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状元家教秘籍

 江山携手 2015-10-15

 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北大状元家长:黄卫国的教子经验

北大状元家教秘籍---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必读)

我的孩子黄晓庆,高考拿到文科状元的头衔,总分638分,数学满分。消息一传开,很多人向我讨教培养孩子的经验,我想说的是,我不是教育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只知道用爱心去观察她的每一点进步,和她一起成长。

 

(一)爱的教育

 

    天下做父母的哪个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我说的爱,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而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去爱。爱生活,爱自己,爱别人,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把这份给予子女的爱,通过孩子传播出去、继承下去,这种爱也就有了其生生不息的价值。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尤其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总是模仿父母的言行,这就给做父母的提出了要求:以身作则。如果你慢待长辈,又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孝敬你呢?如果你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又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对待学习兢兢业业呢?如果你对社会公德置若罔闻,又怎么能要求你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呢?所以有了孩子以后,你不仅有了养育他的责任,还有了以言行教导他的义务,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晓庆很小的时候,每次我抱她上公共汽车,一看到老人、小孩、孕妇,我就会主动地让出座位(榜样的作用,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的)。现在晓庆长大了,我也老了,老到上车有人给我让座了,这时的晓庆也已经能做到每次坐车,她都会在第一时间给老人、小孩、孕妇让座,然后跑到我的身边笑着依偎。我知道我的这种甚至不需要语言的教育已经将这份爱传播了下去。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她明确的是非观念、健全的人格,可能比单纯地灌输文化知识要重要得多。晓庆上学前班的时候,一次跟她妈妈撒谎说自己去上学,然后逃学出去玩。事情败露之后,虽然她声称第一个月的课程在幼儿园都学过了。老师说不用去的,我还是打了她的屁股(这是在她成长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几次挨打),理由是她对父母撒了谎,这是不可原谅的。第二天我把她送到姥姥家,让她整整玩了1个月。至此之后,她不愿上补习班、晚自习都和我们说明,只要她保证学习成绩不下降,我们都会同意的。今天回想起来,即使她不是文科状元。我们还是为她骄傲,因为在我们之间没有秘密,父母与子女之间真诚相对才是最可贵的。

    用你的温柔言语去教诲他,用你的身体力行去感染他,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艺术,伟大的爱就在于此。

 

(二)学会欣赏与赞扬

 

    我们从来不曾看过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一但是我却牢牢地记住了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能是对赞赏的渴求。”我也深知,好孩子、坏孩子诞生在父母、教师的语言中。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差,家长和教师的言行对孩子自信的程度影响极大,因此,在家庭里家长首先应尊重、信任孩子,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孩子从大人的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克服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反之,他们就常常认为自己不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作为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不吝于表达对他的肯定与赞扬。

晓庆小时候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反应也不是很快。没有任何超过其他孩子的天分。但是她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背童谣、唱儿歌,都有我们的掌声支持;画画、写字,每一幅作品都会为她精心收集,参加比赛、登台表演都会为她记录下永恒的瞬间。她的每一张荣誉证书都像珍宝一样被好好地收藏,哪怕是一个班级的“劳动优秀奖”也不例外。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责备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如果孩子在他人面前丢尽了面子,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丧失殆尽。好像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开家长会的,仿佛这是一个老师给家长打小报告的绝好机会,即使没犯错误,孩子对开完家长会归来的父母也会忐忑不安.因此每次家长会后回到家,我们都会把老师如何表扬她的话转述给她听:  “老师说你上课认真听讲了,最近这一段说你刻苦学习了……”就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也会放到后面再说。例如,先告诉孩子老师在会上表扬她数学考试把后面的附加题都做对了,再问问她为什么前面简单的口算题错了7道。

    不犯错误的,那是圣人。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绝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家长在别人面前揭孩子的伤疤,会严重挫伤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对待一个成年人,给他留面子,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帮他找出问题根源并监督帮助他改正,一味地谩骂责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孩子是非常在乎家长对其每一点成绩的肯定的,每有一点成绩,他都会跑过来急着告诉你,希望得到你的赞扬。每天放学之后,孩子总会向家长炫耀一天中得意的事情。  “爸爸妈妈,今天老师念了我的文章给大家作范文了”,  “今天我数学考了100分哟,全班只有我一个呢”,当她说诸如此类的话的时候,是多么期待父母的表扬啊 “真的吗?那太好了!”“你真棒!”“哇,真了不起,继续努力啊!我们都会报以这样的回应,一个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不允许自己后退,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相反,一个在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在别人的否定中已经自己否定了自己,变成了自卑的可怜虫,不思上进。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他的缺点,也都有他的优点。学习成绩好固然令家长欣喜,但助人为乐、做事得体、勤俭节约,又何尝不值得家长赞扬呢?擦亮你的眼睛,重新审视你的孩子吧,不要吝于表达你对他的喜爱。不要吝于表达你对他的赞扬.这并不会让你失去什么,相反,会给你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

 

(三)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

 

    做父母的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顺利利地长大,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无意地代替孩子去抵御某些本该由孩子自己面对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在我看来,没有危机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孩子应该从小学会承受挫折和危机,因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难的努力中,孩子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完善自己。

    如果孩子习惯了父母过多的包办代替,那么他就会在遭遇挫折时消极逃避、推卸责任,而不是相信自己,并积极地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这种处理危机的能力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应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要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甚至是犯错误的机会、遭受打击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期望你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婚恋矛盾、事业选择等大问题。

