吴的人质生活归国。勾践重新提出“节事”的问题。范蠡说:“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范蠡的话,主要是说土地是万物之本。农事做得好,可以生长万物;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从而道出了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复兴计划。勾践很赞许这个国策,甚至于说,“不谷之国家,蠡之国家也”。即“我的国家,就是范蠡的国家,请范蠡考虑怎么治理”!范蠡坦言,“四封之内,百姓之事……不逆天时,五谷睦熟,民乃蕃滋”,“蠡不如种”;“四封之外,敌国之制……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兵胜于外,福生于内”,“种亦不如蠡也”。勾践遂令范蠡主管军队,而文种负责治理国家。

      通过“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越国的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82年,吴国农业歉收,夫差竟决定北伐齐晋称霸中原。依照范蠡的计谋,等到吴军完全到达黄池以后再行动。于是把二十年积聚的兵力,分成三路,或断吴军归路,或直逼吴都姑苏。吴军大败,吴王夫差只好向越求和,越国自度不能一举灭吴,答应言和,继续加紧灭吴的准备。公元前478年,吴国“大荒荐饥,市无赤米,国廪空虚”,越王勾践再次发起了灭吴之战。吴军崩溃,越军直至姑苏城下。公元前473年,吴王被围困于姑苏台上,夫差只好派王孙袒衣膝行至勾践面前,希望像勾践、范蠡当年那样为人臣虏。范蠡说:“往日是上天把越赐予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赐吴于越,越不能违背天命而接受吴的投降。”吴王夫差自缢而死。越王勾践灭吴后,步吴之后尘,也北上会诸侯,“号称霸王”,故墨子说“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

 

 ——退隐经商止齐陶。。。

      范蠡事越王勾践,苦身深谋二十多年,终于灭吴。在回国途中,范蠡辞于王说,“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其原因,据《国语》说,“今事已济矣”。且不愿接受王“与子分国”的厚遇;不怕违者“身死,妻子为戮”的下场,“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范蠡走失后,越王用“良金”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要求大夫们每十天对蠡像朝拜一次。“环会稽三百里以为范蠡地”。此后,范蠡便走上了由人到神的历史转变。

      但据《史记》记载,“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遂谢绝勾践恩威相加的挽留,“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相传与范蠡偕入五湖者,还有吴越第一美女西施。文种未听蠡言,后以“作乱”罪被勾践赐剑自杀。

      在司马迁的笔下,范蠡并非“莫知其所终极”,而是浮海到了齐国,或许由于“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等原因,战国时期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向。蠡之所以变姓名,出于慕伍子胥的忠直,叹为夫差所杀,尸体被装在皮革里,抛入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之故。

      范蠡在齐国首选以衣食为本的农业。“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随着范蠡家产的剧增,了解范蠡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当齐平公听说原越国大夫、上将军范蠡变姓名,在其辖属的东海之滨种庄稼时,执意让范蠡出任齐国宰相。范蠡认为,“在家务农能积聚千金,出去做官能位至卿相,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很难做到的事情。一个人长期受到如此高的尊重和礼遇,不是一个吉祥的征兆”。于是“乃归相印”。接着“尽散其财”,把家里的粮食、牲畜、钱币分散给知己的朋友和邻里乡亲,只带一些贵重的物品,悄悄地离开了齐之海畔,来到了战国时期知名度很高的陶地。

      范蠡“止于陶”,并非追求以守周礼见称的先贤圣地,而是“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此后,范蠡“自谓陶朱公”,重新节制自己的需要追求,父与子亲自耕种畜牧。此间,范蠡用“子欲速富,当畜五(zi,即牛、马、猪、羊、驴五种母畜)”之术,使鲁之穷士猗顿迅速摆脱了“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困境,走上了致富之路。不久,范蠡由农村走进了城市,开始了他的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即商业活动。囤积储存,等待时机,转卖货物,争取十分之一的利润,不固守一城一邑之经营,没过多长时间,其财产达到了上亿的数字,成为战国初期首屈一指的富商,“天下称陶朱公”。卒后,民间奉他为招财利市的文财神;南阳,浙江,山东,即范蠡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则普遍推崇他为中国商家之圣。

