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

 leo953 2015-10-17

 本人注重中医哲学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践,学术上倡导并坚持崇尚自然,注重兼容,贯彻“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注重对诊治各科尤其内科慢性疑难杂症的钻研和求索,疗效较为显著。

   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作为天地自然的一员,其生命律动和自然规律或节律总是保持一致、统一、和通,此乃人之首要生存条件。这就要求医者自身和指导患者在为人处事上要敬畏自然规律、在生活起居上要顺应自然演变外,在诊治的同时还要注重考量当下或和患者相关联的气运因素,当然还有患者生活习惯、生活与工作环境、患者的体质因素等。个人认为,这些“体外因素”皆应该延展归于“天”的范畴。本人喜参自然之象、自然之理以启中医诊疗之思维,如把人体中的癌瘤和河流中的岩石相比,确定了以时时“流通气机”为基础的治疗思路。曾以《癌瘤就是体流中的“岩石”》为题,发表文章于《中国中医药报》,引起了各地不少同道同仁的共鸣。天人合一观,应该是医者诊治的首要根据和患者注重的首要事项。一个患者在诊治的同时,如还继续违背自然节律,即使再对证对机的治疗,疾病的痊愈也是问题。一个健康的机体,如长期违背自然规律,则其身体出现问题亦是迟早的事。

二、对立统一观

本人认为,机体生态中各类阴阳元素(如表里、气血、身神、温凉、虚实、升降、出入、结构和功能等以及机体和自然等)的对立统一,才构筑了人体生理健康状态;同样,人体之病因到病变以及病理过程中,无不是“正邪”双方对立统一作用的结果。故在分析病理病机时,不仅要考虑内外病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和破坏,还要考察机体面对病理因素时本身的自调功能这个积极主动因素所引发的变化;涉及到治疗,就不可一味以压制和对抗、消灭为能事,而要懂得顺势而为。中医的治疗过程,也正是方药(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和病证病邪之间、方剂中各药物之间对立统一作用的过程。因此,本人常把“对立统一观”作为常规而自觉运用到学术研究和临床诊治过程中,在常规辨治基础上,根据证机恰当而巧妙地在处方中运用单维或多维方向上、主次力量对比适宜的正反“药能”,如温清、补泄、升降、出入、动静等等,相反相成,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慢性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立统一观”在中医学术上的提出和研究,在临床运用中的实践和总结,不是一个“反佐”之法所能涵盖,应该是对包括经方在内古今不少医家之如此思想在方法论角度或哲学高度上的提炼和升华,应该具有高境界的中医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一可消除药能和病邪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格拒反应;二可减轻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副反应;第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使整体方效的发挥更为充分和彻底。  

三、动态平衡观

  “对立统一观”应该是诊治的常规手段,相对于患者,所达到的效果应该是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 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是机体内外以及机体内脏腑结构功能、阴阳气血等之间协调平衡的生理状态,更重要的还有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一为疏通生理物质(如气血精津液等)再生、再分配和运行的通路(正道),二为打通病理产物(如痰湿水饮郁淤瘀等)代谢的通路(邪道),最终升降出入、阴平阳秘。

 、一气周流观

    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有时是局部的、相对的、暂时的,如两个相关脏腑之间、一类功能程序之间等。而机体“内生态”动态平衡的最佳最高状态,就是“一气周流”。中医诊治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机体达到“一气周流”或相对“一气周流” 而“生生之气”畅达的生理状态。一气周流”就是天人合一基础上全身脏腑元真、阴阳气血、精气神运行有序、环环相扣、无有终始而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本人以为,“一气周流”应该有物质态、功能态、神机态、信息态四类动态模式:一是阴阳之气于各脏腑系统间功能协调过程中的接续往复,即“脏气流转”(功能态);二是生理物质如气、血、精、津液在经络、脏腑间的流通循环(物质态);三是包括五志(神、魂、魄、意、志)在内神机活动之游藏出入的畅通无碍(神机态);四是天人间气化信息的感应通合(信息态)。应该是对清代黄元御“一气周流”学术模式的发展。本人在中医临床中,总以“一气周流”各类模式的畅通为最终目标,倡导而贯彻“中庸中和”思想,以疏通、调和、化解、扶持、培育、激发、透邪等“王道”法则,使寒热虚实等不和谐、不平衡状态以及郁淤瘀阻、积聚癥瘕等病理病证在机体建立“大气流转”的生态基础上得到解决,临床证明,如此可事半功倍。

