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的另一面:卑鄙的圣人

 牧心小憩之 2015-10-16

曹操

(155—220)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他精兵法、善诗歌、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局面,他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

《短歌行》其一  曹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民间给曹操的评价多是奸诈和嗜杀,可当我们真的查阅史料、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曹操身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闪光点?  曹操这个人,他的伟大之处,是胜得起,也败得起。不像有些人,胜时,贪天功为己有;败时,半点自我检查也不写,把过错全部推给别人。得意时,嚣张,不可一世;失败时,便孬得把头缩到裤裆里面。

新《三国演义》剧照之刘备、曹操、孙权

赢要赢得潇洒曹操在翦除袁绍以后,一鼓作气,平定乌桓,肃清残寇,招徕贤才,拓边安民。至此,冀、青、幽、并、辽,西到大漠,东到渤海,整个中国北方,一统于曹操手中。汉王朝一个最挠头的问题,也就是北方匈奴频繁扰边的积患,总算解决了。终曹操一生,平定的北方边界,没有使他再担忧分心过,这不能不说是大成就、大功绩。所以,当他站在白浪拍天的渤海之滨,那踌躇满志的心情,那神采飞扬的姿态,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诗怀,肯定是快乐得连胡子都飞扬起来的。  他赢了,不树碑,不立传,不要人们对他山呼万岁,而是作诗。就是毛泽东在北戴河写的“东临碣石有遗篇”了,这种胜利者的潇洒,古今罕见。

很显然,他从山东进军洛阳,掌握住汉献帝以后,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就是要除掉袁绍这个在长江以北的唯一与他抗衡的不能两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强敌不除,中原不保。没有一个巩固的北方,曹操休想越长江天堑一步。然而,就在辽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和速扑丸,函首送诣曹操的建安十二年,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策出台的那一年,这种重新划分政治版图的设想,不能不使曹操震惊。  诸葛亮出山时的隆中决策,实际上对三国的政治轮廓,重新划分,虽未尘埃落定,但也是基本成型了。历史上的曹操,和在《三国演义》里奸诈枭恶、残忍嗜杀的曹操,不完全尽似,他实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今,已很难于史料中发现曹操对诸葛亮这一战略思想的态度,但深谋老算的曹操,不可能对如此牵涉政治格局的新思维,会无动于衷的。他的谍报系统,不会那么无能;他的智囊团,不会略无动静。于是,迫使他提前实行战略重心的南移,要腾出手来对付荆州的刘表和江南的孙权,也是针对诸葛亮的这个“三分天下”的战略。

曹操几乎是不容间歇地挥师南下,大概有其对诸葛亮决策的反弹意义在内。否则,他不会不顾幕士多次建议休整,把曹仁派驻樊城,准备夺取刘表的荆州,更主要的是防范有强烈拓展野心的刘备。起用这样一员亲信将领,可见他对南下的重视程度。第一,曹仁是嫡系部队;第二,曹仁是有政治头脑的一员猛将;第三,曹仁和刘备作过战,深知对手。可见曹操防刘备,甚于孙权。他是不希望出现诸葛亮所设计的“三足鼎立”局面的。他的战略目光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落在了刘表的荆州版图上,让刘备无立足之地,也让诸葛亮的新思维无用武之地。  其实,也有人建议曹操,东吴更是心腹之患。但他很清醒,虽然孙权实力远胜刘备,但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政治上提出“三分天下”的主张,军事上,出新野,攻樊城,烧博望,势不可遏。在取得刘表的荆州土地后,也已到了瓜熟蒂落,坐享其成的地步。对曹操来说,刘备比孙权有更大的危险性,这两个人的存在同是他的障碍。但他不可能两拳并出,在时间上必有先后之分。曹操的兵向荆襄而去的决策,显然是正确的,而且果然把刘备打了个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这样,他又赢了,不但得到了荆州这块地盘,还打乱了隆中对策的时间表,使它不得不往后移了,至少晚了一两年才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曹操头脑能够冷静下来,不急于发动赤壁大战,而是在向南征前,进行军事准备;在政治上采取“休养生息”的方针,使荆州成为巩固的后方。那么,历史恐怕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输要输得硬气现在,弄不懂曹操为什么那样执迷于一举而下江东的雄图大略?一个领袖人物,他的性格因素、感情作用,常常左右他的决策。一个太相信自己的领袖,最怕脑袋发热,自信自尊加之偏执,无不给国家人民造成灾难。而在历史上,功高之主,容易发热;功并不高的主,也同样发热,甚至有的其实无功,只不过是虚火,照样热得发昏。热的结果,便是胡来,胡来的结果,便是老百姓遭殃。这些发热的领袖们之所以“发热”:一是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二是把以前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弃之不顾;三是偏执到病态的程度,错了不认错;四是输不起,输了还要找个“替罪羊”,替他搪灾。

很可能曹操在拿下荆州以后,功成业就,心满意足,开始头脑发热。置酒汉水之滨,庆祝克捷大会,那个说服刘表之子刘综降操的文人王粲,捧起酒来,吹捧曹操:“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尽力,此三王之举也。”  一般说,失败的后遗症,是畏缩;胜利的后遗症,是狂躁。此刻的曹操,比在渤海边、碣石旁,更不可一世。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他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夙愿,立万世基业。

胜利接着胜利,在乘胜之威的追击途中,从统帅到士兵最易出现的倾向,一是急躁情绪;二是轻敌思想;三是由急躁、轻敌而形成的迷恋武力解决问题,但求速战速决,对于武力以外的克敌制胜之法,往往被急功好利者因其不能立见成效而疏忽摒弃,以致求快不快,反而忙中有失。这就是所谓的冲昏头脑了。  从魏武挥鞭的胜利到火烧赤壁的失败。曹操的这个历史教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深思的。有的人,有了点本钱,马上喜不自胜;有了点权势,立刻情不自禁;有了点名气,急不可耐地招摇过市;有了点成绩,脑袋便开始发热,好像天和地之间,简直摆不下他。于是,指手画脚,为所欲为,信口开河,逐渐走向反面。如果曹操想到华容道在等着他时,能够冷静些、清醒些、谨慎些、深思些,也许不致那样狼狈了吧?

不过,他输得起,他给自己下台阶。他说,我自己要烧船的,周瑜不过徒得虚名罢了。就带着人马,杀向潼关,扑灭马超、韩遂在后院所燃之火,巩固阵脚去了。  是真英雄,赢是好汉,输也是好汉。只有苍蝇,碰了壁,才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本文摘自《中国人的教训》,内容有改动。)

书名 = 中国人的教训(上、下册)作者 = 李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