      范蠡之所以被尊为中国商家之圣,主要建立在他对那个时代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后来历史进程所发挥的作用和深远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圣人”,是一位仅次于“神”的具有极高智能和道德的人。但不能忽视的是青少年时代的范蠡已脱颖而出,成为有“圣人之气”的超俗之人;中青年时期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国,已成为越国人民最受敬重的护佑神之一。范蠡在如此高的起点上下海经商,又具极高的经商智能和极高的商业道德,这样就从次“神”的标准确立了一代伟人被尊为圣的政治基础。支撑范蠡为商家之圣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范蠡是弃官经商第一人。。。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列国士、大夫、卿三级任官职者,不乏由商而仕,因时乘势,显名当世者。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战国时秦国的吕不韦,就是由商而仕,官至相国的人物。

      这一时期的商人,甚至是“家累千金”的大商贾,何以弃商从政?《战国策·秦策五》揭开了这个问题的秘密。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见到了在赵为人质的秦子楚。吕认为“此奇货可居”,遂决定用金钱谋子楚继承王位。他回家跟父亲说:“耕田之利几倍?”父亲说:“十倍。”“珠玉之赢几倍?”父亲说:“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父亲说:“无数。”吕不韦认为:“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郡,泽可以遗世。”由是吕不韦走上了弃商从政、追求“无数”倍利润的“立主”之路。

     战国晚期范蠡当年“弃官经商”的壮举并不为后世从政之官员所接受。由此更加凸显出一个位至越大夫、上将军、齐相的高官,一个不为越王“分国而有之”所驱动的重臣,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决然辞职下海,心甘情愿地从事在吕不韦父子心目中只有“十倍”之利的农业,和有“百倍”之利的商业,是何等的正确和伟大。

      遍览中国通史,弃商从官者不乏其人,然而反其道而行之者,范蠡为第一人。

 

—— 商圣范蠡创新商业经营理论:

      其一,“贱取”的理论。也就是收购的理论或进货的理论。收购与进货,是一切贩卖商品者,从中谋取利润的起点。在买进货物的问题上,范蠡提出了“贱取如珠玉”的观点,也就是当某种商品的价格跌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把它当做珍珠宝玉一样购买进来,因为“贱下极则反贵”。另外,他提出了备货的思想。所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观点。上述观点虽然在表达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实质仍是用“贱取”的方法获得最低的进货总成本的一种变术。

      其二,“贵出”的理论。亦即销售的理论。把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由实物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是一切从商之人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终点。在卖出货物的问题上,范蠡提出了“贵出如粪土”的观点。他以为当某种商品的价格涨到最高点时,就要把商品当粪土一样抛售出去,因为“贵上极则反贱”。

      其三,“积著”的理论。也就是储备理论,亦即库存理论。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以来,需要在流通领域停留一段时间而形成。合理的商品储备是商品正常流通的必要因素,向有“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交流之说”。范蠡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积著之理”,即储备货物的道理,“务完物”、“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的观点。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商家在积贮货物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注意货物的质量,务必使自己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在经贸活动中,不要储存腐败变质的食物,更不要希望在物价上涨时卖上大价钱。

      其四,“无息币”的理论。亦即资本流通的理论。商人在流通领域中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以获取更多数量的货币,是商人资本的生命。如果中断资本的流通,无疑要商人变成守财之奴,或结束商人资本的生命。在这个问题上,范蠡提出了“财币欲其行如流水”的观点,主张商人手中的钱,要像流水一样买进卖出,不停顿地运动。

      其五,“农末俱利”的理论。亦即有关价格的理论。在粮食买卖中,范蠡以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也。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买卖粮食的时候,如果国家以五十为正常价格的话,降到二十,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升到九十,又会使商人无利可图。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

      上述理论中,“贱取”、“贵出”的理论,也就是“贱买贵卖”的理论,是一切从商者从商品流通中取利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却是一个重大发现。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个体经商者提供了“致富”之术,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范蠡的经商理论,是一切商人治家、富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范蠡的经商理论库中,既有治国、富国的“农末俱利”理论,又有治家、富家的“贱取”、“贵出”等进货与销售理论。按照这套理论,自家可以发财,他家可以致富。