  、辨机论治观

把“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落实到具体临床诊治上,个人以为,“辨机论治”是关键。

“证”在大多医者心中的常规意义,乃特定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也就是特定时空)下的主要病理状态概括,不同的患体不同的病可有相同的“证”;而“机”乃“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战略思想、高瞻远瞩下考察所得“证”之来龙去脉或核心机转,相同的“证”在不同的患体中可有不同的“机”。“证”以主要病理状态言,比较表浅和局限;“机”以整体内在机转言,比较本质和系统。可见,辨证和辨机既有同一性,又有较大差异。辨机论治,就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还应该继续辨“机”,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和方法方药;当然,这个“辨机”不止于六经辨证之上,还可基于其他辨证模式,如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等。这样追究病证内在来龙去脉或核心机转的“辨机”,就直入病证之本质,而尤为精准精细。而具体到经方运用,本人因此而提出经方“方机对应”的观点,并以《“方机对应”用经方》为题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面。

另外,本人于临床诊疗中,推崇并时刻贯彻已故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的“生生之学”、“生生之道”,遵照“天人相应”规律,通过培育、扶持、激发、保护人体自身的“生发之气”(包括时刻顾护胃气)、并调动其自调、自理、自愈之功能而使患体重新获得健康。本人于《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缓疏缓通治肠癌》正是这种思想的临床运用体会。

 本人注重中医哲学方法论的探讨和实践,学术上倡导并坚持崇尚自然,注重兼容,贯彻“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注重对诊治各科尤其内科慢性疑难杂症的钻研和求索,疗效较为显著。

   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作为天地自然的一员,其生命律动和自然规律或节律总是保持一致、统一、和通,此乃人之首要生存条件。这就要求医者自身和指导患者在为人处事上要敬畏自然规律、在生活起居上要顺应自然演变外,在诊治的同时还要注重考量当下或和患者相关联的气运因素,当然还有患者生活习惯、生活与工作环境、患者的体质因素等。个人认为,这些“体外因素”皆应该延展归于“天”的范畴。本人喜参自然之象、自然之理以启中医诊疗之思维,如把人体中的癌瘤和河流中的岩石相比,确定了以时时“流通气机”为基础的治疗思路。曾以《癌瘤就是体流中的“岩石”》为题,发表文章于《中国中医药报》,引起了各地不少同道同仁的共鸣。天人合一观,应该是医者诊治的首要根据和患者注重的首要事项。一个患者在诊治的同时,如还继续违背自然节律,即使再对证对机的治疗,疾病的痊愈也是问题。一个健康的机体,如长期违背自然规律,则其身体出现问题亦是迟早的事。