    晓庆小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虽然学习很好,但是不太爱说话。记得小学二年级班上选班委,虽然她得到了43票——全班最高的票数,但是老师以她太内向、不会有领导能力为由,只让她做了个小队长。放学的路上,她将“一道杠”从臂上扯下来扔进了垃圾桶,再也没有戴过,又一个人跑到公园里转悠,累得我们大人一顿找。我清楚地记得她当时满腹委屈的样子,面对孩子,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找老师理论为什么对我的孩子不公平,理论不成就连小队长也不干了;一种是让孩子自己寻找不足,用努力证明自己的实力。我选择了后者,我对她说:  “这说明你做得还不够,如果你认为你有这个能力,就应该证明给别人看,如果你觉得委屈就要放弃,那你就真的证明了自己的软弱。在此之后,我鼓励晓庆参加所有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歌唱、演讲,我往往是她的第一个听众与评委;知识竞赛,我帮她强化知识点,每次她登台我都会尽量赶去看,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观众,至少有父母和她在一起。不到一年,晓庆已经成为学校的知名人物,班级改选中她又是最高票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班长。从此往后,一直做班长做到了高三毕业,学校的、省市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证书拿了一大摞。

    我庆幸我当时的选择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让她懂得了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逃避退缩是懦弱的表现,只有通过自己的成绩证明实力才是强者应有的气魄。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不平,但有了独立面对危机的经验,她才会无所畏惧,将危机看成是挑战,在迎接挑战中发掘自己更大的潜能。

 

(四)家庭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我的理解中,所谓家庭环境大抵有两个层次上的意义。

   第一个是物理环境。这是真实空间意义上的环境,孩子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属于自己的书桌,属于自己的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晓庆5岁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7岁上小学时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桌和书柜,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她营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她学习的时候,我们很少打开电视或者音响,家里从来没有麻将,更不要说招人回家打麻将了。我想物质上的东西,现在的家庭比我们那时候先进齐全得多了,但是你有没有让孩子置身于稀里哗啦的麻将声中.吆五喝六的猜拳声中,咿咿呀呀的卡拉OK声中呢?

    第二个是文化环境。这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需要努力去营造的一种氛围。要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去喜欢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晓庆是个嗜书如命的孩子,这与我们从小对她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在她的幼年,一本厚厚的《一千零一夜》成为她人眠前动听的催眠曲。幼儿园时,我们给她订了《好孩子画报》,而她更是对在书摊中找寻好看的儿童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上了小学,每当她考试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们就会以一套书籍作为奖励,就这样,  《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中国通史》都搬回了家。每次逛街,我们都会带女儿去逛新华书店。女儿从来不曾问我们要过吃穿,但每次去书店她都会央求我们给她买几本书,在这方面我们从不吝啬,虽然我们并不富裕,虽然书的价钱不菲。这让我想到现在许多家长动辄花上几百上千元给孩子买吃的、穿的、用的,但是家中没有一本藏书,不订一份报纸杂志。这种爱是不充实的,因为物质上的富足掩饰不了孩子内心的荒芜。

 

(五)写在最后

 

    我觉得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了孩子之后,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人父母,首先要有高尚廉洁的品格,因为父母的品格修养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高尚廉洁的品格体现在对祖国的热爱、一对事业的忠诚与勤奋、对他人的热忱与宽容、对生活与困难的乐观向上的态度上。只有父母具备了这些品格-,一一孩子才会崇敬与爱戴父母。其次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作为父母必须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来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这就要求父母自身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知识。还有父母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影响。最后,父母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关系,父母之间的和睦、友爱与意见一致等,也会直接影响对孩子教育的效果。

    总之,家长与孩子、教育与被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起分享成长的苦恼与快乐,编织属于我们共同的美丽人生!

(本文作者的女儿黄晓庆,以638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孙一鸣老师点评与分析:

  黄卫国是一位非常有心的父亲。在黄晓庆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根据孩子的特点,遵循着耐心、细心的教育方式来科学地教导孩子。那么,我们从他的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1.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富有爱心。爱和善良是孩子求知求美、融入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发现,生活在包容中的孩子懂得理解,生活在挑剔中的孩子变得自私。所以,在孩子小学阶段,家长就必须注意身体力行地给孩子灌输爱心的理念。黄卫国通过自己在公车上主动让座去感染孩子,使黄晓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里逐步建立起健康的人格。我们通过跟踪研究发现,所有状元总是能够乐于助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变得非常快乐而有意义。所以说,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2.要学会对孩子积极的欣赏与赞扬。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能是对赞赏的渴求”!黄卫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始终擦亮眼睛,对黄晓庆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表达了他的肯定与喜爱。正是在这种鼓励教育的培养下,黄晓庆从一个内向、反应不快的孩子成为了今天自信开朗的高考状元。我们都知道,孩子对自己和周边事物的评价很多来自于家长的态度。所以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把社会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尺度,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坚强的自信心。

    3.用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黄卫国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他却始终如一为孩子购买书籍,创造浓厚的文化气氛,努力帮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主动地热爱学习。我们很多家长可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常常忽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我们不难想像,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仅仅追求着物质的刺激,怎么可能在内心世界里对书和学习有很深的感情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精神追求和所创造出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