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成也后宫 败也后宫

 虹72 2015-10-17


张居正:成也后宫 败也后宫

 

 

      有明一代,比较贤德的皇后有几位,如国初的马皇后、徐皇后,继之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等,她们辅佐皇帝,管理后宫,母仪天下,获得了积极的评价。像徐皇后,《明史》赞曰:「仁孝宽和,化行宫壶(后宫、后妃),后世承其遗范,内治肃雍。论者称有明家法,远过汉、唐,信不诬矣」。

      万历时期有两位皇太后,虽然比不上马、徐等皇后,但也值得一提。一个是穆宗的孝安皇后陈氏,另一个是贵妃李氏。陈皇后无子,李贵妃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所以万历一上台同时尊称她们为皇太后,分别为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促成「两后并尊」的有两个人: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两人的「共同目的」是乘皇帝年幼,通过笼络后宫,攫取对朝廷的控制权。张居正正是因为有两宫太后的支持,才逐渐成为帝国的实际领导人,并在此基础上推行新政,使万历初期成为明代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

 

      在两位皇太后中,皇帝的生母李氏对张居正支持的力度比较大:「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起先,因为皇帝年幼,张居正建议皇太后也住在干清宫里,以便对皇帝进行管教。李氏教子很严,每当小皇帝犯错误,李氏总是切责,并声称「如果让张先生知道了,可怎么了得!」久而久之,小皇帝心中对张居正便生成了一种敬畏,言听计从。宫里有几个小太监,常常引诱小皇帝玩耍,皇帝也十分喜欢他们,李氏知道后命人把小太监抓起来,先杖后逐,张居正则火上浇油,并乘机劝帝(实际上是下禁令)「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迫于太后的压力,皇帝只得表示同意。因为有太后撑腰,张居正对小皇帝的管教极其严厉。在一次经筵上,皇帝把《论语》中一句「色勃如也」中的「勃」误读成了「背」,张居正在一旁厉声训斥:「当作『勃』」,吓得皇帝「悚然而惊,同列皆失色,上由此惮之」。

 

      万历六年,皇帝要大婚了,李氏要返回自己的慈宁宫居住,搬走前她交待张居正说:「我不能早晚看着皇帝了,你每天要对皇帝进行教诲,不能辜负先帝的嘱托」。万历八年三月,因种种原因,张居正反覆上书请求去职,小皇帝不同意,李氏也下了旨意:「你(指张居正)受先帝托付,应该辅助皇帝至少到三十岁才行,到那时再把首辅的位置让给别人也不晚。」张居正只好打消退休的念头继续干。

      可见,张居正之所以能长期把持朝政,与皇太后李氏的宠信、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有负面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皇帝表面上对张居正毕恭毕敬,但内心的厌恶也在增长。敬畏、忌惮、厌恶,并最终演变成仇恨,待张居正死后,亲政的皇帝便开始了疯狂的复仇。

      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皇帝先是查办太监冯保,从其家抄出巨额财产。因为张居正与冯保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又掌控帝国长达十年之久,所以皇帝怀疑张居正家有比冯保更多的钱财,但此时皇帝还没有想到抄家,只是藉着一些言官(曾受张居正打击过的,他们已刺探到皇帝欲清算张居正)报复性的弹劾之机,诏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称号,接着又夺谥。张居正所推荐、选用的官员也全部被削职,而遭他打击、处理过的官员则重新受到任用。

      万历十一年二月,皇帝的胞弟潞王朱翊骵要成婚,婚礼所需的钱财还不够,李氏大概不愿掏腰包,就在皇帝面前诉苦。皇帝说:「这个好办,过去那些无耻的朝臣,把钱都送给了张、冯两家」。这时候,冯保的家已经被抄过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把张居正的家也给抄了,定能获取大量金钱。

      此时,如果皇帝真有籍没张居正家之举,能阻止他的也只有李氏。但这时我们看看李氏的态度,她接过皇帝的话:「已抄没矣,必可得。」对此《纪事本末》的作者说:「籍没之举,亦胎于此」。有了母后的支持,皇帝还顾忌什么?

      查抄张家的结果并未如他们所料,仅「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不及严嵩二十分之一」。

      张居正靠后宫掌权,但他「有相才无相量」,不能容人,其身后的遭遇自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但仅从抄家一事上讲,那位曾经全力支持过他的女人不也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吗?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生前和死后的巨大反差怎能不令世人嗟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