二、对立统一观

本人认为,机体生态中各类阴阳元素(如表里、气血、身神、温凉、虚实、升降、出入、结构和功能等以及机体和自然等)的对立统一,才构筑了人体生理健康状态;同样,人体之病因到病变以及病理过程中,无不是“正邪”双方对立统一作用的结果。故在分析病理病机时,不仅要考虑内外病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和破坏,还要考察机体面对病理因素时本身的自调功能这个积极主动因素所引发的变化;涉及到治疗,就不可一味以压制和对抗、消灭为能事,而要懂得顺势而为。中医的治疗过程,也正是方药(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和病证病邪之间、方剂中各药物之间对立统一作用的过程。因此,本人常把“对立统一观”作为常规而自觉运用到学术研究和临床诊治过程中,在常规辨治基础上,根据证机恰当而巧妙地在处方中运用单维或多维方向上、主次力量对比适宜的正反“药能”,如温清、补泄、升降、出入、动静等等,相反相成,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慢性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对立统一观”在中医学术上的提出和研究,在临床运用中的实践和总结,不是一个“反佐”之法所能涵盖,应该是对包括经方在内古今不少医家之如此思想在方法论角度或哲学高度上的提炼和升华,应该具有高境界的中医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一可消除药能和病邪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格拒反应;二可减轻或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副反应;第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使整体方效的发挥更为充分和彻底。  

三、动态平衡观

  “对立统一观”应该是诊治的常规手段,相对于患者,所达到的效果应该是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 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是机体内外以及机体内脏腑结构功能、阴阳气血等之间协调平衡的生理状态,更重要的还有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一为疏通生理物质(如气血精津液等)再生、再分配和运行的通路(正道),二为打通病理产物(如痰湿水饮郁淤瘀等)代谢的通路(邪道),最终升降出入、阴平阳秘。

 、一气周流观

    机体“内生态”的动态平衡有时是局部的、相对的、暂时的,如两个相关脏腑之间、一类功能程序之间等。而机体“内生态”动态平衡的最佳最高状态,就是“一气周流”。中医诊治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机体达到“一气周流”或相对“一气周流” 而“生生之气”畅达的生理状态。一气周流”就是天人合一基础上全身脏腑元真、阴阳气血、精气神运行有序、环环相扣、无有终始而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本人以为,“一气周流”应该有物质态、功能态、神机态、信息态四类动态模式:一是阴阳之气于各脏腑系统间功能协调过程中的接续往复,即“脏气流转”(功能态);二是生理物质如气、血、精、津液在经络、脏腑间的流通循环(物质态);三是包括五志(神、魂、魄、意、志)在内神机活动之游藏出入的畅通无碍(神机态);四是天人间气化信息的感应通合(信息态)。应该是对清代黄元御“一气周流”学术模式的发展。本人在中医临床中,总以“一气周流”各类模式的畅通为最终目标,倡导而贯彻“中庸中和”思想,以疏通、调和、化解、扶持、培育、激发、透邪等“王道”法则,使寒热虚实等不和谐、不平衡状态以及郁淤瘀阻、积聚癥瘕等病理病证在机体建立“大气流转”的生态基础上得到解决,临床证明,如此可事半功倍。

  、辨机论治观

把“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落实到具体临床诊治上,个人以为,“辨机论治”是关键。

“证”在大多医者心中的常规意义,乃特定个体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也就是特定时空)下的主要病理状态概括,不同的患体不同的病可有相同的“证”;而“机”乃“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战略思想、高瞻远瞩下考察所得“证”之来龙去脉或核心机转,相同的“证”在不同的患体中可有不同的“机”。“证”以主要病理状态言,比较表浅和局限;“机”以整体内在机转言,比较本质和系统。可见,辨证和辨机既有同一性,又有较大差异。辨机论治,就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还应该继续辨“机”,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和方法方药;当然,这个“辨机”不止于六经辨证之上,还可基于其他辨证模式,如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等。这样追究病证内在来龙去脉或核心机转的“辨机”,就直入病证之本质,而尤为精准精细。而具体到经方运用,本人因此而提出经方“方机对应”的观点,并以《“方机对应”用经方》为题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面。

另外,本人于临床诊疗中,推崇并时刻贯彻已故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的“生生之学”、“生生之道”,遵照“天人相应”规律,通过培育、扶持、激发、保护人体自身的“生发之气”(包括时刻顾护胃气)、并调动其自调、自理、自愈之功能而使患体重新获得健康。本人于《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缓疏缓通治肠癌》正是这种思想的临床运用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