      稍晚于范蠡的周人白圭、战国末年的卫人吕不韦都可能是用范蠡之策“施家”,成为先官后商或先商后官的巨富。白圭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思想与吕不韦的“贩贱卖贵”思想,都没有超出范蠡的“贱取”、“贵出”的经营体系。尤其是白圭的“观时变”思想,即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提出经营决策的思想,以及他的“治生之术”,更是没有脱离范蠡的“与时逐”与“施家”之策的理论宝库。    

      在范蠡从商的年代里,由于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私工、私商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为买而卖的个体生产者,为卖而买的个体经商者,往来于列国之间,时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但是真正重商、从商、力商,在商业活动中创造出了一套经营理论,且这套理论可以治家、富家者,唯范蠡其人。他既不同于先商后官,在官场上提出“富国”理论的管仲,也不同于先商后官,在官场上用金钱,与诸侯“分庭抗礼”的子贡,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富家”为目的,坚定不移地走“贱取”“贵出”的个体经商之路,一直走到“子孙修业而息之”。

      范蠡经商的成功,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愈来愈多的人看好经商之路,成为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富不忘贫,散财于民。范蠡开创了“富好行其德”的历史先河。

      范蠡的后半生,先后有务农、农牧结合、从商的不同经历,主要以经商为主。但不管他从事何项产业,都是发了大财的,或“居家致千金”,或“致产数千金”,或“致资累巨万”。面对家庭的巨额财产,范蠡“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范蠡的善行义举,不仅在当时“皆有荣名”,而且“名垂后世”。因无其二者,故受到了太史公司马迁极高的评价。

      

——为什么范蠡做官、务农、经商,样样都能够大获成功,原因如下:

      第一,天资聪睿,从小就有一种“圣人之气”的生理、心理素质。青少年时代的范蠡在南阳受到了楚文化、列国文化的良好教育,他师从计然,学到了一套治国、治军的过硬本领。

      第二,多谋善断,精于用阴阳来比附、观察社会现象,提出解决国是的方略。他认为天时、气节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不断在转化。对付敌国要随形势的变化制定政策,“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

      第三,经商有道,长于用治国之策治家,用兵战之法经商。在务农与经商的活动中,率先提出了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致富圣经。

      第四,苦身戮力,坚忍不拔。不管是在逆境中为质“扫除”,困境中“耕于海畔”,还是在顺境中交易“货物”,都能够吃大苦,耐大劳,承受为臣难以忍受的耻辱,为民难以忍受的困难,有一种特别能上能下的精神和力量。

      第五,义利经商,商德无量。在经商中,范蠡坚持以“完物”取信于民,以“什一之利”,惠及于民,以“千金”资产散分于民,从而赢得了诚信,占领了市场,换回了巨额利润,再回报社会,走共同富裕之路。

      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国语》记载了范蠡在越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国的事迹,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的档案而矣。

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较详细补充了范蠡浮海后,去齐、止陶、务农、经商的经历,使时人和后人方知范蠡还是一位经济学家,但仍不知范蠡青少年时期在南阳的事迹。

东汉时期,会稽山阴人赵晔撰《吴越春秋》,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籍里,并与同时期袁康所撰的《越绝书》,增添了不少有关范蠡在南阳的史事与民间传说,为汉以后的人们提供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概貌。

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里,司马迁在用一定笔墨记载范蠡务农、经商的同时,用较重的笔墨记载了范蠡的经商之道。但司马迁并没有把范蠡当做“商家”或“货殖(经商)家”的代表人物来称谓,更没有把“商家”当做一个独立的学术思想流派来看待。

肯定了商家的存在及其历史地位,可以看出商家的代表人物范蠡,是一位中华民族共尊的财神、当之无愧的商圣。

 

——商圣范蠡开创了“六个第一”:

其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发端与肇始者,他提出了宏观调控、循环经济理论;

其二,最早提出价格理论的人,他的“积著之理”、“待乏”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其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搞沿海开发的人;

