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生物打印解决器官移植不是问题

 大东村人 2015-10-15
3D打印之家 2015-08-13 18:04

 

源于器官培养的3D生物打印,目前已经可以打印出小型立体的细胞及复杂的组织,随著技术成熟与对移植器官的迫切需求,预估市场机会将在未来5年大幅提升,在2019年被广泛采用,客制化又将是改善医疗产业的潜力商机。

3D生物打印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移植器官不足的问题。

3D生物打印解决器官移植不是问题

移植器官虽有使用人体干细胞培养的方式,且人体干细胞的研究一直推陈出新,但问题在于干细胞分化后,无法保证是否能形成器官该有的形状与结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3D生物打印使用「生物墨水」(bio-inks),亦即从病人的干细胞、或各种可以从身上取得再培养的细胞,经由3D生物打印设备自定义生成特定的细胞与组织,预期能解决人体干细胞分化不确定性的问题,但3D生物打印是使用生物墨水的方式,存在材料安全性、结构设计、细胞来源和血管结构等问题。

由于3D生物打印在开发过程中,急需工程及生物领域的配合进行,所以目前投入3D生物打印研究的公司及研究机构又可分为4个层面:软件开发、生产代工、材料供应及3D扫描。也由于对于精准度的严谨需求,3D生物打印在硬体设施的适用需求上更需注意。

例如,打印速度及制作过程需要缩短,避免打印出的组织因缺乏氧气及营养素而受损;并且打印出的生物组织将与自身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因此需要低毒性或消毒过程,避免造成污染。

由于3D生物打印存在材料安全性、结构设计、细胞来源和血管结构等问题,学术机构在积极投入研究后,近来陆续传出在材料与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具弹性的复合式胶体材料「HA-pNIPAAM」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的研究团队公布的他们开发的第一个具有弹性的3D生物打印材料,在软骨组织上将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有别于以往软骨制造方式的强度不足,ETHZ研究团队开发的新材料是具弹性的复合式材料,系天然骨组织和N-异丙基(N-isopropylacrylamide)、透明质酸的结合,形成HA-pNIPAAM胶体,可同时表现强固及柔软的特性,纾解并维持关节的正常运动。

3D生物打印解决器官移植不是问题

热交换器-解决人造器官排热问题

不管是自然界或工程领域,都需要高效率的热交换及传导系统,人造器官也不例外。

由HRL Laboratories LLC开发的新型热交换技术,採用3D打印的光固化成型法来制造交换器的支架。支架由光敏聚合物构成,先均匀的涂布感光树酯后,再选择性的去除光敏聚合物,最后留下由聚对二甲苯聚合物(Parylene polymers)构成的热交换器。

此热交换器之器壁厚度仅1微米左右,透过加速热传导,达成热交换。HRL Laboratories LLC研究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未来将运用在人造器官中(如肺脏、肾脏),解决人造器官无法自行排热的问题,将使人造器官研究有突破性的发展。

制造层次较厚的组织

3D生物打印在应用上被限制于制造层次较薄的组织,这是因为制造较厚的组织时,常因为细胞遭遇氧气及营养不足的状况导致死亡。

所以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多层次「生物墨水」(bio-inks)的概念,利用细胞外基质和活细胞的层状组合,打印出的小血管,其生物特性将更类似于原生组织,是最接近人体组织的印刷组织。

3D生物打印人造器官是积层制造在生医应用的最理想化目标,但是由于材料和制作过程上的限制,以及开发的高技术门槛,因此全球虽然有许多单位投入研究,实质进展仍有许多局限。

3D生物打印解决器官移植不是问题

目前已经有学研单位针对制作局部组织一些项目进展,包括开发使用透明质酸为基材,添加bio-inks的复合新材料,或是朝向各项局部组织如血管、冠状动脉支架、皮肤等的开发。

但是这些产品在临床的实际使用上,仍需搭配各国卫生主管机关在上市和使用上的审核和环境规范,并针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标准的建立。因此3D生物打印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改善医疗产业的潜力,将取决于产品应用的广度和环境建立的完善度。

我国目前在3D打印应用在硬组织方面则有阶段性进展,已有厂商进行骨科植入物的3D打印开发和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