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部调研组:四川休闲农业四得四问-今日头条

 Subf7766 2015-10-18

作者|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调研组

休闲农业在四川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其在抓休闲农业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呢?

(一)坚持以产业为基础。

农业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产业做支撑,休闲农业将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江油市中国百合国际博览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博览园由金康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而成。2012年流转土地5000余亩,开展中药材百合花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初加工设施建设,拓展以观赏、采摘、休闲产品销售为主的休闲观光功能,极大地延伸了百合产业链,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做强做大了百合产业,探索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融合互动的新模式。目前已建成集8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1万平方米鲜切花连栋大棚、5000亩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库容量1000余吨保鲜贮存库及农产品初级加工厂为一体的综合性百合博览园。2014年5~7月,园区几千亩百合花竞相盛开,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

(二)坚持以创意为手段

加强创意设计与农业的融合,拓展农业的观赏性,实现一种作物、两种收获,不待收获、就有收益的效果,是四川休闲农业发展的又一重大实践。

前些年,成都市郊区县等地的桃花经济、梨花经济、油菜花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近年来,随着游客需求水平的提升,简单的“春花经济”已经难以满足居民休闲消费的愿望,于是他们利用创意手段,着力提升农业的观赏价值,使之成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彭州市种都蔬菜主题公园以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四季、十二生肖、古蜀杜宇劝农故事和农事设备为艺术载体,在公园内用各种蔬菜种植出多个园艺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进行农事体验与休闲观光,2014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其中5天博览会接待游客达30万人。

(三)坚持以文化为灵魂

农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之魂、趣味之魂,是主导休闲农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成都邛崃市是全国最大的白酒集散地,中华酒文化以及与酿酒有关的高粱种植等农耕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地处该市的大梁酒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田园耕种、收获酒粮、酿制琼浆、品尝佳酿、斗酒踏歌、休闲娱乐”为主题,利用流转的土地集中种植了2671亩高粱田,通过开展市民认种、认收高粱和大力发展古法酿制的高粱酒等传统酒饮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高粱的单一价值,延伸了高粱的产业链,提升了高粱的产业效益,而且通过开展“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的酒人酒事活动,让游客深度感知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初步实现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仅2013年就接待游客近23万人。

(四)坚持以建设为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核心是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条件建设,增强设施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只有这样,农业这个产业才会留住人,才会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大建设投入,优化美化环境,做足了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文章。蒲江县有1万亩猕猴桃核心生产基地和1万亩茶园,过去只能在猕猴桃和茶叶采摘加工后外出销售。现如今,政府通过实施转变战略,累计投入1.3亿元打造休闲观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游客观光休闲条件,促进了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就近就地热销。

如今,蒲江县的茶园和猕猴桃生产基地,已经变成一个集生产体验区、生态观光区、生活保障区、人文创意区为一体的大景区,产业效益大幅提升。2014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仅旅游收入就达6138万元。

四川省的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体现了较为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值得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完善和推广。

调研中,我们还对当前社会上争议和讨论较多的以下四个问题给予了关注。

(一)发展休闲农业该不该有政府引导

有人说,休闲农业是市场拉动的产物,既然是自发性质,且在政府扶持项目缺乏、支持政策滞后的情况下发展得很好,就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最好不管或少管。可调研的情况恰恰相反。经营主体表示,由于休闲农业发展涉及领域广、范围大,需要政府部门在多个方面给予协调。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作用,是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位之处。

(二)发展休闲农业该不该有建设用地

休闲农业涉及一二三产业融通联动,既有第一产业的种养环节,又有第二产业的加工环节,还有第三产业的服务环节。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之为休闲农业。而二产的加工环节、三产的服务环节,没有一定的建设用地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成都市蒲江县在土地整治环节中,明确每年县里的建设用地指标中必须要留出一定比例用于休闲农业发展,通过建设用地与农业产业有机集合、合理布局,打造休闲农业基地,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就业增收的统一。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三)发展休闲农业该不该有项目扶持

有人认为,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而且带动农民通过发展二产三产,拓宽了增收渠道,具有较好的比较效益,不应该有政府项目扶持。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没有项目扶持,特别是在发展初期,仅靠经营主体尤其是农民的自发行为,其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难度很大。事实上,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邛崃区的大梁酒庄、安县的“果语花溪”农业公园、江油市的“花城果香”景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在当地形成品牌,被城乡居民所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项目的扶持和引导。

(四)发展休闲农业该不该有设施改善

无论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还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重要的环节。休闲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理所当然地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面对多个农户单一经营、村内公共设施急需改善的状况,对从事休闲农业的集聚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对依托的产业基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应该是政府支持和引导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进一步加强。

有关争议的存在,从全国面上来看,实际也反映出政府引导不够、建设用地短缺、扶持项目缺乏、公共设施滞后,给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所带来的困境。这些也正是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存在模式单一、人才缺乏、环境破坏、管理不规范等一些客观与显性问题的重要原因。

(原载于《农产品加工业》,『我的农场』整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