其四,第一个“致富带头人”,有人养蚕无衣、种地无食,范蠡就送他们本钱搞养殖,结果有许多人成了大商人;

其五,第一个弃官下海经商的道德商人;

其六,开创第一个经商成功后,多次散财天下,造福百姓,“富而好德”公益慈善义举之先河。

 

——著书立说,惠及后人。

越国大夫范蠡在复越吞吴,功成名就以后,急流勇退,隐居田园。《范氏宗谱》中《祖像》上记载了一首诗道:“气质超群体泰舒,赤心辅主孰能如。颠沛不负君臣义,复越吞吴功有余。”正因为范蠡“气质超群体泰舒”,有了健康的身体,范蠡才会著书立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遗产”,撰写了《范子计然》三卷,其中一卷是《养鱼经》,桐庐蠡湖村人说:“范蠡养鱼,用羊粪喂鱼;湖中栽种菱、藕、茭白。”这些都是“立体”养鱼法。在该书最后两页上,又附有中药材七十六味,注明药名、产地、价格等,《列仙传》记载:“范蠡在兰陵卖药”,兰陵在今山东境内。

《范子计然》二卷,从内容上看是范蠡和计然辅助越王的回忆录。该书大意是:告诉后人欲要安邦定国,强国富民,可以作为借鉴。《养鱼经》这一卷是传授养鱼技术的,目的是使世人掌握这项技术以后,可以脱贫致富;附录的中药材行情信息,使经商者能走上生财之道。历来的商人都敬奉范蠡为财神,可见有很多人得到他传授的“法宝”,从而进入发财致富之门;另外,范蠡离开齐宋二地时,把商业上的财产送给了当地的老百姓,当地人就塑像纪念他,由此多种原因供奉范蠡塑像为财神爷。
  
《致富奇书》流传于世,曾有寒士猗顿向范蠡求教致富之术,孔子的学生子贡和白圭,也跟随范蠡学习经商之道,更有许多不知名的求教者登门。《致富奇书》留给后世农民,指导农民去搞种植业和养殖业,从而走上富裕的生活之路。与当今农村改变产业结构、讲究经济效益、发家致富的做法不谋而合!
  

—— 范蠡“经商十八则”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生;

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陶朱公商训》“理财致富十二则”: 
一是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二是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三是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四是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五是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六是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七是能用人。因才是用,任事有赖 
八是能辩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九是能办货。置货不苛,餂(通舔)本便经
 
十是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十一是能倡率。躬行以律,亲感自生
十二是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商训》“理财致富十二戒”:

一勿鄙陋,应纳无文,交关不至。 
二勿优柔,胸无果敢,经营不振。
三勿虚华,用度无节,破坏之端。
四勿强辩,暴以待人,祸患难免。
五无懒惰,取讨不利,账目无有。
六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
七勿急趋,货重争趋,需防跌价。
八勿昧时,依时贮发,各有各道。
九勿固执,拘执不通,便成枯木。
十勿贪赊,贪赊多沽,承卖莫结。
十一勿薄蓄,货贱贮积,回复必速。
十二勿痴赁,优劣不分,贻害非浅。

 

——南阳内乡商圣苑景区

商业鼻祖-商圣范蠡故居-商圣苑人文景区位于内乡县城东默河西岸乌龙庙坡依山而建,占地200余亩,集旅游观光、祭祖朝圣、休闲度假、文化研究与历史凭吊为一体的人文景区。

商圣苑内,建筑群古典朴实,气势威严、恢宏壮观,绚丽异彩,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榫木斗拱,庄重肃穆、独具匠心,巧夺天工。亭台榭阁,清静幽雅,一步一景,松柏碑林,点缀其间,更有廊腰缦回,宫墙环绕,山间小道,曲径回廊,幽幽相通,亭亭有景,婉约雅韵,布局合理,美观诱人。
   
主要性建筑群30多处,倚乌龙庙坡三户山建有蠡城、范公祠、吴越春秋、蠡施阁、双雄殿、商圣苑商务会馆等。山后,设有“商圣范蠡研究会”,主要研究范蠡的军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使人重新认识儒家的义利观。此外,还有“浣纱湖”、“浣纱亭”、“三湖亭”、“聚贤亭”和“陶朱公养鱼池”等景点,煞有情趣,别有风味。

