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猫耳山,寻找金兀术墓记
6月6日,偕夫人再访猫耳山。
本次目标:猫耳山山脊大草甸,十字寺—金陵环形路线,金兀术墓。经过努力,目标全部达成。
早晨6点半乘917快车到周口店换房山38路,8点到车厂村。没走金陵和十字寺路线,而是从龙煜山庄直接上山,石板路修得很好走,只是天太热,大汗淋漓,好在只有夫妇二人,走走歇歇,也不算累。过三号定位标杆,天开始下起小雨,雨中行,倒是另有一番滋味。路上,遇到了几拨山友,大家互相打个招呼,互相提醒注意安全,也感到户外朋友间的温馨。
到达山脊,凉风习习,无比惬意。山下闷热难当,山顶却如春天,无怪乎有钱人有权人夏天都会选择一个凉爽的地方去避暑。
沿环形石板路返回金陵,一路上景色非常之美,路是车厂、龙门口越岭去北滘的老乡路,近期重新修过,非常好走。
下到沟里,有人在接山泉。老天旱了那么久了,山泉也快枯竭了。
遇到本地人问金兀术墓的所在,指得都是金陵的位置,再问,竟生硬地回答这里没有金兀术墓,只有金陵!
不甘心这次又空跑一趟,遇一年轻人,似乎不是本地人,询之,告诉我金兀术墓(牛皋塔)就在金陵的旁边,并热情地返回身给我带了一段路,指给我具体的位置。
谢过年轻人,我沿小路攀上一段十小山坡,果然发现一个已经严重破坏了的遗址,墓或塔的本来面目也完全看不出来了,年轻人告诉我说是本地老乡把原来的塔扒了运回家盖房子了。而在这个遗址周围则埋着几个坟头,看起来,是那么不协调。我怀疑这也许就是本地人不肯把金兀术墓的具体位置告诉我们的真正原因。
【文物专家杨亦武著《大房山金陵考》对金陵的分布有如下说:据目前已经探明的情况来看,金代帝王陵主要分布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地区)东麓的九龙山、凤凰山、连泉顶东峪、三盆山鹿门峪。建陵初期,出于安葬和谒陵、祭陵的需要,在山陵东端的入陵处建行宫磐宁宫,章宗时期,又在山陵至高点大房山主峰茶楼顶上建离宫崇圣宫、白云亭。大金国立国前的始祖以下十帝均迁葬于大房山陵。大金国九帝除宣宗葬汴京(河南开封)、哀宗葬蔡州(河南汝南县)外,太祖至卫绍王七帝均葬于大房山陵,海陵王、卫绍王两位皇帝死后被削去帝号,故葬所无陵号。大金国追封的四帝,三位葬在大房山。完颜氏宗室诸王有许多葬在大房山陵,其中有文献可考的有三位:梁王完颜宗弼、荣王完颜爽、宿王矧思阿补。】
【兀术坟和“牛皋塔”:提起金兀术,刘兰芳的《说岳全传》评书已经使其妇孺皆知。但他的坟墓在哪里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其实,海陵王从上京将金太祖等陵寝迁到房山时,金兀术的陵寝也一同迁来葬于金陵西南皋儿沟的“诸王兆域”中。沿皋儿沟向北行数十米,在沟西北面的小山坡上,即可见一坟墓,高约3米,围约16米,这就是金兀术墓,当地人称为“牛皋塔”。究其缘由,因明天启三年(1623年),明王朝为挽救与后金战争中在军事上的失利,采用迷信之说拆毁金陵,并在陵区建了若干座关帝庙以“厌胜”。同时取民间“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之说,在金兀术墓上建一“牛皋塔”,以达到打压后金(即满清)“王气”之目的。那座牛皋塔已在多年前被当地村民拆毁后建了学校、猪舍。墓旁的基石还在,墓旁有几丛花椒树和一棵大柿树,其中柿树高近10米,树围178公分。】
【陵墓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太祖第四子梁王完颜宗弼,即和北宋民族英雄岳飞对阵的金兀术的陵墓。因《说岳》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金兀术没有好印象,把他看成是异族侵扰和凶恶的化身。其实,金兀术在统一北方、促进女真族向封建化过渡方面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泯灭的。有资料记载:金兀术是大金国杰出的军事家,开国元勋,勇武绝伦,一生戎马征战20多年,为大金国立下汗马功劳。他首征江南,蹙宋帝于海岛,再征江南终于迫使宋帝划淮为界,为大金国赢得了大半个中国。完颜宗弼是惟一一位以王爵陪葬太祖陵的,这反映了他在金王朝的地位和影响。
本次行走区域三维图及路线图
龙煜山庄至山顶与金陵至十字寺交叉路口 。热心人做好了路标。 双节棍前的一段险路
环形石板路顶端拐上山顶的岔路上的友谊石
山顶俯瞰北滘
北望大草甸、皇陵尖、连泉顶
从山顶回到环形石板路的小路
环形石板路岔上山顶的小路(右)
沿途风景
通向金兀术墓的小路在箭头所指的位置
凌乱的石构件,显然非一般平民所能享用
占用遗址的新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