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纬/报道
而在最新一期《科学》上,生物工程学家们再次突破生物材料的技术障碍,带来一项“激动人心”的新成果。 ▲生物打印技术模拟肺组织和复制人类心脏结构,让复杂的“人造器官”正在变成现实(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尽管如此,要用天然的胶原蛋白做3D打印的生物墨水,还有难题需要解决。“它是液态的,假如你想在空气中把它打印出来,那么你只会在制作平台上得到一滩水。”Hudson博士解释。 ▲该研究的负责人Adam Feinberg教授(图片来源:卡耐基梅隆大学)
这种3D打印技术以明胶作为支撑床,特定浓度的胶原蛋白从灵活的打印喷嘴中挤出后,可以在支撑胶中逐层沉积和凝固。等到打印完成,研究人员把温度从室温调整到体温,就可以让支撑用的明胶融化,同时让打印出来的胶原蛋白结构、嵌入胶原蛋白中的细胞保持完好。 利用FRESH技术,他们用细胞和胶原蛋白成功打印出不同尺寸的心脏零件:小到毛细血管,大到与新生儿心脏相当的人类心脏模型,包括血管系统、腔室之间的瓣膜等结构。而且,分辨率最高达到20微米,大大超过原有技术100~500微米的分辨率。 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一个使用两种生物墨水打印的左心室模型,由胶原蛋白打印出内壁和外壁,中间是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正如他们的预期,在打印并培养4周后,这一3D人造组织不仅保持了完整的结构,并且产生了人类心脏应有的自发搏动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