商圣文化,博大精深。范蠡那充满传奇色彩且包含哲理的财富人生、经济思想、政治品格自古至今就是儒商文化的发端与肇始,范蠡商学所富含的商业精神,自古至今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经世致用的宝贵财富。

走进商圣苑,殿堂之内厚重的春秋历史文化,让你置身其中,可以重温历史,感受峰烟弥漫、群雄逐鹿的岁月,欣赏范蠡临危受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度和谋略,感悟三掷千金的智慧豪气,享受才子佳人五湖泛舟的浪漫情调;走进商圣苑,不但可以了解商圣伟大一生,学习商圣的经营思想,而且可以垂钓泼墨,洞悉商圣伟大传奇的人生,领略历史文化风情,感悟商圣灵气,启迪人生智慧,弘扬商圣精神,传承陶朱事业,感悟到亲商、爱商、尊商、重商、崇商、敬商的传统商业美德。。。
     交通便利:商圣苑距离内乡县城约2公里地处乌龙庙坡靠近312国道旁,距离内乡火车站10分钟,距离南阳机场1小时。

关于商业鼻祖-范蠡故里“商圣苑”升级扩建构想:

一、每年固定58为全球商界朝拜祭奠商业祖师爷范蠡“商圣节”大典,扩建商圣广场,修建商圣大殿;

二、建“全球商圣管理学院”,传播商圣经营之道,做新一代道商,造福人类社会;

三、沿默河两岸蓄水建湖、建造休闲农庄,打造旅游度假村,体验商圣隐居生活,接待全球游客。 

——小注:值甲午新春,邀深圳多年好友为家乡做点好事,驱车千里到故里,寻找投资项目,考察商圣苑时得知已被本地牧原上市公司【市值88亿】捷足先登重金收购,投资商圣苑,升级改造,也是喜事! 



越大夫范蠡画像

作者:徐菊庵

款识:范蠡 春秋时楚人 于越佐越王勾践灭吴定霸功成身退 乃浮海入齐 变姓名为鸱夷子 及善经营致巨富 一再分散贫弱 人皆德之 居于陶 自号陶朱公 徐菊庵写于沪寓 钤印:徐容之印、菊庵 简介:徐菊庵,原姓仲,后以嗣继外家,遂改姓徐,名容,号菊庵,别号澹香庐主、九百品斋主,晚号朽翁。浙江桐乡人。善画人物仕女,初学改琦,后师费丹旭,用笔挺秀,设色典丽,体物精微,意境清远。
 

商业鼻祖-财神-范蠡

《范蠡与西施》古本连环画

范蠡归湖-吴泰

陶朱公致富奇书引
闻名中外,华夏商业鼻祖“范蠡”-位于故里南阳内乡的商圣苑人文旅游景点正门
屹立于商圣苑正门的华夏“商圣”范蠡汉白玉雕像
范蠡简介

商圣苑简介
蠡城
祭拜广场与庄严大殿
商圣祠
商圣范蠡塑像

从武当山下来做主持的康诚满道长

商圣范蠡传奇故事鎏金浮雕《踏访吴越》
商圣范蠡传奇故事鎏金浮雕《忍辱负重》

商圣范蠡传奇故事鎏金浮雕《泛舟五湖》

商圣范蠡传奇故事鎏金浮雕《滨海开发》
春秋古城墙




康诚满道长热情介绍
蠡施阁
范蠡与西施画传壁画

蠡施阁内范蠡与西施塑像

康诚满道长在前面引路

后山花径

三圣殿

掩藏于花径下的商圣苑古建筑


山野桃花,春秋古城

远眺春秋古城角楼


商圣范蠡研究会会址
遍地黄花分外香
桃花三月春满园
拾阶而上有牌坊
问天亭


三户山范蠡故里遗址
越望古城


小院花径腊梅开

三户亭

顾首翠微怀古今
东依黙河水长流。。。

与康诚满道长惜别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